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对杜诗有很高评价,杜诗对其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王安石诗歌关心国事民生,并化用了许多杜诗。他的集句诗直接使用了很多杜诗。王安石使用了很多杜诗典故,注意诗句锤炼,也学习了杜诗句法。但是,王安石诗好发议论,以秽恶入诗,多应酬之作,又用典太多,有以文为诗之病,表现出与杜诗的很大差异性。他成就最高的晚年绝句也与杜诗无涉。总体上,王安石诗与杜诗有较大差异,艺术上也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认为周邦彦是"词中老杜",且自南宋至近代,对周邦彦的评价褒贬不一。杜甫、周邦彦二人虽然在体裁方面分别为诗和词,但是具有其相似的风格特征,在用字上,二人都喜欢炼字炼句。同时周邦彦还喜欢化用唐人的诗句入词。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认为周邦彦是“词中老杜”,且自南宋至近代,对周邦彦的评价褒贬不一。杜甫、周邦彦二人虽然在体裁方面分别为诗和词,但是具有其相似的风格特征,在用字上;二人都喜欢炼字炼句。同时周邦彦还喜欢化用唐人的诗句入词。  相似文献   

4.
祁国宏 《东方论坛》2011,(6):102-107
屈宋骚赋“衣被词人”之功绵延深广,一代“诗圣”杜甫的诗歌创作即对其有多方面之接受。具体表现大体在如下两端:一是杜诗对屈宋辞赋语汇及意旨的借用化用;二是杜诗对屈骚厚重忧愤之文学精神的认同汲融。  相似文献   

5.
周邦彦的词折射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的一角,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在艺术上,他的词不愧是北宋之"集大成者",对词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其词在清代为诸多词论家关注.他们在接受清真词的过程中,着眼点主要在于其词史地位和艺术特点.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和词学观念的不同,接受效果也有很大区别,分别呈现为排斥、赞扬以及极力推崇三种形态.由此也说明了清真词本身就具备极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是全面的。遗山的那些描写登山临水、表现隐逸之趣的词作,疏快超旷,清丽淡雅,颇得杜诗高旷清婉之致;遗山词还有缠绵悱恻、婉曲深挚的一面,既体现了他重言外意、倡韵外致的词学观念,又可与杜诗婉厚深远之神韵相颉颃。遗山词之学杜,可谓渊源有自,堪称“词中老杜”。其词之学杜,与宋代周邦彦词的学杜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大量的宴饮、赠答、记游词中对杜甫诗歌信手拈来的化用,表明辛弃疾对杜诗非常熟悉。稼轩词引用化用杜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宋代印刷术为杜诗结集及其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其二,辛弃疾爱国、忠君、入世的儒家情怀与杜甫的思想一致。其三,宋人对杜甫精神及诗风的普遍推崇。  相似文献   

9.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在自己的论著中经常称引《老子》,其中有认同,有误读,更有化用。其认同主要表现为法天贵真,反对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所谓文明与发展;其误读有基于误译的误读,有基于文化差异的误读,也有创造性的误读。泰戈尔是在思想成熟以后接受《老子》的,他借用《老子》阐述自己的思想,其中大部分属于化用。"化用"是接受的最高境界,也是接受理论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