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蓝悖论是当代逻辑哲学、科学哲学、形式知识论等领域研究工作的核心之一.对绿蓝悖论源发语境的考察,明确了绿蓝悖论是确证悖论的殊型.为了解决绿蓝悖论,哲学家们在语言论、科学方法论和贝耶斯主义等路径上提出了诸多方案.辨析这些代表性方案表明,它们都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绿蓝悖论.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是确证理论的逻辑研究范式,良好的解悖方案可能要在认知路径上寻求.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悖论? 广义地说,“悖论”(Paradox)是指与公认的信念或看法相反的命题,或自相矛盾的命题,或荒谬的理论等。下面的术语常与“悖论”在近似的意义上使用:“二律背反”(Antinomy),如康德关于时空性质的二律背反;“谜题”(Riddle),如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学自1983年从美国正式"跨入"中国大陆以来,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描写令改革开放后的外语界学人大开眼界。1995年外语界开始注意"文化定型"中的"搭桥"与"筑墙"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悖论。2014年外语界面对"文化定型"所包含的固定特质观,再次提醒研究者注意"特质观"所带来的"文化悖论"。在新新媒介时代,跨文化交际研究从事文化差异的归纳与分析面临更为复杂的悖论,即无论是新新媒介之内的人际交流,还是通过新新媒介洗礼过的面对面交流,交际者的文化身份似乎越来越模糊。三级悖论的复杂递增性体现为对文化差异描述、解读和归纳的难度递增性。通过具体描述三级悖论的现象和原因,超越悖论的思路与出路可总括为:加强文化动态发展观,关注交际者的多元文化身份和当时当下交际语境中的凸显身份,提高跨文化敏感性,关注新群体新文化新特征。  相似文献   

4.
亨佩尔发现的确证悖论表明,一只粉红色的鞋确证假说"所有乌鸦都是黑的",这意味着我们在屋子里不用出门就可以进行鸟类学研究,但这是违反我们的直觉的.因此,亨佩尔提出一个消解性解决方案来进行辩护.这种消解主要是通过保留等值条件和抛弃尼科德标准中的"非相干性"条件进行的.保留等值条件具有较强的特设性,因此不能令人信服;保留"非相干性"条件不具有导致悖论的必然性,抛弃它也不必定能避免悖论的产生.因此,按照解悖的罗素-策墨罗-哈克标准,亨佩尔方案不具备一个良好解悖方案的合法资质.  相似文献   

5.
黄展骥 《晋阳学刊》2002,79(6):58-63
整个20世纪,悖论研究在西方历史上掀起第三次高潮.众多学者奋力"解悖"(主要是"说谎者"悖论),但直至80年代末,仍然束手无策.正当他们感到渺茫绝望之际,前景忽露曙光伯奇、巴威斯、德福林等提出一系列的"语境敏感"方案,被一些专家誉为"奇迹"这种方案很自然地消解了"强化谎者"悖论这一"千古之谜".但是,这种方案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了消解"矛盾被证"(悖论),它回避、拆散、压制或消灭"仅是矛盾".而我们的"复合命题"解悖方案,既能保留"仅是矛盾",又能消解"矛盾被证"(悖论),完全不具"特设性".  相似文献   

6.
归纳悖论研究是当代逻辑哲学、科学哲学、形式知识论等领域的核心话题之一.归纳悖论的两次研究高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回归归纳悖论的源发语境,分析和澄清其涵义及真实“悖境”,梳理解悖的历史脉络,可以表明归纳悖论的研究应该且正在实现认知转向.同时,这种认知转向对构建合理的信念接受理论、解决葛梯尔问题等知识论疑难、构建新的动态认知逻辑分支,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不满足于前人对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批判,对悖论重新进行哲学和逻辑上的分析,发现芝诺悖论的含义不在逻辑之中,而是在逻辑之外。芝诺悖论的本质是运动过程与思维过程的分离,其矛盾集中在时间和运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之上。通过确立时间的计算参数本性,用芝诺的思路否定他的论证,从而有效地瓦解了时间和运动的虚假对立,也就消解了悖论本身。  相似文献   

8.
以2003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我国所发生的已有明确问责结果的109起问责案例为整体样本,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发现我国行政问责客体所存在的客观实际困境,诸如问责客体的混乱性、问责客体的法律悖论等,展现我国行政问责客体的实情.  相似文献   

9.
认知悖论及其逻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跃春 《学术界》2002,(5):180-187
认知悖论总是相对于一定的认知主体或某一认知系统而言的。认知悖论的产生既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背景知识和某些假定的前提条件 ,也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逻辑推论。因而不能简单地把认知悖论归结为一种特殊的命题。与逻辑悖论和语义悖论相比 ,认知悖论涉及到具体的认知主体及其心理状态 ,因而其推论过程更具有复杂性。认知悖论的推论不仅涉及到自指性问题的纠缠 ,而且建构认知悖论的严格形式 ,还需要发现一种真正的悖论性难题的严格公式化描述 ,而这样做将会导致重要的技术性进步。认知悖论是挑战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发展的难题 ,研究认知悖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悖论"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然而学界对该悖论的适用性研究尚不多见。若以古代中国为案例,可对现有文献关于民主国家不存在严格意义悖论的命题提出质疑,并得出一个新的命题:当专制国家的自利性对社会利益的抑制极强,甚至以其暴力营造出掠夺文化并形成了路径依赖时,国家悖论有消失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人称指示的语用投射及其交际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韩礼德的人际功能视角研究人称指示的语用投射现象及其交际功能,扩展了对人称指示语用投射的理解,将所有违背指示自我中心性的称呼认定为语用投射,揭示了其蕴涵的丰富的人际意义并发现了其实施的多种交际功能,比如语用含蓄和拉近会话双方交际距离的功能等等,最后分析了人称指示语用投射产生的机理,认为移情是其产生的主要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2.
蒯因的悖论概念包括似非而是悖论、似是而非悖论和逻辑悖论,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逻辑悖论。逻辑悖论的解决表现为向其他两种悖论的转化,这体现了蒯因对逻辑悖论相对性和可解性的认识。蒯因悖论思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他对悖论中概念图式的理解和对逻辑悖论解决方案的取舍与辩护等观念中。  相似文献   

