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与闲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只有同时主宰自己的劳动和闲暇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原始社会,劳动、闲暇与教育融为一体;阶级社会,劳动与闲暇的分离与对立,造成了教育的异化。现代社会人们重新认识闲暇对于人类生存的本源意义,并在与劳动和教育的融合中寻求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闲暇活动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大学生生存方式的重要体现.大学校园提供的丰富的闲暇时间,既为大学生调节身心健康和发展自己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也成为主体意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困惑和生存问题.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大学生,其应有的主体意识必须在获得生命发展性意义的校园内外闲暇活动中得以生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照日常的说法,退休这一状态常常是同闲暇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闲暇片面地解释为不工作,那么就更能使人把两者相提并论,因为退休也是不工作。如果从自由支配时间的角度,而不是从所从事的活动和心理体验的性质来考虑退休和闲暇,则会进一步增加这种联系的可信性。而且在有关工作、退休和闲暇的一般常识  相似文献   

4.
较高的闲暇生活质量作为市民性的重要特征对于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偏低,表现为闲暇时间缺乏、闲暇活动简单、闲暇品味较低等.为此,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提高农民工的待遇,保障其权益以增加闲暇时间,动员组织援助以丰富其闲暇活动;宣传优质闲暇文化提高其品味,提升其自身能力和素质为提高其闲暇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真善美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人们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动因与目标。人的全部创造性思维活动概括起来无非是以主体的知情意去追求客体的真善美,从而创造新的概念、新的理论和新的世界。实践活动的动因是人的需要,这里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动因就是不断从质与量两方面,更加充分地,在更高的水平上满足人的需要。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面对客体的主体就要求真、求善、求美,要更加充分地,在更高的水平上满足人的需要,就要把主体所达到的真善美推向更高一级的程度,进入更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闲暇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作为人类较高的生活追求,闲暇劳动既对立又统一。劳动创造闲暇生活的空间和物质基础,闲暇反过来创造新的劳动生活,两者以不同的比重存在于各个时代之中。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人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兴趣、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从而走向全面发展。依照马克恩的闲暇思想,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努力发展休闲产业,不仅能够缓解个人工作压力、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广州市6所高校600名全日制大学本科生作问卷调查,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心态三个视角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具有时间较充裕,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载体以大众传媒为主等特点;但也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如闲暇生活盲目,闲暇活动的结构不平衡、层次不高,闲暇观念存在偏差等等。为此,高校应当引起重视,加强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中,闲暇普遍地被误解为单纯的娱乐和消费活动,从而出现了闲暇观念深刻的异化,观念的错位带来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人类文明的瓦解。闲暇观的异化根源于近代以来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东亚传统的世界观能够为现代人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提供人生视角。人是内在于"真我"的存在,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领悟和喜欢这个"真我",创造性的闲暇生活也就意味着以"修行"和"乐道"来充实个人的闲暇时光。人类应该实现从劳动的世界到修行的世界、从消费的世界到乐道的世界的转换。在近代文明成就和在东亚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当人类学会享受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协调各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是一种动物,与其他动物一样,人以自身的空间活动来维持生存;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的活动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即生产劳动。但生产劳动还不是人活动最后目的,在生产劳动谋生的基础上,自由的审美的活动才是人的终极活动目的,旅游活动就是这种以活动自身为目的、满足自由个性需要的审美活动,它对人的生存具有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需要,人的需要的一般含义什么是需要?需要作为一般的哲学范畴,不仅仅是指人的需要,它还包括动植物的需要。这就是说,需要并不是人类及其社会所独有的范畴,整个生物界也存在需要的问题,需要的主体不只是人,动植物也是需要的主体。需要的一般含义可以概括为:需要是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状态即摄取状态,这种状态是有机体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有机体,特别是人类一切活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来源。那么,作为需要主体之一的人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所谓人的需要是指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为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依赖性和欲望要求。人的需要主要指人类及其社会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若干类型。按照其要求不同分为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按照性  相似文献   

11.
妇女与家务劳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妇女与家务劳动的问题一直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家务劳动的现状如何?家务劳动的出路何在?家务劳动有没有价值?家务劳动要不要社会化?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与妇女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家务劳动的内涵及现状 家务劳动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劳动,是家务劳动者为自身人口、生活与发展服务的劳动。具体地说家务劳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成年人自身生活服务的劳动;二是为家庭中的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生活服务的劳动;三是生育下一代的劳动;四是人们生存、发展、享受需要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非在业群体闲暇生活质量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运用时间预算研究法具体考察了因缺失职业劳动轴心时间而导致的非在业群体生活时间结构的变化 ,分析了非在业群体的闲暇生活质量及其构成该群体“闲暇活动能力”的社会资源供给状况 ,并运用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理论深入分析了离退休群体和下岗失业者群体在闲暇领域反映出的突出社会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闲暇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其实质上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资本权力下对抗性的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将“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实现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马克思的财富观与幸福观对改变当今社会人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闲暇教育:当代社会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闲暇教育:当代社会的新课题程江平闲暇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人们对之认识不尽一致,一般是指除参加社会规定的劳动之外完全属于自由支配的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闲暇教育,这一术语如同“闲暇”一词一样也包含了各种意义,目前最通俗的理解是指告知人们如何“有...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社会发展水平上,教育究竟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在20世纪60年代为社会的发展勾勒出了美好的蓝图,并为教育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作了一个理想的描绘——学习化社会。他认为未来社会不应该是一个单纯教育制度发达的社会或是人们迫于经济或职业的压力而去追求功利学习的社会,而是人人从劳动中被解放出来的闲暇社会,是人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去从事旨在提高人的自身价值和教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古代社会,教育与闲暇紧密结合。近代以来,尤其产业革命以后,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日益紧密,同闲暇的关系则呈疏远趋势。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劳动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和闲暇教育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现代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将劳动与闲暇融为一体,教育将面向整个人的生活,培养人类生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一种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教育和学习活动渐渐露出水面。与此同时,当人们试图用闲暇教育将这些教育活动统称起来时,却发现它被一种为闲暇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所占用。如何协调两种教育活动对闲暇教育概念的争夺,便成为一个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休闲一词广泛活跃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并已形成蔚为大观的休闲文化.所谓休闲文化是指人在业余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选择争纯粹兴趣所致,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休闲文化真正把人置于核心地位,关照人的身心需要,尊重人的情感意志,关注人的发展完善,是一种充满着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国内哲学界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实践概念未能从学理上解决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的实践本性问题的实际情况 ,依据当代科学的发展状况对社会性生产劳动过程是从理论研究活动到工程技术设计 ,再到直接生产物态性客体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感性操作活动这三种基本的劳动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不仅是同工人和农民所从事的感性操作活动一样都是社会的实践活动 ,而且是比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劳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感性操作活动更高级、更复杂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 ,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大都是在私有制社会异化劳动条件下通过相对自由的劳动创造的.理想的创造美的活动是能够实现自由生命的自由劳动.自由劳动需要在主体能够支配自身的自由时间中才能呈现.自由时间的运用是人类发展的必要基础.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在中国休闲时间也越来越多,全球性的休闲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健康的休闲活动是表现个性、得以享受到创造之愉快的活动,是使人性“走向自由”而“成为”人的途径,是美的创造的新空间.休闲时代必将迎来美的创造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