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的复杂性科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实现了方法论的突破.复杂性科学是在坚持中超越了还原论和整体论,实现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有机组合,形成和产生了"融贯论".在"融贯论"的行动路线上,必须坚持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认识理解与实践行动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和定性判断与定量描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治法律观的渊源、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共同造就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法律观.毛泽东的法律观主要是工具层面上的而非目标层面上的,其核心是"国家本位论"和"阶级斗争工具论".和毛泽东的工具论法律观相比,现代法治主义更强调法律的目标性价值.科学评价及对比毛泽东和法治主义的法律观,可以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梦"绝不是毫不相干的孤立个体。基于历史合力论的视角,我们能够从历史合力的整体论把握二者的战略性,从历史合力的层次论廓清二者的结构性,从历史合力的意志作用论认识二者的主体价值性,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跨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预测论"是基于法官如何判决的预测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它导致了公民对法律的一种机会主义态度。"义务论"是基于法律本身的义务要求而采取的自觉守法行为,导致公民对法律的一种信任主义态度。在公正司法下,人们对法律的预测完全是根据法律规则的内在义务要求,而与外在法官的人格因素无甚关联,实现法律概念从"预测论"到"义务论"的转变,才能建立法治社会的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5.
整体论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以超越还原论为旨向的一种思想意识。它着重是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方法被提出和推进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与还原论论战的过程中,整体论思想本身的建构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实际上,对整体论既有存在论层面的理解,也有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的理解。同样,对整体论概念的使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以致出现了构成论整体论,系统论整体论,关系整体论,生成整体论,复杂整体论诸多整体论概念。总的看来,学界对整体论思想的理解和运用还欠成熟、存在混乱。因此,尝试对整体论概念进行梳理与整合,这于整体论思想的研究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用"生存论"视角解读了《狂人日记》中狂人的言行后认为:他的言说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其"突外"后在常人世界的"归化"是一种生存方式;他的存在已成为中国封建礼教和旧文化秩序的一个他者性参照系,并体现了鲁迅直面现实和超越现实的双重关怀.  相似文献   

7.
法律人思维的独特性体现在法律推理中,即法律的效力并非来自于内容的正确性,而在于人们对法律权威的遵从,其本质是维护由法的形式性所带来的安定性.法的安定性与妥适性之间存在着紧张对立的关系,但两者不是排他性的存在,法的安定性具有推定性的优先地位.仅当存在实质上的"更强理由"时,法的妥适性才具备优先价值,可以突破安定性的限制.法律权威体现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尊重法律权威的论证既包括在法律体系内、从文义出发的"法律解释",也包括超越法律体系、肯定法官能动性的"法律续造".  相似文献   

8.
"法律全球化"理论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产生的"法律全球化"理论的含义.在对"法律全球化"理论进行了六大类划分后,从四部分阐述和剖析了"法律全球化"理论.认为虽然法律与经济密切联系,两者相互作用,但法律不同于经济;"法律全球化"只能是在商法、知识产权法、税法、商事仲裁、海事法、金融法等私法领域趋同,而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公法方面不可能取得超越国家的法律统一;"法律全球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模糊性或隐蔽性,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相似文献   

9.
张载的心性论以太虚与气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他将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心分为性心和知觉心.太虚、天地之性和性心是其心性论本体超越一维的,气、气质之性和知觉心是其心性论现实关怀一维的.张栽该双维向度的心性论对传统儒家心性论是一个"极有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新闻"喉舌论"产生的社会根源,比较马克思和中国改良派两种"喉舌论"的差异,探讨西方产生自由论、中国产生"喉舌论"的必然性,认为自由论和喉舌论都是人们对新闻实践和新闻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今天,我们所提倡和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喉舌论.  相似文献   