13.
行政腐败是政府作为人类管理机构的固有属性,但中国行政腐败的非正常化根源于中国政府的角色悖论.这种角色悖论并非逻辑意义上的真正悖论,而是政府成员在其行政实践中偏离现代政府的执政理念所造成的一种人为现象,这种现象的伦理代价折射出中国政府对其自身使命的某种失职.为此,论文对我国政府角色的悖论现象、伦理后果及其成因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这种悖论境遇下的反腐行动进行尝试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程序(prodedure)是对事件进程的事先设计和安排,其见之于现实行动的具体步骤是一种特殊的过程;程序规定的过程具有形式性,也包含实质内容,是一种动态的规定性步骤;现代社会,指令性的程式渐渐被动态的、权变的、指导性的弹性程序所代替;与规律主要是事后归纳总结的认识论不同,程序主要是事前设计的方法论。科学性、合理性和正当性是现代程序最基本的属性,其下尚有分析性、秩序性、形式性、明确性和人为性等五种基本属性,并衍生出可表述性、独立性、中立性、规范性、一致性、结构性、公开性、权变性、为人性等属性。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平庸性的回应——"新世纪文学"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颐武 《河北学刊》2006,26(4):116-121
当前的“新世纪文学”从两个方面对中国“新文学”实现了超越,一是对文学直接投射“现实”的可能性的反思,并导致了对于文学复杂性的再认识;一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具体性,致使一种日常生活的特色开始呈现出来。这两种文学走向都是对当下历史境遇的投射和反映。但这种反映也凸现了一种持续的困扰和焦虑,即如何面时日常生活本身的平庸性问题。这种时日常生活平庸性的感受,正是当前境遇下文学的典型表征。在“底层”文学、“打工”文学及“新少年写作”等文学现象中,显示了这种日常生活的平庸性所带来的新困扰,而对这种平庸性的焦虑与不安仍然是新语境下文学写作的基本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悖论问题是逻辑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从逻辑学的发展历史看,关于思维矛盾性相容或不相容的争论,至少已经存在了二千年以上。而在近百年来的新逻辑学(数理逻辑)中,由于集合论悖论的发现,这个问题已成为各学派争论的焦点之一。 所谓悖论,就是存在于逻辑思维中的结构性矛盾。悖论意味着对一个命题的肯定表述同时又是对它的否定表述。表示为公式即是:A—→-A,而且-A—→A;所以A←— —→-A。  相似文献   

17.
三个古国早已发现"自涉加否定"(P)偶发的"矛盾性";随后其一又把P"强化"为"本语句假"(Q),响应"亦此亦彼"悖论(R),携手挑战"不矛盾律".这两个"悖论之冠"Q、R,迄今仍然"扑朔迷离",被誉为"千古之谜".在20世纪初,由于"罗素悖论"的猛烈冲击,惊醒了沉睡数世纪的Q、R,即时引发西方众多"今哲"奋力解悖."今哲"经历百年挫败,在迷惘和绝望之余,竟然认Q为"无意义"而拒斥Q为"矛盾",比"古哲"倒退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悖论的实质及其认识论涵义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悖论的近代研究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以往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悖论的技术性研究,一是对于悖论的哲学性分析。这两种研究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例如,各种解决悖论的技术性方案事实上都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分析之上;反之,技术性研究的成果则又为对于悖论的哲学性分析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材料。考虑到现代在悖论的技术性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因此目前就有必要从哲学的角度对悖论的问题作深入的分析。这不仅将促进对于悖论的进一步研究,也将揭示出悖论所具有的深刻的认识论涵义。下文就着重围绕逻辑—数学悖论及语义学悖论对悖论的实质及其认识论涵义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系统论悖论是逻辑悖论的一种特殊形态,对于系统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等级性系统悖论(以下简称“等级悖论”)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本文将表明,它不仅对研究系统科学,而且对理解科学的发展本质,建立正确的科学观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等级性系统悖论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等级悖论的定义有许多种类,下述定义是苏联系统论专家B.H.萨多夫斯基给出的:  相似文献   

20.
政治有效性与政治回应性是传统政治合法性理论的两个重要维度,然而在网络媒体时代二者之间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出现了增强回应性的同时却可能削弱政治有效性的悖论。从政治过程的视角来看,产生张力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网络的政治属性及其影响、媒体时间与政治时间的矛盾、政治逻辑与媒体逻辑的关系。网络媒体时代利益表达的碎片化、政治逻辑与媒体逻辑、政治时间与媒体时间之间的矛盾是出现悖论的根本原因,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完善网络媒体时代的政治合法性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