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据《松阳县志》载,松阳地区流行的道教音乐《月宫调》就是盛唐名曲《霓裳羽衣曲》,由松阳籍高道叶法善于唐开元年间回乡祭祖并奉诏将祖宅辟为淳和仙府时带回传授,并将其作为道观典礼乐曲。笔者根据存世相关史料,考证了叶法善与《月宫调》和《霓裳羽衣曲》的渊源关系,厘清了《松阳县志》所载《月宫调》为叶法善从长安带到松阳的道教音乐《月宫调》即为《霓裳羽衣曲》之异名之文献籍载,认为《月宫调》是源于印度婆罗门音乐的盛唐宫廷音乐与道家法曲。  相似文献   

2.
琵琶乐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是大家熟悉的两首琵琶武曲,它们虽然在题材上、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可仔细比较起来却还是有许多差异。通过对创作特点,演奏特点和审美特点三方面的综合阐述,揭示了两首乐曲的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便于欣赏者更好的了解两首古曲的动人之处。  相似文献   

3.
二胡曲《听松》问世后,由于曲作者阿炳的特殊经历,大家对该曲的认识多有不确定性,甚至阿炳本人对乐曲的说明也多有疑点。给阿炳现场录音的杨荫浏先生在对《听松》的说明时也用了"可能也是阿炳的作品"、"内容似乎是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很可能"、"可供参考"等一系列含义不定的词语,对乐曲进行介绍。由此,如何正确解读二胡曲《听松》就显得愈发重要了。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生活在阿炳家乡的见闻,以及根据反复不断演奏、研习、教学二胡曲《听松》的实践体会,对乐曲的作者、乐曲表现内容、乐曲体裁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雅乐"为尊是《历代赋汇》乐曲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体现的是《历代赋汇》辞赋与礼乐思想同源的文化内涵。笔者将音乐学知识引入辞赋视域的同时,以《大合乐赋》为例,导出辞赋中体现的乐制、礼制、音乐观念,言说辞赋与音乐互动的礼乐文化内蕴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演奏过程中,要准确地体验乐曲中的情感内涵,有分寸地把握演奏中的层次感,把握好音乐表演的本质,注重不同演奏手法的运用,才能将其深邃的感情、深刻的内容表现出来,从而增强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天池》是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创作的田园篇之一,乐曲吸取奥地利舞曲和民歌旋律风格,描绘了新疆天池的“妹妹”——埃特拉赫湖的文静、秀丽,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演奏者不仅需要有深厚娴熟的技术功底,更需要有理解表达作品内涵的能力.文章通过对乐曲《天池》的创作背景、演奏技法以及对各种技法的练习方法进行分析论述,充分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剖析演奏技法的训练,从而使演奏技术更好服务于不同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与唐代白行简《三梦记》、薛渔思《独孤遐叔》以及李玫《张生》有着不可否认的渊源。与《三梦记》、《独孤遐叔》、《张生》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凤阳士人》在人物塑造和内涵揭示中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乐曲《雪山春晓》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范上娥、格桑达吉。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关丽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大自然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乐曲结构完整,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时代特色。本文试从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旋律、演奏处...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大量出现的引《诗》、赋《诗》、作《诗》现象反映出春秋时期的人文精神。人们以《诗经》作为道德品行、事理判断和礼仪风度的准则,而《诗经》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也是《左传》用《诗》之风盛行的原因之一。春秋人将《诗》政治化、道德化的过程正是提升《诗》的人文精神的过程,是将《诗》的属于人的自然内涵部分纳入社会人文精神的视野范围予以重新审视的过程,是对《诗》的重新发现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乐曲《雪山春晓》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范上娥、格桑达吉。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关丽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大自然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乐曲结构完整,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时代特色。本文试从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旋律、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求其内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和《围城》是中国讽刺小说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本文对二者讽刺艺术不同的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直指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围城》则揭示了人性的根本颓败与人类的生存困境,而将道德判断延期《。儒林外史》的讽刺采用客观呈现的叙事方法,而《围城》的讽刺则采用主观说明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两部作品的主题虽然同为复仇,可是复仇的内涵以及复仇执行者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并且复仇之后的哈姆雷特和赵武容易被学术界所忽略,故对两部作品中的复仇进行解读,记录下由复仇引发的思考,希望能对《哈姆雷特》及《赵氏孤儿》故事的研究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易经》、《老子》之"道"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经》与《老子》之"道"及其"反"、"复",既有表面上的用词相同、相似之处,又有概念内涵上的相互关联之处,还有其所反映思想上的不同之处。《老子》之"道"为点、是生成的原因,《易经》之"道"为圆、是被生成的结果;《老子》之"道"为水,《易经》圆"道"上的《坎》、《坤》也象水;《易经》中"反"、"复"同义,《老子》中"反"、"复"之义相反。《老子》通过阐述"道"之"反"、"复",反映出与《易经》不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对“梦’与“境遇”及其关系的思考,是鲁迅前期思想的核心内涵,它构成了《呐喊》、《彷徨》创作的一条中心线索。本文以此对《呐喊》、《彷徨》进行重新解读,展示了鲁迅创作中更深层次的内涵、矛盾与追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霸王卸甲》的背景、传谱、题材、演奏形式等进行探析,挖掘琵琶"以悲为美"的器乐特性,从表现手段上加深对乐曲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月称的《明句论》作为《中论》的注释是解读《中论》的重要依据,尤其从宗喀巴确立了它在藏传佛教《中论》解释传统中的根本地位以来更是如此,也被当今中观学界所重视.舒尔曼认为月称的诠释其实有偏离龙树的原意之处,月称把《中论》第二品去来品中主体与作用的论理模式转换成以作用对象为中心的论理模式.与此同时,将《明句论》放置到汉译本《中论》及其青目的注释中来考察,可以显示月称确实有改造龙树中观学说逻辑企图,其逻辑理性呈现出客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疑《鲁颂》《商颂》非《颂》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颂》、《鲁颂》、《商颂》,并称《诗经》三《颂》。但是无论从鲁、宋的诸侯国地位与周王室天子之国的地位绝然不能等列的礼仪角度理论,还是从《鲁颂》、《商颂》之诗与《周颂》之诗章句构成体式?格不合的角度考察,《鲁颂》、《商颂》实非《颂》诗之属类。其所以入于《颂》,乃是由于孔子修订整理《诗经》时人为错编所致。  相似文献   

20.
《诗话总龟》现存明嘉靖月窗道人刊本及明抄本,都经改窜。罗根泽先生甚至以为《诗话总龟》后集乃月窗道人所辑。明以前《诗话总龟》到底是何面貌?由于没有发现更早版本,前人难以回答。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其中第八O三卷至八O六卷为月窗道人本《诗话总龟》后集卷二十至卷五十的内容。此本的发现证明《诗话总龟》后集为月窗道人所辑之说是错误的。月窗道人本及明抄本较之《永乐大典》本现存部分多七门,约十卷,计二百余条。《永乐大典》本代表了元明之际《诗话总龟》的面貌,由现存部分可以看出,明人改窜《诗话总龟》旧本的程度和规模远没有前人想象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