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五十年来在南京发现的各种文物遗迹、遗物,集中反映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历史面貌,是研究南京六朝史的重要依据。本文分别从东吴遗踪、晋代风流、南朝奢华、佛国神韵、经典文化五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赵锐 《金陵瞭望》2011,(15):46-48
说起南京.我们都知道它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但具体到南京与六朝的关系.绝大多数人却语焉不详了。赵望晓本来也是这样.在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和外地朋友聊起家乡历史.却说不出多少内容来。为此.赵望晓狠下了番功夫。数载寒窗,赵望晓不仅对南京六朝史了如指掌.还捧出30万字一本大书《闲聊六朝皇帝》(南京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资源的独特性与广延性是研究资源的逻辑起点,发挥资源最大利用价值是经济学研究目的。研究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亦需遵循资源研究的一般原理。"六朝文化资源"具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属性,而且本质更在于其出于六朝、延于后世的广义定义。六朝文化是以"兴亡"为其本质内涵的,是历代思想家、文人学者的群体意识的结晶与升华,加之以"史、情、景"的表现形式和融合形式,其文化层面的内涵自然转化为资源层面的内涵,从而凸显了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六朝文化资源",大力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正是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和科学发展意义上打造南京城市名片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傅浩 《华人时刊》2010,(4):82-84
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京既曾蒙受过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羞辱,但也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鼎盛的辉煌。注目南京,我们就会发现,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隐约活跃着一个独特群体——华侨的身影。他们从源远流长的炎黄血脉中走来,他们从萦绕心头的拳拳乡情中走来,他们从九死未悔的报国壮  相似文献   

5.
我们看过南京人、外地人写南京的文章,而外国人如何看南京呢?不忙,让我们看一看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金陵物语》,就可以一饱眼福了。从明朝利玛窦眼中的南京到史沫特莱笔下的南京南京自六朝建都以来,就不断有外国人到访。从印度的达摩到明代的利玛窦,他们万里迢迢来到南京,或在这里停留,或在这里居住,自然用一种不同于中国人眼光观察着南京的一切;并且用不同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思考着他们的所见所闻,最后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笔触记录下南京的历史,为美丽的南京留下  相似文献   

6.
闲话南京     
与其他许多城市一样,似乎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出南京的特点,当然每个城市都有她自己的个性,南京也不会例外,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南京的特点有些模糊,有些似是而非,或者,这正是南京的特点和个性?因南京所处的既南又北既不南又不北的地理位置,因南京既有古都的凝重又有秦淮河的轻艳,南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等等,构成了南京丰富而复杂的形象。 我近几年经常往来于苏州和南京之间,对南京的印象应该是比较深了,似乎南京始始终终就在我的眼前,就在我的嘴边。 我是苏州人,从苏州人的角度看,南京的吃就显得粗糙了些。据我所知,有一些住在南京的苏州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六朝时期是一个重要时期,它上承秦汉之遗风,下开隋唐之先河;近几十年来在南京附近陆续出土的一些名人墓志与碑石,为深入研究六朝时期金陵书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古城南京之所以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她跟南京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她的"南京"自然、人文景观展现了旧南京的古朴、幽雅,但"南京"被"上海"边缘化。"南京人"有堕落、懒散、守旧的一面,又有实诚、文雅的一面,这跟南京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密切相关。"南京人"作为"上海人"的对比性存在,它不只表明南京是现代都市上海的另类风景,而且也能说明张爱玲有多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南朝陵墓石刻是我国石雕艺术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六朝古都南京以此为自豪。近年来,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楚天佑,利用业余时间,寻访分布在南京各处的南朝石刻,考察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情况,呼吁全社会强化保护历史文物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南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座城市所体现出的底蕴是独一无二的,它既有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又有帝王之州的雄浑大气。文章介绍了南京之所以有双重性格的历史渊源以及它对南京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