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略论契诃夫剧作内在的戏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契柯夫戏剧艺术与传统戏剧艺术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比较,阐明契氏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戏剧艺术,这种戏剧艺术有一种不同于传统戏剧艺术的内在的戏剧性,一种含蓄、深沉的美。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剧历经八百余年,传承悠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唱、念、做、打和叙事为一体,又有群体表演和群体观赏的便利和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从而成为比诗词歌赋和小说更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中国戏剧舞台的表演,有“东方芭蕾”之称。它的形式化、程式化、虚拟性、象征性和表现性等艺术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美学风格。也更吻合毛泽东艺术欣赏旨趣。毛泽东的戏剧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瑰宝,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戏剧立场上的人民性、戏剧风格上的多样性、戏剧内容上的创新性、戏剧形式上的民族性,是其戏剧思想的突出特点,为我国戏剧的繁荣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荒诞派戏剧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文化类型的代表,从理论到实践,都与传统戏剧相对抗.它运用一系列荒诞手法把内容上对人本体的探索与形式上对文体的探索结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戏剧发展的艺术空间.它在艺术形式上与传统戏剧形成根本区别,并因此更新了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戏剧观念.  相似文献   

4.
高行健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表导演艺术观念均深受中国传统戏曲影响。高行健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存与变的独特思考和话剧学习戏曲的大胆试验,彰显出对传统戏曲的宏大复归理想和革新精神,并体现在其全能的戏剧追求中。中国传统戏曲给予高行健戏剧以丰富滋养,自身也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鲜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活化引导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以徽文化核心区12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构建研究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类型并提出引导策略。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活化包括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机制等方面;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整体活化水平一般且地域差异显著;传统村落活化可划分为宜居协调、产业发展、社会发展、文化特色、管理有效五大类型。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产业融合、营造村落共同体、促进资源转化和加强组织协同等方面提出传统村落活化分类引导策略,可为其他区域有关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戏剧传统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命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的艺术媒介决定不同的艺术形式。戏剧是以演员与观众 共同拥有一个规定的时空环境为前提,是一种场效应。当戏剧被搬到屏幕,在镜头的推拉摇 移下,场效应被破坏。西方戏剧基本上是一种文人传统,悲剧理论的脉络体现了这一点,而 喜剧是渊源于民间戏剧传统的。西方戏剧是文人戏剧传统呈显性形式,民间戏剧传统呈隐形 形式。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织而成。中国的戏剧传统基本上是以民间戏剧传统为主要表现形 式,是成熟的喜剧文化。比照话剧经验的戏改,割断了传统戏剧与民间的血缘关系。中国传 统戏剧的危机在于它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以城市为中心的大众传媒文化取代了传统断裂 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对当下传统戏剧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从传统戏剧艺术在脱离农耕文明背景后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三个环节进行考察,探讨了戏剧艺术面临的工业化复制生产,多元媒介大众文化传播的媚俗性,和观众"后现代消费主义"的审美趣味异化等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流行歌曲成长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上,体现着对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传统伦理道德、传统韵律诗词、古典文学意境和情调,以及对古典音乐戏剧艺术的传承,其中很多因素都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并被当代的广大青年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黄佐临先生在他的《漫谈戏剧观》一文中,将我国传统戏剧与西方戏剧的艺术原则作了比较研究,认为相对于西方的“写实”戏剧传统而言,中国传统戏剧的实质是“写意”。他借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艺术特征,说明“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家注重的是客观对象的精神气质,而不是对象的模拟。具体地说,“写意”戏剧反映生活时应择取那些最能表现客观对象精神气质的部分,运用语言、动作、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给观众以特定的美的感受。“写意”戏剧艺术应远比客观对象(生活的原型)具有更大的审美作用、黄佐临先生所说的“写意”戏剧,如果用来  相似文献   

10.
从话剧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接受的影响更多地来自于西方传统戏剧,较少来自于中国古典戏曲,其叙述方式也应是潜在的戏剧叙述和外在的戏剧展示,然而曹禺的《雷雨》却更多的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显在叙述方式,并使其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而剧中采用的“回溯法”、“直叙法”、“省略法”、“概要法”等手段便集中体现了这种独特的时空控制机制的主要叙述特质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一些少数民族剧作家的作品,超时空、死、美、坚忍、命运、英雄主义、信仰与爱等主题,风格化的舞台演出,诗化的语言,这些可以说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一般特征.在剧作中,它们和谐地融为了一体,创造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尤其是剧作中的反理性、反情节与反传统的戏剧艺术,更多的运用直觉、直感和象征的方法逼视人的潜意识深处,并尽力使其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与民族传统迥异的艺术表现,使得中国当代民族戏剧艺术走向了一个更为自觉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基础上,邓以蛰汲取西方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以审美自主主义为出发点,建构了极具特色的书画美学体系,并对中国的戏剧理论作出了新的阐释,从而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转换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它集中体现了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回顾了荒诞派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历史文化背景,通过简要分析《等待戈多》,探讨了荒诞派戏剧在主题、情节、语言、人物方面对传统戏剧表现方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管理蓬勃发展的当代,学术上对艺术机构尤其是传统艺术机构的发展模式有了新的探究方法和方向。德云社作为传统艺术机构在企业管理上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并会对以后的类似社团的兴起和传统艺术现代产业化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戏剧与影视跨界由来已久,尤其在叙事与传播上,戏剧与影视既各有范围又互有跨界。无论外国还是中国,电影之成为艺术总是与戏剧“互文”,电影和戏剧在叙事上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且同属时空双跨综合叙事艺术。数字技术条件下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戏剧影视等艺术的跨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改编成为戏剧影视等跨界多向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戏剧影视等艺术的传播路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13—2014年重庆市戏剧与影视学研究在数字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电影和戏剧戏曲创作、学科点和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成果,重庆市的戏剧与影视学发展在电影、数字艺术及动画艺术、新媒介及电视艺术方面实现跨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并在影视实验美学向数字、仿真、交互交融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锋戏剧在艺术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其中首先是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不遗余力的颠覆与彻底解构;其次是借助多样的表现手法将戏剧进行立体化呈现,使戏剧在娱乐性与思想性、舞台性与现实性之间进行饶有趣味的跳接;最后是彻底打破传统常规的戏剧结构,在对其进行颠覆与解构的同时传达出全新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8.
莱辛和李渔虽然在艺术实践的文化层面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作为德国和中国的戏剧美学思想家,他们对于各自的戏剧美学传统做了深入剖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莱辛和李渔创立了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对于古典戏剧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和探讨两位.艺术家的美学思想、艺术特质,对于丰富和发展戏剧美学的艺术传承和实践诸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把地方戏特征看作全部戏曲的特征,混淆了戏曲发展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的区别。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欧洲传统戏剧都是文学的戏剧,地方戏是表演的戏剧。应以“舞台艺术语言”的概念取代地方戏研究中“程式”的概念。欧洲传统戏剧主要是情节的艺术,包括地方戏在内的古典戏曲则主要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王尔德的戏剧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传统。他依靠当下剧情和人物的对话制造悬念,以对生活逻辑的改造和自创来实现他的艺术自主理论。他的戏剧语言的对比、对应性尤其是悖论语言的大量运用,强化了戏剧中的语言作用,使他的戏剧具有明显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