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3):101-103
人才是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的高级人才也需要通过流动,以寻求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的环境,而高级人才进行跨国流动的决策过程体现在其对影响高级人力资源流动因素的权衡和甄选上。本文从经济、政治、工作环境、事业发展等因素对人才跨国流动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影响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孤残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行为( adaptive behavior)是指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达到其年龄和所处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也就是个体顺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研究证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孤残儿童在特殊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适应行为能力的发展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儿童福利社会化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一、内容和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孤残儿童的养育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单一的供养…  相似文献   

3.
闫伯汉 《社会》2017,37(4):59-89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数据,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以阶层再生产为分析视角,基于认知发展理论探讨农民工流动对子女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拥有比留守儿童更高的认知水平,流动儿童相对较好的家庭背景为其认知发展提供了实质性帮助,乡城迁移中流动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通过"转校"等机制得到促进;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认知劣势与父母外出工作并无显著的统计关系,而主要归因于家庭贫乏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子女数较多的家庭结构、较低的学前教育接受率或就读学校质量的低下。但是,流动儿童的认知水平整体上仍低于城市儿童,其认知发展仍然受到自身社会阶层条件和境遇的深刻限制,"流动"所带来的各类"认知收益"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田恬 《社会工作》2008,(4):55-57
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对北京华奥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16例个案访谈,揭示了部分北京流动儿童对北京的评价和看法,以及相应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对于北京的评价整体上是积极的,影响此评价的微观因素包括同伴、家庭、学校等方面,而这些根源于宏观环境。为改善流动儿童的生活和受教育状况,从学校社会工作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柳建坤  张云亮 《社会》2005,40(5):213-236
本文以就读于八年级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方言能力对其学业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掌握流入地方言可以显著改善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但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语文和英语两个科目上。同时,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支持是方言能力影响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从语言环境的角度揭示了流动儿童人力资本积累的逻辑,为相关部门完善与流动儿童相关的教育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杜辉 《学术交流》2012,(6):98-101
产业转移是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根据要素禀赋的优势差异进行的产能再分配。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上,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迅猛,但也愈发暴露出产业升级依托条件与传统模式、产业结构升级对核心技术的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产业区域间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流动落后与资本就地扩张、产业持续性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各种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好产业发展模式与区域间竞合、产业梯度转移与生产要素流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外迁、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等相互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艺术是人类生命状态的一种文化暗喻,或者说是人类表达情感状态的一种形式。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类艺术家常常以焦躁、痛苦、不安的形式表现出人类无法控制自身及环境恶化的无奈情绪;而还有一类艺术家在动荡不安的人文环境里寻求精神家园的平衡,创建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心灵栖息地。我在经历了几十年生命的体验和中国文化的熏  相似文献   

8.
新术语浅释     
生物文化 (Bio- Culture)一种强调人类文化与生物环境之间关系的文化价值观 ,认为生物环境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 ,又反过来塑造着人类文化。生物文化体现了人类为达到这种相互依存关系而自觉付出的努力 ,认为生物是一个强有力的统合因素 ,将有助于今后人类与生物环境的共同发展以及各种生命形式的和谐共存。生物文化鼓励一切遵循以生物为中心的原则的努力 ,引导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并认为生物由于其多样性和奇妙性 ,可为人类带来乐趣和灵感。生物文化帮助人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采取行动反对破坏环境的紧迫性 ,并为重新评…  相似文献   

9.
为何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保障机制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构成形式,以及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不仅要着眼于总供求的总量平衡,还要考虑到总供求结构上的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一方面是使社会需求结构适应社会供给结构,这主要是指引导社会消费需求适应现有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是使社会供给结构适应社会需求结构,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实现。由于供给结构是直接由产业结构决定的,所以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使之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的问题就得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资源与环境代际公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与环境的代际公正是指资源与环境在代与代之间进行公平的分配和使用.资源与环境代际公正的实现是人类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资源与环境的代际公正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它是环境伦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学研究的一项新课题,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价值诉求.实现资源与环境的代际公正应确立代际责任观,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解除"本代利己主义"的利己观,自觉充当后代人的代言人.在此基础上,通过确立代际之间恰当的"储存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可持续发展,把自然界作为伦理关怀的对象等基本路径,以实现资源与环境的代际公正.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亚乔 《求是学刊》2003,30(4):57-61
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新世纪经济研究的主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 ,自始至终就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资源环境作为生产因素 ,各种成分不断转化为使用价值和价值 ;作为消费因素 ,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或空间。资源环境的有限性和经济发展的无限性经常会产生矛盾 ,人类如何协调这种矛盾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2009,(5):54-54
在印度,活跃着这样一个儿童救助热线,并蜚声印度国内。1098儿童热线是印度一个为处于危难的儿童提供救援服务的24小时热线与紧急响应系统。它的创始人是杰鲁·比利莫利亚,印度塔塔社会科学院的一名讲师。儿童热线从1996年开始在孟买运行,到2002年已扩展到印度30个城市,为寻求帮助的儿童提供信息、寻找所需的帮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以整个社会生产的计划性为特征的。计划经济要能够顺畅地运转,首先必须搞好国民经济供求总量平衡,保持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我国三十多年来计划经济工作的实践证明,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在总量上互相适应,大体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整个国民经济就能够比较协调地按比例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如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失控,或者消费失控,社会需求超过了生产、供给的实际可能,也就是国民经济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失去平衡,必然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得不进行调整,以恢复社会生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使国民经济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经常保持供求总量的相对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计划工作水平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拟就总量平衡的涵义、制约因素和保持这种平衡的办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唐咏 《社会工作》2008,(12):15-17
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也随其父母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生活融人过程中受到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排斥,从而出现了身份认同困境。身份认同困境会阻碍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对流动儿童采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程福财 《社会》2009,29(5):168-186
流浪儿童现象是一个普世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上海火车站地区49名流浪儿童的民族志调查发现,流浪儿童问题的生成主要是由社会转型过程的家庭功能失调、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和儿童对自主童年的追求等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社会文化已确定的规范性儿童照顾模式与儿童的实际生活条件之间产生明显的断裂,进而迫使儿童外出流浪以寻找替代性的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16.
周荣 《社会工作》2009,(6):62-64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制约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因素,一是滞后的社会政策制约着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二是家庭的经济地位、职业背景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存在明显的影响;三是学校的差别待遇影响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7.
江秀娜 《社会工作》2011,(12):41-43
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是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郭为藩,1983)。本文认为特殊儿童是指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迟缓、肢体残障、盲  相似文献   

18.
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制约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因素,一是滞后的社会政策制约着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二是家庭的经济地位、职业背景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存在明显的影响;三是学校的差别待遇影响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多种权能的实现,而其中的环境与资源权的实现,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在人类缺乏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的状况下,通过立法、执法,强化人类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明确社会主体对环境和资源肩负的法律责任,通过完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保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和由此引发的生存困境是人类面临的时代问题,环境伦理是以深层文化的现实性去关切人类的存在,规范人类的思想与行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不但体现了人类为自身的存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本,而且表达了人类期望伦理或道德能够成为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现实力量的理论设想.作为一种生存关切,环境伦理是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形上关怀;是实现人之为人的理论域义,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路向.其所蕴涵的人文情怀并不是由某种逻辑规定性确定的,而是由一种更为直接和感性的生存论承担起来的,并内涵于由环境伦理所启发的生活实践和人类自身的精神建构中.环境伦理理论品格的当代彰显必将对人类协调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潜在的和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