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论翻译中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体学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门年轻学科 ,它的研究成果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篇译文的质量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透彻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 ,并运用已掌握的翻译技能处理原文 ,使译文尽可能地适应原文的文体 ,再现原文的自身风格。本文试从文体的两大分类———口语体和书面体出发逐一阐述在翻译时各种不同类型文体的译文如何适应原文的需要 ,同时兼顾读者身上的某些条件要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 ,努力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文体风格语境的概念入手,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文,分析文学翻译中文体风格语境对准确理解原文,再现原文风格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散文可以很好地展现作者的感情,且风格多样,因此对散文的翻译具有很高的难度。译者必须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才能很好地翻译出原文的风格、意境。张培基先生翻译的散文不论是从意境还是风格上都很好地再现了原文。从译者能动性角度分析张培基对《背影》的英译,以更好地探究在翻译中译者应该怎样发挥译者能动性,更好地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翻译补偿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在降低不可译性的同时,作为一种翻译思维指导文学翻译。《雪国》中有关日语"体"汉译的翻译补偿类型和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译文的不可译性,达到原文与译文之间质的平衡,对日本文学作品的汉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探讨翻译中的风格再现问题。简要论述了风格的可译性,列举了刘宓庆提出的三种风格符号换码模式。基于这三种模式分析季羡林的《文学批评无用论》原文和张培基的英译本,发现英译本在重现原文风格上存在缺憾,无论从语域层面、词汇层面还是修辞层面来考虑,均没有达到与原文的契合;并为更好地再现原文风格提供了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译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忠实地传递原作中的风格。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再现原文的风格。笔者试以诗词《虞美人》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音、形、意上分析说明,原文的风格与译文风格的关系以及译者的主体性在风格传递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说文体学理论,从主题、结构、语言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斯坦培克中篇小说《珍珠》的两个汉译本。通过对两个译本在语言表现层次方面的细致分析,剖析了两个译本的利弊,并由此提出,翻译时对原文风格的再现就是对原文主题、结构和语言等风格的再现。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原作,更要传达原作的风格。对译本进行文体学层次的细致分析有助于把握原文风格,提高翻译层次。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是英国戏剧文坛巨匠之一,其戏剧对话妙语连珠,无论从音律、词汇还是句法修辞上都极富艺术性,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翻译转换王尔德这样富于表现力的文笔实非易事.然而,余光中和张南峰在翻译王尔德的代表作<不可儿戏>时,利用汉语中丰富的语言艺术手段,甚至采取创造性补偿的方法,对译文进行了巧妙处理,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特点,为其他译者翻译王尔德的作品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10.
从风格转译、原文理解、汉语表达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翻译>"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2003年第6期)作简要评析,可以发现"参考译文"没有达到评审委员会提出的"理解准确,忠实原文,切合原文文体风格且语言表达优美流畅又能出彩"的标准,其原因在于译文没有遵循一些基本的英译汉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译文能否再现原文的风格是翻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认为风格是可译的,并借鉴风格标记论,以刘士聪先生翻译的萧红的散文《永远的憧憬和追求》为例,对译文的风格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2.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常用以形容文学创作,其实亦可以用之于翻译。翻译也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以求理解,"出乎其外"以求表达。理解与表达密不可分。选取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狗》为研究对象,从视觉转换、遣词用句等方面分析了其翻译策略和技巧。并强调在翻译散文的同时,一方面译者需要深入原文,探究原文真谛,可谓"入乎其内";另一方面,译者又需跳出原文之外,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用目标语将其忠实自然的再现出来,堪称"出乎其外"。而《狗》的英译本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再现了原文信息,很好地实现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变异是《格列佛游记》的重要文体特征,主要可以体现在词汇,句法,语域,修辞,书写上等方面。译者应该对原文的变异保持高度的敏感,识别各种变异,并在翻译过程中,本着对原文形式的充分尊重,对各种语言变异可采取直译、直译加注解等方法,适当选词择句进行翻译;但译者不应拘泥于原文中各个具体语言项目的变异状况,而应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有时甚至还需放弃原文局部变异形式,以求整体上的风格对等。总之,要选用最恰当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14.
根据许渊冲提出的"三美"理论,以《江雪》的英译为例探讨诗歌翻译中审美效果的再现,指出诗歌翻译是创造性的审美再现过程。要使译诗成功,译者应该从意义、音韵和形式3个方面着手,在再现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再现原文的"音美"和"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相似文献   

15.
对应、重构、以及淡化是三种风格符号的换码模式。文章从风格翻译手段的视角,探讨了林语堂先生英译的《浮生六记》如何再现原作的风格和艺术意境,体现译文风格对原文风格的适应性及风格的可译性,通过对具体风格翻译手段的个案分析对于研究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异质文体互文交叉与茶典籍译文风格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质文体交叉是文本互文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典籍文本中常见,给翻译带来很大挑战。文章在剖析茶典籍代表作唐朝的《茶经》和清朝的《续茶经》的各种异质互文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典籍翻译中应如何针对原文本中所嵌入的互文异质文体及其思想主题调整变换译文风格,论证译文与原文及其前期互文本形式、文体与主题思想和谐呼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浅谈语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在交际活动中对意义的理解起着决定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如此。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言语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两者同时存在 ,共同制约着翻译。语境不但对词义的取向起着决定作用 ,而且还影响到译文对原文风格和人物性格的再现。译者应根据原文风格和人物身份等因素构成的语境 ,充分理解原文并把握原文特点 ,以图准确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18.
语气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决定了该作品的特定风格.好的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中时时考虑到"语气问题",并且尽量达到原文和译文语气间的动态对等.文章通过对三种不同文体风格的英译汉实例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引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来强调译者要对语气的重要性进行关注.文章着重阐述了体现文学作品风格的文体标记,并通过图表说明检验翻译效果的方法及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史志康教授在翻译《论语》中的成功做法。译者牢牢把握原文的内涵,翻译时紧密结合英语的风格和特点,做到忠实而又生动地再现原文,体现了“信”、“达”、“雅”的完美融合。同时译者从外延上对原文进一步诠释,并与西方经典文化进行对比,为读者展现了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立体画面。  相似文献   

20.
诗词翻译中的风格再现包括风格两大组成部分的再现: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本文提出诗词翻译中风格精神方面的再现主要体现为意境美的再现;物质方面的再现主要体现为表层结构美的再现。接着文章以宋词为例,探讨了实际翻译中如何再现原作的表层结构美,并对译诗界颇受关注的"文体之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