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古蜀人为何崇拜蟾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蜍崇拜与蛙崇拜在形成与发展中,经历了独特的分合过程。古蜀地区有关蟾蜍的图腾崇拜是最具代表性的。蟾蜍成为蜀王蚕丛的图腾,是原始宗教由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向图腾崇拜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受月亮和月神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制约,也有古蜀人使用的历法等科学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人与自然对话的语境中 ,拜物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因子。在万物有灵向自然崇拜过渡的叙事话语中 ,其叙述语言一方面接近了自然崇拜的所指和能指 ,另一方面又通过神话语言把追究自然的话语蕴含在初民的价值观中。神化自然和将自然人格化为崇拜自然提供了先决条件。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的前提 ,万物有灵是从图腾崇拜到自然崇拜的中介语言。自然崇拜对图腾崇拜中心话语的取消主要表现在张扬万物有灵的“元语言”方面 ,其“元语言”由深层浮向表层 ,使以图腾崇拜为标志的中心话语在接近自然崇拜———权力话语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尉万传  周健 《社会科学》2004,(2):117-123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国人对汉字的崇拜情结由来已久、无所不在 ,它具体表现为造字传说、谶语、符咒、拆字、避讳、文字狱、人地命名、类图腾崇拜、书法等多种形式。这种情结首先源于初民的万物有灵信仰和图腾崇拜 ,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们“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心态、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汉字本身的特点等也都是形成这种情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常芳芳 《阴山学刊》2006,19(1):65-71
桌子山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境内。郦道元《水经》注中即有关于桌子山岩画的记载。桌子山岩画可能形成于新石器时代,作者是河套人及其后裔。桌子山岩画大量的人面像与原始先民的神灵崇拜有关;多幅桌子山岩画图像反映了与图腾崇拜交织在一起的生殖崇拜的多样性;桌子山岩画中形形色色的符号图案与原始先民的符号崇拜有关,构成桌子山岩画最难解读的部分,留给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5.
傣族的孔雀舞、青海的小鸟舞、傈僳族的鸟王舞、哈尼族的棕扇舞、藏族的玛恰霞布卓等以鸟为主题的民族舞蹈蓬勃地在中华大地上繁衍传承着。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原始牧猎文化的遗存,也是一种原始舞蹈鸟崇拜文化的表现,而这种鸟图腾崇拜在远古中华大地上一度独领风骚。而各民族受地域影响,所呈现出的鸟图腾舞蹈又大相径庭,这有其深刻的历史动因和文化意蕴。在此,笔者试做一管见。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的生态环保意义:若干实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友 《学术探索》2005,(2):105-111
中国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些宗教信仰大多以自然崇拜的形式表现出来。少数民族的自然崇拜观念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态环保思想,具有十分显明的生态环保功能。通过对少数民族神林崇拜、山神崇拜、龙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和发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生态环保意义及其突出的生态环保作用。  相似文献   

