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长卿蒙冤入狱及两遭贬谪主观原因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卿之所以仕途偃蹇,蒙冤入狱,甚至两次被贬,一生坎坷,其个人"直道"为官,耿介做人的勇者精神和百折不挠、报效国家,体恤百姓的为官之道是重要原因,与其同时代的皎然却批评刘长卿等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甚至把"诗道初丧"的责任归于刘长卿等,以为他们不关注国运民生,对刘长卿来说确实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2.
刘长卿的诗歌具有大历衰世的色彩,其诗歌风格倾向哀伤、悲观、凄清、孤寂。刘长卿诗歌创作风格与悲剧性格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天赋性格,贫困家境生活、十年科举不第的命运、政治局面与贬谪遭遇皆是铸成悲剧性格的原因。为了更好的解读刘长卿诗歌的内涵,我们有必要对刘长卿悲剧性格铸成的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安史之乱爆发使盛中唐之交的诗人刘长卿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大变化。刘长卿经历了避难客居与异乡任职的客居生涯长达33年,由此形成了浓重的"客居"意识。"客居"意识在刘长卿诗歌中表现为客居身份的自我认定、孤独漂泊感的抒发以及思归的渴望。在诗歌创作中,刘长卿多选取象征孤独之物的意象,通过"移情"的艺术手段表达内心的孤独漂泊感。刘长卿的"客居"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典型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卷中《高兴歌.酒赋》引出的诸多问题,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其一是标题颇为奇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令人费解的歌赋合一。其二是作者虽署名为刘长卿,但却称其官职为江州刺史,与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生平任职并不相合,令人疑不能定。其三是文体,作品题目中将歌与赋合一,其文体归属也颇使人踌躇。凡此种种,一直引人探索。其实,循《敦煌赋汇》及《刘长卿诗编年笺注》等史料所载,上述问题的解答还是有迹可寻的。《高兴歌.酒赋》标题的书写之所以怪怪奇奇,实源于乐府诗由古题、新题至新乐府的衍变。虽其作者署名与任职差池不一,但其作者应为唐刘长卿。其文体,似赋非赋、似诗非诗,实应归属俗赋中的诗赋类。高兴,实为郡名。而俗赋特征及诗与赋融合,也是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长卿坎坷的人生遭际与唐代社会“三教调和”和唐代文人“周流三教”的时代潮流相契合 ,在人生与艺术的两个层面上相互浸润并积淀为浓郁的“宗教情怀” ,促成其诗歌澹泊空灵、清幽闲雅艺术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刘长卿曾自称为"五言长城"。"五言长城"究竟指什么,历来说法不一。一般人认为指五言中的长篇,也有人认为指五言中的短篇,即五言近体。实际上,"五言长城"应该理解为刘长卿对它的偏爱、实际创作数量的众多以及对其五言诗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倚重。  相似文献   

7.
刘长卿是中唐前期最有成就的诗人.这时,诗国上空最灿烂的两颗明星——李白和杜甫,已相继殒没了。但微云中仍然群星闪烁.其中最有魅力的那颗星,就是自认为“五言长城”的刘长卿了. 关于刘长卿,由于历史资料缺乏,他的一生曾象谜一样长久未被解开.以致有不少选本把他次于李、杜之前,视他为盛唐诗人。直到近年,傅璇琮、卞孝萱、乔长阜等同志对刘集作了深入考证,才逐渐揭示他身世之隐。在时贤开山性探索的基础上,我对长卿的诗文作了系年,对他的一生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刘长卿诗歌体裁论陈顺智刘长卿诗歌艺术成就,首先是在他各种诗体的创作中得到充分表现。在他之前,各种诗体经长期酝酿,因诗人不断探索和努力,早在开元、天宝时期业已成熟并进入高潮。盛唐诗人们充分利用各种诗体的特长,发挥其独特的艺术功能,展现他们的时代、反映他...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旅游越州的诗人特別多。他们在饱览稽山镜水之时,广泛接交越中诗人。刘长卿便是其中有名的一个。刘长卿一生因刚而犯上,曾两遭迁谪,一贬南巴尉(今广东电白县东),再贬睦州司马(今浙江建德)。前者大约在肃宗乾元元年(759),后者大约在大历十一年(776)。其中,大历二年(767),他一度西入长安。他游越的时间当在南巴北归以后,西入长安以  相似文献   

10.
刘长卿与佛教关系密切,佛教思想贯穿其一生,随着他仕途的坎坷而不断加深,对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拜读施蛰存先生《张志和及其渔父词》一文(载《词学》第二辑),颇受教益和启发。然文中谓“李明府,即李崿也”,似尚可商榷。李明府与李崿实为二人蠲鞲?字伯宜,史无传记,生平事迹不详。据今所考,仅知其在唐代时曾任乌程令,与释皎然、刘长卿均有交往。刘长卿记其事者有诗三首:《九日登  相似文献   

