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毛泽东、邓小平国家安全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的共同点表现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观的共同准则;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是其共同的战略支柱;把国家安全同世界的发展相联系是其共同特点; 不信邪、不怕鬼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共同精神。他们安全观的区别在于:维护国家安全的侧重点不同,维护国家安全的途径和手段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对外开放理论,凝聚了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代伟人的心血和智慧。邓小平实行对外开放是完成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在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对象、内容、基本原则、实践等方面,邓小平都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深入探讨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对于理解和把握我党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两极体制崩溃、冷战结束后的今天,一个致力于改革、发展和经济振兴的潮流正在全球兴起。飞速发展的科技革命和全球一体化趋势,使世界各个国家相互依存的程度更加加深,这给古老的国家安全问题带来了许多新的话题。邓小平同志的国家安全观就是建立在对国家安全环境的动态观察之上,立足于冷战后的新情况、新问题,透析规律、敏锐洞察。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的国家安全观,既影响到今后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安全环境的好坏,也关系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斯大林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进程由毛泽东开启,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进一步发展,其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突出的保障作用,同时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第一,维护国家安全是丝毫不能放松的头等大事;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第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中国化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国际安全问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致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安全观,即现实主义安全观、自由主义安全观和建构主义安全观。作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丰富思想内涵,既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安全观的合理成分,并摒弃了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总体国家安全观"立意高远,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西方主要国际安全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而实现了对后者质的超越。只有把"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并付诸实践,才可能实现整个国际社会持久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是我党对文化建设内在规律的把握;我党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党对文化建设历史地位的认识;我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与“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标志着我党找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有助于中国文化建设与世界开展文明对话,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范龙堂邓小平同志是我党第一代领导的主要成员,是第二代领导的坚强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他为坚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邓小平同志是科学坚持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又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思想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提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发展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标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安全观正在由单一的、注重本国的以国防安全、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向多样化、多层次的以经济安全为中心的全球共同安全转变。与此相适应,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在对待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其主要观点和战略取向实际上也实现了上述重大转变,表现出了对国际形势变化高屋建瓴的的洞察能力和驾御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创新,对推进我国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 VSP 资料高保真处理和高分辨率角度出发, 结合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通过震源子波能量归一化来消除记录中的激发能量差异。以零偏 VSP 采集过程记录到的震源子波作为参考, 结合广义 S 变换进行 VSP 资料的吸收衰减补偿, 以使所采集的资料获得更高分辨率, 达到精细划分薄层的目的。对某一实际零偏 VSP 资料, 利用震源子波进行了激发能量差异处理和吸收衰减补偿, 改善了资料的品质, 提高了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关系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指导当时的革命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为中国能够在当今世界相互激荡的洪流中保持民族特色与优势,为当代中国正确处理中外文化关系提供正确指针。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中外文化关系的思想,探究他们之间继承、纠正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中外文化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异同点、相异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当代价值这几方面的考察,以期加深对毛泽东和邓小平文化思想的认识,为当代中国正确处理中外文化关系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共艺术建构和生产城市的公共文化和美学空间,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传达城市的文化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城市雕塑或公共艺术随着北京城市文化发展定位的转变,实现了从单一性向多样化的文化和美学转变,构建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但在数量尤其是质量上,北京的公共艺术与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具有世界影响力文化中心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未来的公共艺术在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应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6.
文化领导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主要包括: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吸收和改造知识分子,建立文化大军;建立文化统一战线,实现文化领导权;采取多种途径建设文化领导权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我们党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三大艰巨的历史任务之一 ,在探索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三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我们党各具特色的文化理论。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明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视角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开放性的思路 ;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对前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文化观的辩证整合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报刊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民众的重要阵地。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共的报刊宣传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里仅以抗战时期为例,就中共报刊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为新时期的报刊宣传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管理体制,它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的制度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就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新的解读,以分析其利弊,并就有关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确立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当前紧迫而必要的议 题。地方院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准规划相应的一流学科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就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 学)而言,要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地方能力,以及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 认识和转变观念,开拓出一条崭新的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