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故事化是当下众多电视节目争相采用的一种方式。在创造了高收视率的同时,过度的故事化也让许多电视节目进入"泛故事化"甚至"泛娱乐化"的误区。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走近科学》可视为电视节目故事化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文本。通过梳理《走近科学》节目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视节目故事化的优势和弊端。而收视率在推动电视节目"泛故事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收视率毕竟不等于收视质量,无法反映观众的满意度。因此,提倡绿色收视率评价体系,强调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协调发展,才能净化收视环境,维护电视生态,确保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西方世界兴起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创造收视率新高的同时,成功地移植到了中国,实现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中蕴含的“审丑”意识,不仅成为一种全新的美学现象,也是一种传媒时代具有电视革命意义的文化现象。中国真人秀节目所唤起的中国电视受众的“审丑”意识,既暴露了大众文化氛围中电视工作者与受众思想的肤浅、趣味的低俗,又拓宽了文化大众的审美视域,丰富了电视传媒的产业化传播手段。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真人秀电视节目审丑现象,重视审丑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对纪录片纯纪录、平铺直叙模式的整体性构成了挑战。故事化背景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注重借鉴和运用故事片的艺术手法,将纪录片叙事表现的真实性与故事片展示情节的艺术性有机结合,使讲述的事实对观众更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当下一批情感类电视节目在上海银屏形成了密集型播出,获得了很高的人气和收视率。这些情感类电视节目走红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点,即采用大批群众演员,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段演绎人物情感,从而达到吸引和感染观众的目的。当情感类节目成为日常生活百态和情感纠葛的"故事会"后,一些弊端也开始隐隐显现。本文以上海一些知名情感类电视节目为例,分析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故事化现象,指出误区和瓶颈所在,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找到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电视媒介产业全球化和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电视节目模式化已经成一个重要的新动向,节目模式销售已经成为全球娱乐业的领军产业。文章以国内真人秀类电视节目模式为例,研究电视节目模式本土化的原因,分析电视节目模式本土化重构中的策略,最后从电视节目模式的本土化趋势看中国电视媒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故事性表达成为当前电视节目存在的常态。探其原因,首先是观众借助故事更方便获取和传播信息,还有基于好奇心、优越感之上的兴趣和心理期待;其次是节目生产者熟识故事模式,坚信光明的市场前景,对利润回报信心十足;再次是电视管理者借助故事建构意识形态,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最后是电视媒介传播的偏向性。但当故事与电视的结合难以同时满足或协调四者的要求时,故事的真实性就容易与观众的期待或感知产生错位与冲突,违背叙事契约,有意或无意混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影响电视文化的健康发展,危害电视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电视综艺节目是在电视文艺节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综合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于一身的一种崭新的文艺形式,新闻性和纪实性日益成为综艺类电视节目的重要特性,也成为收视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电视节目需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地区分布着几亿的农民,在电视成为农民主要信息来源的当代社会,中国当前的电视节目安排中面向农村的节目定位不够准确,电视媒体应该为农村提供什么样的文化节目,一直是电视媒体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文章根据中、西、东部农民信息需求及选择节目内容的偏好,探讨目前中国农村需要的电视节目,为电视媒体更好地服务农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与电视品牌打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创意和文化品牌的塑造,尤其是电视文化产业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打造电视文化品牌,成为目前中国电视媒体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全国各卫星频道都使出浑身解数,竭力挖掘各种文化资源,打造自己的电视文化品牌,如江苏卫视打造"情感特色"品牌,重庆卫视打造"麻辣故事"品牌,安徽卫视以"电视剧"凸显其特色,而湖南卫视以"娱乐中国"风行天下.这些各具特色的电视文化品牌,虽然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但也存在克隆和模仿之嫌,而综观全国的许多电视品牌,大多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是中国电视节目的文化含量稀薄,缺乏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由西方"脱口秀"借鉴而来。但这种节目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发展得还不够成熟。"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文章提出了作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技术形态的不断演变给电视节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通过对电视谈话节目技术形态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电视技术在一个与其他技术渗透、汇聚、生成的过程中,正在不断满足人类最为原始的交流欲望———身体的在场交流。从而,得出一个推测性的结论: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出现,是满足人类实现跨越时空“在场”交流欲望的必然。随着技术日趋成熟,被现代媒介消灭的身体将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被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12.
证券市场的持续走强,给证券节目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传统的证券节目在内容、主持人的定位上存在严重的偏差,它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证券节目受众的分析,对证券节目的内容和主持人进行了新的定位,期望在竞争惨烈的电视收视市场上,证券节目能得到受众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电视读报节目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新形式以它的独特优势在电视新闻中独树一帜,成为当今电视新闻的亮点,为众多的观众注目。其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从视听形式中感受文化韵味、从播报内容展现文化韵味、从主持人评报彰显文化韵味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天天向上》作为湖南卫视创新推出的一档大型礼仪功德脱口秀节目,自2008年8月初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逐渐在观众中形成一股关注热潮,现已成为湖南卫视一档优秀的娱乐品牌栏目。《天天向上》的成长与成功,在电视品牌的打造上走出了一条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电视品牌建设之路,值得我们认真地予以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电视包装各具特色,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态势。湖南卫视科学运用色彩进行自身包装的成功实践表明:色彩作为视觉传达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在电视包装设计应用中要达到两个目的: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因其特别的色彩效果而关注该频道或节目;在观众的记忆里烙上难以抹去的印记。在电视包装中,色彩的运用必须配合节目才能体现其内在意蕴,传递带有某种哲理意味的思想文化,因此,频道包装、栏目策划等各方面意图都要力求与所运用色彩相呼应。同时,色彩在电视包装中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实际运用中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随时代环境而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6.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是为电视台提供内容服务的基石,构建电视台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体系架构,必须从基础层面解决好存储管理、多渠道检索及访问协议三个要素,并进行资产整合、业务整合及人员整合。同时,电视台必须重新设计其核心业务过程,构建基于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新型电视台业务过程模型,其核心业务是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产,通过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提供解决方案、节目内容和服务等来实现电视台业务过程的闭合价值链体系,以此实现节目内容的创造和数字资产价值的增值,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是为电视台提供内容服务的基石,构建电视台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体系架构,必须从基础层面解决好存储管理、多渠道检索及访问协议三个要素,并进行资产整合、业务整合及人员整合。同时,电视台必须重新设计其核心业务过程,构建基于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新型电视台业务过程模型,其核心业务是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产,通过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提供解决方案、节目内容和服务等来实现电视台业务过程的闭合价值链体系,以此实现节目内容的创造和数字资产价值的增值,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当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各地婚恋交友节目再度掀起热潮,形成新一轮蔚为壮观的电视交友收视奇观之时,它引起的震撼已经远远超出电视领域,向文化、社会、心理等领域扩展。这场奇观不仅昭示了婚恋交友节目的转型,更彰显着整个电视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本文以婚恋交友奇观为研究对象,透过它的发展态势,探析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本质。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谈话类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电视节目样式。谈话节目在我国的风行,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谈话节目在丰富国内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呈现出诸多问题。提升谈话节目的品位,培育出更多的品牌节目,是谈话节目今后发展中要积极面对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