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庄子的人生哲学并非消极无为,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是其人生哲学 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庄子提出的处世哲学的几个层次的分析以及与佛教悲观厌 世的人生态度的比较,提出庄子貌似消极的人生哲学,其实蕴含了对精神自由的 热烈追求,对中国理想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庄子》的“适”与“迹”——庄子自然论范畴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人生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精神上的完全自主和自由,充分地享受现世的自然生命,所以倡导作“逍遥游”。这种追求也体现在他关于“适”与“迹”的论述中,“适”的核心是体验和享受生命的快乐,消除“迹”的宗旨在于将生命精神的运作融入自然。“适”与“迹”是庄子自然论中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3.
对生命有限性的焦虑和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追求是陶渊明热心于人生哲学探索的根本原因.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是否取得功名成就,而在于顺应自然,复归本性,在与自然的融合中获得形而上的慰藉,达到精神的自由.而退隐与躬耕的结合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理想生活方式.揭示陶渊明的人生哲学,把握其具体内涵和本质特征,并由此出发认识其为人和作品,将有助于陶渊明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林语堂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以珍视和享受人生为核心的人生哲学,既不避世俗平民物欲,执著于现实,珍视现实生命,肯定人的欲望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又不忘文人的趣味和理想,与世俗拉开一段距离,追求自由,试图摆脱名利色权的束缚;追求美,将生活当做鉴赏的对象,企求一种闲逸、风雅、诙谐的生活情调,从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拉开了他与胡适、鲁迅甚至周作人的距离,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垮掉的一代"也被称作"嬉皮士",禅宗和存在主义哲学给他们提供了思想基础。他们选择具有个性的私人生活方式,抗拒传统文化,蔑视社会权威和法则,追求精神生活的极度自由,成为传统道德理念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6.
在庄子人生哲学中,“命”与“逍遥”、“游”等都是表达庄子思想的重要概念。其中“命”是表达庄子对客观必然性肯定的概念;“逍遥”、“游”等则表达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本文通过对庄子的“命”与“逍遥”。“游”等概念的分析,旨在阐明庄子人生哲学中必然性与精神自由的关系,并分析庄子对二者关系的观点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同时使人面临“为物所役”的精神负累,由此,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是迄今为止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庄子哲学的核心是人生哲学。在复归原始无望的情况下,庄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体认最终落实到精神的自由与逍遥上。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世纪,反叛、个性成为美国社会中一种张扬个性的新的力量,“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凯鲁亚克在他的《在路上》一书中向我们描述了美国20世纪中期社会叛逆者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向往.他们执着追求自由,敢于独自冒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探索.《在路上》一书中尽管多处展现了主人公禁欲、享乐的一面,但它真正的意义在于体现了主人公们在精神上的探索,而非生活上的放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由思想和自由精神,从儒家、道家、佛教的角度进行阐释。研究认为,儒家主张用礼规范个人的行为,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讲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道家最能体现自由精神,既有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也有对生命自由的终极探寻;佛教重在弘扬生命的主体性,强调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由此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西方遵从道德法则、主动和被动的自由等自由思想存在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命与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的重要问题。先秦诸子对命都非常关注,庄子亦然。而关于生死问题,则尤为庄子所重视,因为它是庄子人生哲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庄子对命与生死均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守个体精神的自由、自在与心性的宁静和淡泊,庄子把精神的自由、自在与心性的宁静和淡泊看得比其他一切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天人合一的儒家,无为逍遥的道家,自由的佛家都体现了对生命自由的关切和追求,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对转型期中国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熊十力人生哲学是在对古道继承中进行的现代转向,这种转向是通过高扬智识主义的大旗,把知识溶于生命之中,释科学为“日益之学”而进行的。通过对科学精神的诠释,熊氏从“道”的层面把科学思想引入中国的人生哲学之中,承认其人生的积极意义,并通过对传统日益之学和日损之学的发微,构建了立足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上,又吸收现代西方科学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返本”之学。  相似文献   

13.
儒家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人生哲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价值,它既倡导昂扬的奋发进取精神,又主张内心的平和与适足,能够有效协调个体与社会及个体身心的关系,把社会的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能够超越时代的沟壑及族群、阶层价值观念的差异,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量、沟通情感、安顿心灵的重要精神资源。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倡导儒家人生哲学的精华,有助于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充满了一种超越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他探求“含蕴发展理念的传统精神”,关注的是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他超越自然物象,追求一种自由意识,但在表达时又不十分自由。他的创作是其生命价值的实现,也是他超越文本的生命承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诗人徐志摩的思想根源及人生哲学的形成,从多层次、多方位进行了探讨,如诗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接受的文化教育,接触的各界人士,以及他的信仰、追求、个性等方面,证明了他不是反动的资产阶级诗人,而是追求爱.自由和美的杰出的资产阶级诗人.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生命价值意识主要指对人的外在社会价值和内在自我价值的看法与追求。《世说新语》反映出魏晋士人的社会意识淡薄,外在社会价值的缺失导致士人内在自我价值追求的降低,他们多沉浸于当下生命体验的过程中,而真正从精神层面表现内在自我价值的自由意志却并没有在魏晋士人身上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王充闾及其散文中具有浓厚的道家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为一种对艺术的人生的追求。这种艺术人生的核心是精神的自由解放,其表征主要在于对现实功利系缚的超越和心灵的逍遥之“游”,最终则导致了生命向自然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身上的"权力意志"推动他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克服艰难困苦。潜在的"酒神精神"助他挣开束缚身心发展的枷锁,追求自由的婚姻。他的生命短暂却丰盈。他执着的求知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超越了时代50年,必将"永恒轮回"。从尼采的"生命哲学"出发,运用"权力意志","酒神精神"以及"永恒轮回"这三个哲学命题来探析裘德的成长轨迹,旨在探讨小说的"成长"主题及其普遍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9.
禅宗发展到了宋代,逐渐渗入到士大夫阶层中,并与那种追求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和追求幽深清远的审美情趣融合,促成了中国式的艺术思维方式的产生,也促成了宋代尚意书法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论文艺的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精神在实质上体现为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这种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对立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崇高精神 ;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统一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和谐精神。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和和谐精神总是通过弘扬人的崇高精神逐步地加以实现的。我们需要描写壮美和崇高的人物、事件和现象 ,以感召和呼唤的激情 ,用壮美和崇高的精神培养和增强人们的不畏艰险和追求光明的信心与勇气 ,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