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学界以"整体性"概念为灵魂,从三个维度出发去求解这个问题。维度一:重点说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本质内涵;维度二:着力探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层级内涵;维度三:致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体系。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涵的"三维探寻",让我们看清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神。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要突出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应从“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首尾贯通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综合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三方面突出其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运用的重大问题。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存在支离破碎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片面简单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割裂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体系、制造经典作家的思想对立等现象。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本质,破解误读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现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工具,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进行研究,结论是:整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属性体现于理论结构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之所以能存在于理论结构和发展过程中是由研究对象具有整体性、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继承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研究对象整体发展4个因素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属性和谐共生,从而形成由各种属性构成的系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它是理论、实践和历史的统一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整体性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特征,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科学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重大命题的关键环节在于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质.从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真理性上阐释马克思主义,揭示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本质的逻辑联系,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客观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多维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契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整体性思想,是由革命到建设任务转变的现实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起就被一些人随意肢解,最明显的就是西方出现的所谓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对立.而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整体.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要从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从整体性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的代表性观点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及其相关问题的阐述,以期使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研究继续走向深入,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意识,整体化教学是创新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选择,始终坚持整体化的教学方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的阐明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第二国际理论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领袖在马克思哲学阐释定向上所构成的那种对立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把握这项任务的基本性质。而柯尔施正是通过对第二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猛烈批判,开启了一个对马克思哲学之阐释定向的反拨。本文从柯尔施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入手,分析经由这一批判性反拨所构成的对立,并通过对于存在论基础的检审,提示柯尔施这一批判的意义和限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基础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和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视域;直接解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解读实践,以社会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解读以及反思解读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解释实践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基础;理性地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形成的实践基础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建构,实现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向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升华,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与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未得到充分认识有很大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由哲学理论和批判理论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对当代中国均具有正向功能:哲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这对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进而对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都是不可或缺的;批判理论则不仅提醒我们正视和充分认识现代化事业中所出现的问题,自觉地趋利避害,而且还启示我们,必须把对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效应的批判变成对社会主义目标追求之必然性的论证, 变成推进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有机马克思主义着力揭示生态危机的实质,赞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批判资本主义和现代性,并试图从理论上融通“中”“西”“马”哲学思想,从实践上寻找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这是其出场语境。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其理论存在背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批判不彻底等根本缺陷,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也是粗浅甚至错误的。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成为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尽管如此,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概念,我们应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批判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吸收、借鉴其有益因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思一直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代表人物都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出现的教条主义、实证主义、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等错误理论实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理论批判性的丧失和实践革命性的缺位是其错误的根源,为我们全面认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正确评判其理论状况和历史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它要求其自身和以其为指导思想而建立起来的理论 ,需要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以与时代俱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教学论的指导思想 ,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 ,但随着实践和理论的进步 ,需要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予以超越。因为 ,实践唯物主义为我们把握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全面理解人的本质和教学存在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法 ,同时还将开辟我们理解、研究教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某些观点有"过时"的地方,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必须正确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关系;必须不断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员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的。作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应该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当前,由于党的队伍更新换代,占有很大比例的共产党员没有受到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教育,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党员的思想冲击很大,强调这个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做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要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真懂、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学习中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于世。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人们面临着自身出现的种种困境,正如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并不是更大的自由和解放,不是人们的主体性和自觉意识的增强,反而,发达工业的科技理性奴役着现代人,现  相似文献   

20.
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法兰克福学派在1933年至1963年之间处于中断状态。但这三十年里的历史变迁和若干学者的坚守、探索也为1963年后战后成长起来的德国青年一代学者重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供了深刻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失去的三十年”使德国马克思主义传统发生了重大断裂,这对德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在重建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卢卡奇所奠定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复兴。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把握德国马克思主义乃至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完整历史逻辑,为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方法论抉择和当代德国左翼理论的特征,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