11.
具有历史局限性的劳动价值论受到实践挑战并被其他理论超越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动力和主体多元化了,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价值论也必然要多元化.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人的需求同商品之间的关系.商品价值的决定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的综合体系,它由"天人合一"论、供求均衡论、生产要素论和需求要素论所构成,劳动价值论只是其中的"特例".生产要素贡献论与合法产权收益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的收益分配原则,它对"一家独享"和"吃大锅饭"的不平等都是排斥的.劳动价值论所认定的剥削只是一种极端情形,而依据多元价值论则能对剥削作出更具普遍性的说明.资本的性质及作用取决于它的来源和使用方式.中国现阶段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为国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应一概斥之为剥削阶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实质是指始终要依靠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哪部分人群,它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当是统一的.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产阶级壮大不可避免,但这不是坏事,毕竟我们革命和建设不是要制造更多无产者.中产阶级在社会阶级或阶层构成中占相当大的一个多数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弼"体用论"述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用论"起自何人,宋以后有很大争议;现代学者都很重视王弼体用观在体用论发展史中的地位.而实际上,王弼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体用"范畴,他从来没有把"体用"放置在与"本末"、"母子"两对范畴相同的高度上,更不要说把它看作是一个高过"本末"、"母子"的本体论范畴.王弼的"体"不是"无",而是"无"和"有"相结合的产物;"用"则分别与"无"和"有"有着复杂的关系.体用论发展至魏晋之后分成两条路径,而王弼的体用观正是这两条道路形成期的一个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态思维方式的哲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科学形成了以有机论为特征 ,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论思维方式。这种生态思维方式富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哲学的整体转换意蕴 ,代表了人类在新的实践水平上对自身生存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种新的科学内省。具体表现为 :从机器论到有机论的本体论转换 ;从还原论到复杂论的方法论超越 ;从支配论到协同论的价值更新  相似文献   

14.
前期海德格尔的哲学立场是否可以称为一种"超越论哲学"?这一直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所激烈争论的问题.一方面,海德格尔既与当代的多位超越论哲学代表人物关系密切,而他的作品又大量充斥着超越论哲学的术语;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对超越论哲学又明显抱有强烈的批评态度,而他所谓"超越"又似乎与中世纪学院派哲学所谓"超越之物"有关.本文旨在以前期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为线索,以指出前期海德格尔思想中所包含的超越论哲学成份,以及其与康德的超越论哲学之间的一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思想乃至法律思想都是综合性的,人们可以对之做不同角度的解读,从法学方法论层面入手,关注柏拉图著述中的法律论证理论和法律规范论思想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哲学建构的自我有着巨大的理论困难.黑格尔之后的非理性主义对自我的理解超越了近代认识论的视野,但仍有传统形而上学的残余.胡塞尔现象学既坚执纯粹自我是所有真理的源泉,又潜在地包含着对以往自我观的解构.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以实存的情绪融入事情是自我拥有的基本方式.进而,梅洛-庞蒂克服了此在形式层面的生存状态,肯定了以身体主体方式在世的"沉默的我思".可见,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意味着生存论自我对认识论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以日本江户时代的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以及兰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思想中的"日本优越论"取向.从江户初期开始,江户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水土""日本文化"三个层面论证了日本相对于中国的优越性,渐进式地清除了中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这意味着,江户思想中的"形而下"取向绝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哲学性的思考,更凸显出日本思想的自我主体性,客观上加速了日本自身思想文化的觉醒,由此折射出江户思想的"日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江户时代的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以及兰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思想中的"日本优越论"取向.从江户初期开始,江户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水土""日本文化"三个层面论证了日本相对于中国的优越性,渐进式地清除了中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这意味着,江户思想中的"形而下"取向绝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哲学性的思考,更凸显出日本思想的自我主体性,客观上加速了日本自身思想文化的觉醒,由此折射出江户思想的"日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潘澈 《东方论坛》2021,(5):58-70
荀子的人性论,不是性本恶论,而是性向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向善论正相对应.孟子荀子的人性论都是基于孔子的人性论的展开.而孔子的性相近说强调的是性的非善非恶,性的善恶则是就后天的积习修为上说.孟子荀子的或狂或狷的人格特征制约着向善向恶的人性判断的不同选择.而人性无论向善还是向恶都不妨碍可以通过后天的存养或矫饰使人性得以完善.《荀子·性恶》篇的具体论述表明其所谓性恶是性向恶而非性本恶.荀子的性恶伪善说与韩非自利自为的性本恶论不同,荀子的性向恶论并未得出人性不可改变的消极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评价"审美意识形态论"应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审美意识形态"都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它也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范畴.所以,称其为"一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规范性的理论建构"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