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特别是为那些孤寡老人、特困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服务。吉安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62万人,  相似文献   

2.
傅再军  商茹  任宏  赵平 《社科纵横》2014,(12):91-96
笔者用自制的《云南省城市空巢老人对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问卷调查表》,对云南省会昆明和丽江、德宏、红河三个地州市的560位城市空巢老人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得出目前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和现有养老方式相比,选择家庭养老的人数下降,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人数上升。另外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与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儿女孝顺情况显著相关,与患老年慢性病多少、婚姻居住状况、收入来源、收入情况、居住地生活服务医疗条件、环境条件无显著相关;政府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保障、居住地的文体活动与昆明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显著相关,养育子女的情况、子女离父母的远近、收支结余、拥有住房情况与地州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显著相关。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家庭养老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在抓好机构养老,为特殊老人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为家庭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的过度打好基础。要加大地州市养老体系的建设,缩小中心城市与地州市的差距,让全体老年人同等养老,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东省三乡镇的21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农村老年人丧偶后开始正式获得子女提供的经济供养;丧偶老年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其子女提供的经济供养,但获得子女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却很少;在失去配偶的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同时,丧偶老年人的家庭角色逐渐边缘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对丧偶老年人养老的承载能力止于物质层面,丧偶老年人生活、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亟待多元化养老主体的供给。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通过“政府购买、慈善扶持、社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式,构建了一个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现已覆盖滨湖区城乡老年群体,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5.
传统家庭结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衰减,社会照料服务在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现。尤其是面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的人口形势,迫切需要推进单一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方式转变。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现有地方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构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完善和发展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需要通过立法固化"居家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社会照料模式,系统地构建老年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需要加强社会照料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社会照料服务职业化建设;尤其需要突出社会照料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包括促进和监管职责;并且需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社会照料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事关国计民生。山东省济南市积极倡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理念,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的全套服务,以"快乐老家"这一项目品牌作为引领,由专业机构提洪优质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关心老人健康、满足老人精神慰藉和文化生活需求,颇受老年人欢迎。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原来的生活地到另外地方生活的养老方式。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两个社区老年人异地养老情况的调查,分析老年人对异地养老的意愿及需求,梳理相关政策措施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异地养老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9):71-76
失独老人普遍面临亲子关系缺失、家庭养老功能失效、社会支持体系脆弱等问题,成为老年人中养老风险最大、政策敏感度最强、养老成本最高的群体。面对传统家庭养老已对失独老人失去作用的现实,应以"社区照顾"为基本理念,构建"关怀的社区",为失独老人提供日常照顾、心理慰藉、医疗康复、社会适应等全方位的服务,破解失独老人的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9.
老年休闲与居家养老——以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休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迅速到来的老龄化让整个社会聚焦养老问题,通过多年的摸索、试验、论证,各界大多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方式。老人退休后基本处于休闲状态,那么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与居家养老有无内在关系,是否会影响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行呢?鉴于此,作者通过对老年人日常休闲的调查研究,试图揭示它与社区养老的内在逻辑,并就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顺利推进居家养老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老年休闲与居家养老——以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休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迅速到来的老龄化让整个社会聚焦养老问题,通过多年的摸索、试验、论证,各界大多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方式。老人退休后基本处于休闲状态,那么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与居家养老有无内在关系,是否会影响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行呢?鉴于此,作者通过对老年人日常休闲的调查研究,试图揭示它与社区养老的内在逻辑,并就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顺利推进居家养老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特别是为那些孤寡老人、特  相似文献   

12.
邓万春 《社会工作》2011,(24):15-18
农村老年人进城养老是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农村老年人口分化而出现的社会养老新问题。农村老年人进城养老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照顾等养老模式形成挑战。应对农村老年人进城养老问题,在制度层面需取消城乡二元户籍限制;在养老服务理念和方式上则需社会工作的介入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丽宏 《学术交流》2007,(10):123-125
建立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解决现阶段居家养老老人照料问题,必须走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相结合之路,即老年人个人自助、家庭支助、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具体来说,必须发挥老年人自身作用,积极自养;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照料;进一步加快发展老年社会化服务事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在我国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中,国家居主导地位,它提出社会整体性老年照料体系的构想,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确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预算、综合协调和有关监管工作。社区为体系发挥功能的基本载体,要建立健全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家庭为体系的基石,它在养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应该予以保持和加强。老年人个人是照料体系的主角,要大力提倡自信、自强、自助、互助,充分发挥老年人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狄邦成 《社会福利》2010,(12):62-62
一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立城乡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全区各社区均已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启动70岁以上独居困难家庭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低保户和低保边缘家庭中招聘了247名服务人员,为410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从2015年3月底开始,浙江省青田县将通过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县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60周岁以上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进行新一轮的养老需求评估,以保障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掌握全县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落实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河南省安阳市政府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确立了"一个转变、三个结合、五个社会化"的发展思路。"一个转变"。推进安阳市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具体是从以往重点保障贫困、"三无"等特殊困难老人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从单纯的供养服务向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保健、文体休闲、精神慰藉等多样化服务转变;从只注重养老事业发展向注重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双向发展。"三个结合"。一是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相结合。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是  相似文献   

17.
武燕 《社会福利》2014,(11):27-28
正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办养老机构在重点向"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及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兼顾其他有养老需求的社会老人,仅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就达2900多名。为了解决各层面老年人的入住,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注重服务与管理、文化与养老、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积极创新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11):103-107
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家庭长期照护是多数失能老年人主要的照护模式。但是,家庭照护者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照护时间、有无其他家人参与照护以及被照护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等都直接影响到照护质量。文章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一位女性家庭长期照护者个案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从长期照护的动因、照护的状态、照护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反思老年人家庭照护的基础、如何解决家庭长期照护负担问题、如何应对家庭之外的支持力量缺乏的问题。提出道德教化固然重要,还需要建设稳固完善的社会化长期照护支持制度。制度设计需要考虑从经济上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补偿;社区提供普及性的医疗、照护方面的知识培训或支持,解决家庭照护者现实中遇到照护技术困难;关注照护者身体身体和心理状态;加强针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志愿者服务;政府支持兴办收住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鼓励培育家庭服务市场,运用社会购买的方式,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要求中级养老护理员在协助老年人进食时,要有预防老人发生误吸的专业知识,具备救助误吸老人的相关技能.对于佩戴义齿的老人,义齿是否坚固,在进食过程中是否会脱落,也是造成老年人误吸的一个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在协助老人进食之前,应确保老人的义齿坚固,不会随着咀嚼运动而脱落.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区组织,完善社区养老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成都市老年人的人口特点及养老服务中存在的资金缺口大、服务人员缺乏、服务项目少、社会化程度低及年青人敬老爱老观念淡薄的现状,提出坚持政府为主导,政府除做好财政支持和监管工作和基础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整合社区资源,调动社区民间组织积极性,开展丰富的养老服务形式,倡导敬老爱老的社区文化的解决措施,完善社区居住、文体教育、互助的功能,使社区养老模式不仅解决养老的困难还起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