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派徐福率领了3000童男童女大规模地东渡日本,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徐福东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尤其是古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关徐福东渡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由于史籍记载极为简略,所以学术界对徐福东渡的许多问题各持己见,其结论多属推测性的,至今未成定论。本文拟就徐福东渡的必然性和东渡的终点这两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贡献巨大,鉴真被奉为日本文化大恩人。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在鉴真东渡弘法过程中,做出了极大牺牲,是辅佐鉴真东渡和弘关的功臣,为中日两国人民所敬仰。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七年敬爱的周总理为寻求革命真理,赴日留学,在他负笈东渡时,曾写下了一首慷慨述志,充满革命豪情的七绝: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相似文献   

4.
在中日两国人民悠久的友好交往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活动家,唐代扬州高僧鉴真大师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几度东渡,出生入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到达日本,以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留居日本,辛勤不懈地活动了十年,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的历史功绩,一直为中日两国人民所传颂。鉴真从唐代天宝元年接受邀请,发愿东渡,到天宝十二年东渡成功,历时十二年,其间数度东渡,一再失败。鉴真究竟几次东渡,几次失败?现代人所写的文章、出版的书籍,以及许多学术报告,几乎众口一词:“六次东渡,五次失败。”笔者对这一说法是存疑的。我们首先想弄清“六次东渡,五次失败”的说法源于何处。  相似文献   

5.
由许多史料佐证,秦代徐福一行东渡日本确有其事,浙东是徐福东渡的起航地.徐福东渡,从浙江慈溪达蓬山起航,经舟山群岛的岱山岛,凭借海流、信风等有利的自然条件,最终抵达日本.徐福是开创中日航海交往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16日,“鉴真东渡与嵊泗列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1270年前鉴真大师率僧俗浮桴东征、曾经人海首泊的大悲山上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嵊泗县当代以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与中华民族盛唐优秀文化光辉史迹为主题的第一次学术会议,也是鉴真成功东渡、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海洋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的历史事件发生近13个世纪后,在鉴真一行与海岛先民患难与共,留下千古佳话的嵊泗首度举行的一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给这次研讨会的共同评价是办得“精致”、“圆满”和“高雅”。  相似文献   

7.
鉴真六次东渡,经过五次失败,才到达日本。其中所损失财物,数量是巨大的。其经济来源是什么?本文从寺院经济力量发展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论述了两晋以追隋唐的寺院经济发展状况,认为鉴真六次东渡的费用,是他为人授戒、讲经、治病所得,虽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损失,他却毫不吝惜,令人崇敬。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册上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人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外学坛悄然兴起了一股研究徐福其人其事的热潮。正是这股“徐福热”,逐渐为徐福其人其事揭开了面纱,吹散了迷雾,人们对这位伫立在中日友好交往源头上的伟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里就徐福东渡的几个问题再行探讨,以求赐教。 一、徐福出海动机的演变过程 对徐福出海动机的评述,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死之仙药。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日人元开的《唐大和尚东征传》,是记述鉴真东渡事迹最完善的著作。鉴真法师过海以后,对于日本的佛教发展、寺庙建筑、佛像雕塑以及医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古代中、日交往史上最光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唐代扬州高憎鉴真东渡日本,弘扬法事,交流文化,在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金桥。鉴真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名闻遐迩;东渡日本后,对日本的佛学、医学、建筑、雕塑等方面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千二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和怀念。有些文章提到鉴真六次东渡,其中五次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官厅阻挠”,笔者是不能同意的。诚然,鉴真东渡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但到底有没有受到“官厅阻挠”?答曰:“没有!”为了说  相似文献   

11.
郑祥林 《山西老年》2013,(12):15-15
1937年9月18日,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及所属部队东渡黄河参加抗日。随行者有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总参谋长左纪权(左权原名,曾用名自林),  相似文献   

12.
三神山传说及徐福东渡传说是一部古老的传说。中日两国学者对它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总括起来有:不一定真有其事和东渡日本两种学术观点,以及施航路线、季节等方面的争论。本文主要写三神山传说的历史、徐福东渡日本说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全面性、中国在黄渤海域的航海历史、中朝日三国在海上交通史、部分徐福船队成员漂至朝鲜济州岛并落脚后扎根至今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13.
支持鉴真东渡的檀越中,可能有在唐的粟特人。追随鉴真东渡的胡国人安如宝就是深眼窝、高鼻梁的粟特人。其至日之后,曾担任唐招提寺住持,参与了药师如来立像的建造。目前在药师如来立像的手掌中发现了三枚铜钱。这一在佛像手掌中埋纳铜钱的做法,应与粟特人的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传戒是应日本国使者荣睿、普照的邀请而进行的。他们的东渡,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艰难困苦面前,邀请者与被邀请者都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双方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相互感染,相互激励,最终共同完成了东渡的壮举,共同谱写了一曲中日文化交流的凯歌。不少论著只讲鉴真在其中的贡献,不讲或很少讲荣睿等人的贡献,这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舟山列岛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目睹了日本来华使团的"虚往盈归",而且还见证了鉴真东渡这一伟大历史壮举。鉴真东渡入海,三次均自扬州出发,经由舟山列岛。其中,第二次沿外洋航线,途经今花鸟山、大盘山、壁下山、嵊山岛;第五次沿内海航道,途经今小洋山、晓峰山、柽岸山;第六次则搭乘遣唐使船经宁波、舟山列岛南部海域、冲绳岛,成功至日。舟山渔民在鉴真一行遭难滞留海岛时以水米相济,为鉴真东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主体不同、原因不同、对应罪状不同,是战争赔偿与民间损害赔偿的主要区别。两者不容混为一谈。日本政府拒不谢罪与赔偿,不但违反了国际法也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构成了新的国际不法行为。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迫使受害者不得不拖着伤残老病之躯,东渡日本力挽狂澜再次“抗战”,他们的成败是中日两国能否世代友好下去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政府与民间交往十分频繁的时代。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外交史册上,留下了许多传颂至今的名人佳话,如中国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法,日本阿倍仲麻吕等名人入唐等等。这其中,我们自然不能忽略日本名僧圆仁。20世纪5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8.
说“东”──谈谈“殷人东渡美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东”──谈谈“殷人东渡美洲问题”蔡培桂繁体“东”字字形的含义,古文字学界多年来看法不一致,笔者认为“东”字字形的起源与殷人东渡美洲有直接关系。关于殷人东渡美洲问题,从法国汉学家提出中国人早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意见到现在,已有200多年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青年鲁迅为了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东渡日本,去西方寻找真理。他在一九○六年离开仙台后,曾翻译介绍了许多外国进步文学作品,筹办《新生》杂志,以期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改变他们的精神”。从这一点出发,鲁迅把更大的注意力投射到政治思想领域中。他在东京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中,有不少中国文人由于种种原因东渡扶桑,在形成一次移民浪潮的同时,也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向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高潮。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国文人在儒学、教育、史学、文学、武术、建筑、书法、绘画、医学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