12.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中"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一联及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一诗所用典故均与屈原、贾谊相关。《唐诗鉴赏辞典》在这两首诗的赏析中,对典故的释义及诗句含义的把握有讹误、含混之处。宋之问以孙楚诗为典表达对杜审言离任的赞美,并将其比作凭吊屈原的贾谊;刘长卿诗中"栖迟""楚客""湘水"等亦在特定语境下表达着特殊含义。  相似文献   

13.
大历十才子     
所谓大历十才子的说法颇为纷歧。据胡光炜引《读雪山房唐诗钞》所载“大历十才子”人名为:刘长卿、钱起、郎士元、皇甫冉、李嘉佑、司空曙、韩翃、卢纶、李端、李益。《文学史讲稿》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廿一年进士,至德宗为监察御史,终随洲刺史。他的诗五  相似文献   

14.
邹绍先赴河南任租庸判官,因刘长卿、皇甫冉、张继赠诗送别而值得关注。邹绍先任官时间,学界考订不一,多不自洽处。根据赠诗题目中“陈留”“毗陵”“洪州”的位置关系,结合三诗的形制特点,知三首诗为三诗人同在毗陵所作。根据三诗内容典故,综合安史之乱以来尹子奇、史思明乱河南等史料及刘长卿、皇甫冉、张继交游轨迹,可考订邹绍先任官时间在乾元二年(758)春。  相似文献   

15.
王志清 《南都学坛》2006,26(4):70-74
谈到盛唐山水诗派,刘长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刘长卿在盛唐诗风的承传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和他在情景交融上“定型”的意义,使他具有了盛唐山水诗派之殿军的最合适位置,而把他归入盛唐,不只是个简单的“派”的规模扩张,而是盛唐山水诗群落“派”的自然生态的必然要求,也更加能够显示此派无形且巨大的聚合力,是对盛唐山水诗派的实际情况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刘长卿的七律因“工于铸意”、“巧而伤雅”而被明清诗论“列入中唐”,这一定位主要基于尊尚盛唐气格的审美取向。刘长卿和杜甫都处于盛唐七律已经成熟、但尚未形成独特体式优势的特定阶段,都具有进一步发掘七律表现潜力的自觉意识。与杜甫的“变格”不同,他在基本保持盛唐七律“正宗”风韵的基础上,开拓了七律营造意境的空间;同时突破早期七律程式的局限,探索了按抒情逻辑自由安排结构以及处理情景关系的多种手法,既将古诗曲折尽情的功能引入七律,大大拓展了七律抒情的容量和深度,又以其深沉蕴藉的艺术特色,为七律增添了一种区别于五律和七古的表现感觉。因此,为刘长卿的七律在诗史上定位,应当摆脱初盛、中晚之争的偏见,以其在体式发展上的贡献作为评价的诗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长卿早年居长安及洛阳读书应举时,即已接触在帝京河洛一带广为流传的北宗禅法,在早期禅源的接受上有北宗禅的因素,其时间当在开元末、天宝初年。他的禅诗显示了承自东山法门的北宗禅和台宗禅相融合的特点,这不仅和其履历有关,且与天宝以还南方律宗和天台宗所倡禅律结合的文化风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活动中,对等是所有翻译方法的目的。等值是一个难于操作又很难取得一致意见的概念,中外翻译理论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此有过阐述。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篇分析应用于翻译研究,为翻译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而其强调的经验功能及文化语境也为分析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两个译文与原文的不对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历年间,有一批诗人由于仕宦、贬谪,生活在江南吴越荆楚一带,他们的创作因其社会地位、地理背景的相同而表现出共同的倾向,形成一个江南地方官诗人群。这批诗人以刘长卿为核心,主要有韦应物、戴叔伦、李嘉祐、独孤及、张继、戎昱、严维等人。其中刘长卿年辈稍长,恰成为将他们与盛唐诗人相连接的桥梁。这群诗人大都是中下级地方官吏,长期为宦四方,羁旅辛勤,亲身体验到战乱流离之苦,目睹战争给社会造成的灾难。所以在他们的诗中,经常出现战乱的鼓鼙和烽烟笼罩下  相似文献   

20.
唐代女诗人李冶身世及作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冶被称为“女中诗豪”,其诗也堪称“大历正音”,然其身为女冠,却风情宕逸,与刘长卿、皎然、陆羽、朱放、阎士和等人更是情逾常礼,故历来论者多以“荡”字责之。这位看似放纵自由的女诗人,内心却深感寂寞,她那些深情婉转之作,断肠相思之声,字字都向世人昭示着她对友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执著。情重则“荡”,“荡”犹不能遣怨,则只有走向世俗抗争之路,其悲剧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