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基本任务.非木质林产品产业作为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对三明市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对非木质林产品三次产业结构内部关联性的分析可以作为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对时间序列短、统计数据少、信息不完全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法对三明市非木质林产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关联性和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非木质林产品作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较高的森林可再生产品,对农村居民改善生计有重要贡献,是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森林资源;发展非木质林产品已成为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从非木质林产品的定义、作用和价值,以及非木质林产品对农村居民收益贡献、农村居民对非木质林产品依赖和经营非木质林产品意愿选择因素等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对非木质林产品对农村居民生计及扶贫研究进行展望: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精准脱贫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应鼓励山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非木质林产品产业;深入调查与了解农村居民经营意愿,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积极提供相应公共服务设施,为农村居民的非木质林产品交易提供便利;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保护稀有非木质林产品,实现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范围内,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活动活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维持生计、获取现金收入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对我国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资料,对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对策。研究表明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种类多、数量大,利用活动主要在山区,涉及人口众多,利用方式以“采集-出售”为主。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利用导致生态破坏;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文章最后提出健全管理体制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可持续利用战略规划,完善市场机制,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建议,以推动非木质林产品可持续利用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要素禀赋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量巨大,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国际木质林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在日益扩大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两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及贸易争端。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森林经营制度,而中国还面临着国内资源匮乏、大量依赖原材料进口的现实问题。通过不同类别的数据对中美木质林产品进行比较,并基于要素禀赋论,探讨中美木质林产品的产业要素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中美木质林产品的出口结构不同,双方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根据总产出和劳动力参与度,中国相对美国的产出其劳动生产率较低;根据资本劳动比值,中国在产品生产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而美国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根据劳动者技能进行的劳动力分层数据可知,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低端化程度较高。综上所述,尽管在总额和增速上中国是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木质林产品出口面临对外依赖性较高、劳动力密集、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从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角度未来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应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出口集中度,加强森林经营,丰富林业资源为对策。  相似文献   

5.
区域竞争力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区域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进行,而是按照区域的竞争力进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开展区域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利于我国从更高和更新的层次发展区域经济。文章通过对区域竞争力理论的背景和三大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了区域竞争力理论的七个主要的观点,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提升黄淮四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理论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黄淮四市经济社会发展可能涉及的"中部崛起"战略与"中原崛起"战略、"三线建设"、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边界区域经济理论、县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理论等6个方面的理论、政策、实践的回顾与思考,基本上厘清了黄淮四市经济落后的历史与客观原因、所处的发展梯度、自身具有的发展潜力与优势、可利用的政策支持和提升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湘鄂渝黔边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经济优势、规模经济优势、信用经济优势、创新经济优势等,在旅游产业集群环境下,边区旅游企业间要加强合作,在旅游产业集群内要促使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同时要大力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旅游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贸易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别研究了中国各类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中国木质林产品的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林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从资源、区域和产业等方面选取了3个评价指标,对我国主要林产品和林产加工业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在生产和地区间市场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林产品,以及影响其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我们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优势所在,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发挥林产品的比较优势,促进林产品市场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特色经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内生的集群经济效益.然而,目前中国的产业集群还主要依赖于低要素成本优势,发展层次低,缺乏持续竞争力.因此,要防范产业集群风险,避免产业集群走向衰退,关键是依靠自主创新和集群升级来提高其持续竞争力.从区域视角看,需要实施基于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依靠培育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来看,三明市集体林权改革基本完成后,缺乏基于实地数据分析的林业产业结构变化研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2005-2010年三明市集体林权改革基本完成以来其林业系统的产值结构,结果表明,2005-2010年三明市林业三大产业与林业产值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解释了产生此排序的原因,指出了三明市试验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这对巩固我国的集体林权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资源型县域繁昌县为例,基于相关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塞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型与GBC测度对其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转型期的发展机遇,认为当前以繁昌县为代表的资源型县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当采取科技兴农,通过招商引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速核心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产业集群和构建优势产业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这些策略对其他资源型县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制度变革,是否会带来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采用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对福建省三明市农村社会经济福利进行测度.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三明市农村社会经济福利是先下降后增加的,人均ISEW值的增长低于人均GDP的增长水平.从ISEW的发展趋势来看,三明市农村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浙江义乌农贸城为例,提出通过农产品市场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园区,提升农业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农业企业制度创新和规范运行,提升农业企业竞争力,从而构筑区域农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市更是其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产业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产业国内环境、产业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控制力4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辽宁装备制造业总体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约化及我国产业实现集约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种对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合理有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文章提出了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新概念,并研究了产业集约化发展与资源配置、产业集中、产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了我国实现产业集约化的制度问题,分析了产业内部促成集约化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林下经济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在对林下经济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的基础上,设置22个具体指标,运用AHP法构建层次模型,结合Fuzzy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后构建战略四边形,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素以“淮海东来第一郡”的盛名享誉国内外,其独特的自然山海景观和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从如何发展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加快发展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的战略取向和对策建议,加快文化生产力转化成文化竞争力的速度,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