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规则[1]。公共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政治行为,是政府活动的产物,其作用对象是社会公众。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是解决特定社会问题,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是否具有公信力是一个重要因素。政策公信力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公众对公共政策合理性、合法性、正当性、科学性、有效性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一、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公信力下降的现状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公信力呈下降趋势,对地方政府公信力造…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增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不能缺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本文阐述了现代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动机制,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依据公信力的变动机制,试图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快速、有效、可持续地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软件支撑。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流失和弱化趋势,并已成为影响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瓶颈。因此,在推进社会转型深化的关键时期,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政府公信力形成的特点与规律,重塑政府公信力就成为提高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乡镇政府公信力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文章通过对乡镇政府公信力现状的简述和性质功能的分析,特别是对影响其成长的国家正式制度和农村社会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分析,得出了提升乡镇政府公信力必须从外部推动国家正式制度的根本创新,并进行农村社会内部治理格局重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政府的无形资产。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得到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不断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本文以网络时代为背景,梳理了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总体上说正逐步提高,但仍呈现流失现状,面对政府公信力流失的现状,总结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信力是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现代化治理顺利实现的关键。鉴于学术界主要从定性角度分析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而定量分析相对比较匮乏,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逻辑序列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央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研究。在综合个体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情况下,数据分析得出对中央政府公信力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个人全年总收入、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特征,以及本地政府的受信任度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因城镇化、社会快速转型以及频发的公共灾害而造成的公共危机给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提升对民众的公信力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分析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及公信力的相关理论,辨析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互动规律,对当前地方政府存在的危机管理能力薄弱、公信力弱化现状进行探讨,指明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9.
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是科技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探讨科技社团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科技社团外部的社会系统和科技社团自身内部探讨了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公共治理中,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我国政府信任度下降这一现象,从理论原因和现实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政府公信力下降这一现象,一方面,政府公信力下降是公民民主意识提高的表现;另一方面,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也确实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影响了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媒体公信力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社会因素和受众因素外,媒体自身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是影响受众信赖和持久关注度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主流媒体、经营性媒体和新兴媒体这三类当前我国受众比较关注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媒体角度分析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的崛起与互联网的勃兴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使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日益突出。在深入分析网络环境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现状和特点基础上可知,官员腐败以及地方政府落后的网络舆情处理方法和机制是造成地方政府公信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促进政府官员执政能力提升,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网络环境下良好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问责时代下,政府公信力面临着何种困境以及如何构建新时代的政府公信力伦理体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从网络时代的大背景出发论述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从政府行政伦理意识、政府行政生态系统以及社会伦理秩序三方面剖析了政府公信力伦理机制构建的影响因素;最后,从传统维度、新兴维度和创新维度三个方面提出构建网络问责时代的政府公信力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成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过程中避免不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使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深受质疑。如何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现状,探讨了其在我国具体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新阶段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应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信力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我国政府改革的重心。利用全国多个地级市近年来的地方政府公信力新闻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法从情感分析、词频分析及社会网络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情感倾向、词频特征与语义网络以及不同地区间政府公信力的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官方新闻报道的情感倾向以积极为主,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报道量波动幅度较大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词频分析识别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及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社会网络语义分析呈现出以政府为主体,以法治建设及依法行政为重点的“核心—次核心—外围”三圈结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政府统计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广泛调研、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分析政府统计数据的评价和关注入手,对影响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提升中国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理论下政府公信力影响机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发展,政府公信力问题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国情下,自2003年的非典事件后,一系列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发生也使我国政府公信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探析政府公信力影响机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政府的神秘效应和败德行为正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此视角寻求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行政伦理建设与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性是辨证互动的.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我国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相对滞后、存在诸多不足造成政府公信力缺失或弱化等问题,也即我国政府公信力遭遇行政伦理困境.现实迫切需要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加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对我国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及其活动所具有的信心、信赖状态,它是确立法律权威的必要条件,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司法公信力的构建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能实现社会控制、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平衡,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诚信法律体系以及实现良性司法权运行机制。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和法律信仰等是影响司法公信力的相关因素,然而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令人堪忧,现行法律制度存有缺陷,公信力不高,并遭受种种困境。构建我国司法公信力,应该积极推进法律制度的完善,建立独立的司法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司法体制内外的民众参与模式,并创设健全的司法公信力评价体系,以促进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养成和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体系的成熟,其内涵和界定边缘也在不断地外延。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信用丑闻曝出,让企业的公信力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公信力和企业社会责任相辅相成,但企业公信力更易于标准化建设,因此有必要构建企业公信力,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