7.
雷州石狗崇拜变迂与民族格局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州石狗崇拜是以原始的狗图腾崇拜为根源,以生殖崇拜、守护神崇拜为后续生成主体,具有多重性的、特征鲜明的区域民俗文化事象.石狗崇拜的变迁与宋代之前原住少数民族的大量迁出及宋代以后汉族的大量迁入所带来的民族格局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原始崇拜体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新 《东岳论丛》2005,26(1):68-74
原始崇拜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精神世界形成的标志。在中国原始崇拜体系的形成中,自然崇拜、灵魂崇拜以及祖先崇拜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文明的进展,又演化为天、地、祖先崇拜。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吴素娥 《阴山学刊》2008,21(2):52-56
北方游牧民族对玉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草原地区中的辽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华玉文化的发祥地。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玉的历史至少有8000年。草原玉文化的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崇拜使玉可通灵,用于祭祀天地鬼神;巫崇拜使玉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图腾崇拜使玉成为勇敢、自由、力量的象征;中原儒文化的影响,使玉成为美德、才华、信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古蜀人的原始宗教除了太阳崇拜和鸟图腾崇拜最为典型外,其月亮和月神崇拜也是不可忽略的,而且也很有特色,既与古蜀的“蟾蜍、象牙”等宗教崇拜和神话传说有关,也是历法等科学进步的体现。换言之,一方面,古蜀历法的进步和发展固然与古蜀人的日、月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发展变化有着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日、月崇拜等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也一定与古蜀人的历法等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杨明珠  杨涛  张扬 《学术探索》2012,(3):100-106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在服饰的形成及功能演化中,服饰风格与该民族所属的历史文化系统及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联系与交互,从而表现出其服饰的独特性,进而成为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花腰傣是我国傣族中的一个特殊族群,至今保留有较为明显的古民族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的内涵分析,认为花腰傣独特服饰的形成与其尚古、崇尚自然及接纳外源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当今社会的稳定及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洪杏 《殷都学刊》2010,31(1):13-17
就"帝"字的字形演变来看,"帝"的原型当是花蒂。不过,"帝"崇拜并不是一种普泛地存在于人类早期社会的生殖崇拜。在商人那里,无论是对玄鸟(包括王亥等祖先神)的崇拜,还是对风、云、雷、土(社)、日、月、星辰、方、水等的崇拜,抑或是对河、岳的崇拜,都发动于对"生"之"命"的眷注,也都辐辏于"帝"崇拜。"帝"崇拜,说到底,是对生命的崇拜。在这种崇拜中,寄托了崇拜者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生命的秘密的眷注。商人崇"帝"的这种生命崇拜意识并没有随着武王伐纣、周取代商而成为一种历史的绝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以"生生之谓易"为主题词的《周易》和由此拓辟开来的以生成性、整体性为特征的宇宙论,都可以溯源到"帝"崇拜;这一点反过来又为"帝"的原型乃是花蒂作了绝佳的印证。  相似文献   

13.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平原 《文史哲》2003,(5):77-86
“都市诗人”张岱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散文所表现出的“空灵之气”,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他的“自叙”文体 ,可谓是“自嘲”的艺术 ,“自嘲”中仍有对自我“真性情”的坚持与夸耀 ,并非如有的论者所说有“忏悔”之意。作为文明象征的都市生活及其艺术表现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而张岱对于民俗文化和都市风情的理解与把握胜过史书与方志。张岱文章之妙 ,还在于有所寄托 ,他将“一肚皮不平之气”和“书史、山水、机械”等糅合在一起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岱散文看似平淡 ,实则有绚烂作底 ;他擅长在散文中写人 ,注重细节 ,三言两语足以传世 ,这种笔墨功夫 ,源于《世说新语》,又得益于张岱“好说书 ,好梨园。”  相似文献   

14.
郭道平 《云梦学刊》2007,28(1):45-49
民国十二年至十四年(1923.1925)之间,北平学界曾经掀起过一场纪念清代学者戴东原二百年生日的活动。-动以民国十三年(1924)一月十九日于北京召开的生日纪念会为重心,一时间东原研究俨然成为学界热门。纪念活动中展开的东原研究,其最可注意者在于对东原“哲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注重,并因此成为现代学术史上戴东原形象重塑的重要环节,亦可视作当时学者于本国传统学术中发掘现代性因素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虽然历史上的傣族封建统治并未实行政教合一,但佛教深入到傣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傣族社会的法律制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从佛教与领主制政权的关系、封建法律对佛教的特别保护、佛教戒律对人们行为所起的规范作用、佛教与诉讼审判制度,以及佛教与处罚手段等方面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傣族的谷物起源神话、季节起源神话和耕作神话进行较详细的记录和比较,分析了谷物神话与傣族农业祭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北方少数民族生殖崇拜的萨满教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少数民族中较常见的生殖崇拜现象往往和萨满教的性神秘观相关。在萨满教神话、仪式以及萨满教巫术操作过程中几乎都有一些与性有关的内容。在萨满教观念中,性器是一个富有巫术力量的神秘器官。在北方民族萨满教后期发展中,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往往结伴而行  相似文献   

18.
论纳西族生殖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将纳西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时期有关生殖崇拜的宗教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梳理,揭示出纳西族生殖崇拜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周保欣 《云梦学刊》2006,27(5):17-18
当前学术界存在严重的"观点崇拜"现象,其成因与传统文人的"立言"意识以及当下学术环境的嘈杂有关.观点至上的学术风气,使得学者们不再注重学术积累,追求治学的扎实和严谨,而是以炮制"观点"为荣为乐,最终导致学术的漂浮与虚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