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815年刘禹锡的再贬连州,是刘禹锡生平中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同题。一种因袭已久的看法是:刘的再贬与武元衡对他的迫害有关。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辩析,认为上述看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赵鼎,南宋初年三度拜相,在宋金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在重要的历史时期中有过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历来史家颇有贬抑之词。赵鼎同代人不必列举。比赵鼎稍后的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可算是对赵鼎指斥最激烈的人,他甚至说:“使万世之下赵公得全其名者乃桧力也”。朱熹这种观点,也被后来的一些人所引用。因此,实事求是地评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维新人物的论著中,几乎没有专文全面介绍过孙家编.即使有的著述提到他的名字,不是把他称为帝党中的“右派”,就是说他思想保守.笔者认为,孙是当时统治阶级特别是高级官吏中爱国、开明并对维新运动作出过一定贡献的历史人物,他的作用和功绩不能一笔抹煞。一孙家鼐(1827-1909)字文臣,号蛰生,又号清静老人.安徽寿县人.咸丰九年(1859)中一甲一名进土.次年,任武英殿撰修官,后升总纂.1861—1864年,先后任山西乡试正考官、会试同考官,提督湖北学政,并充翰林院待读.光绪四年(1878),命在流庆宫行走,与翁同新一起被…  相似文献   

4.
南宋宰相赵鼎的奏疏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及自己身处其间的政治遭际和态度,其间不乏激烈情感的外现。绍兴四年八月"御札参知政事赵鼎知枢密院事,充川陕宣抚处置使",对于这一次任命,赵鼎的奏疏中充满忧愤之情,他从"人言可畏"和当权者的"沮抑"两个方面落笔,议政与陈情自然结合,文中的议论因其真情的注入更具感染力,而情感的表达也因议论的犀利而增强了内力。  相似文献   

5.
为试图解决学术界聚讼较多的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序尾署年问题,笔者曾撰《李清照生年新说》一文,发表在《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上,对李清照的生年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李清照《后序》署年‘绍兴二年玄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可信,与内容并无矛盾。‘过遽瑷知非之两岁’句证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据此道推,李清照的生年可确定在元丰四年(1081),以前确定的生年元丰七年(1084)是不正确的。又通过‘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一语可推知其二十一岁结婚(胡适、郑振蜂早主此说),‘十八岁结婚’是误解‘少陆机作赋之二年’含义所…  相似文献   

6.
唐甄(1630~1704年)是我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发表了大量有胆识的政论文章,对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他的政治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同志认为是唯物主义,有的同志认为是唯心主义。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发表自己一些看法,以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7.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人和学者。绍兴二十年(1150),两人同时参加庐陵解试并获得解额,此为两人交往之始。入仕后,杨万里和周必大游宦各地,难以相见,两人多以书信交往。隆兴年间,周必大贬归庐陵,杨万里父亲病逝,回庐陵丁忧。二人在家乡相见。乾道六年(1170),杨万里赴任奉新县宰,由是分别。其后,两人各自宦海浮沉,甚难相见。绍熙三年(1192),杨万里辞知赣州回到庐陵,此后便一直居住于此,直到开禧二年(1206)去逝。绍熙五年(1194),周必大辞知潭州亦回到庐陵,直到嘉泰四年(1204)去逝。在晚居庐陵的十几年中,他们交往甚密,既经常互访,又频繁书启往来,还共同关爱后辈。这段交谊被传为佳话,以致被时人誉为“庐陵二老”。  相似文献   

8.
李贺三议     
一、“鬼才”考辨 称李贺为“鬼才”是褒还是贬?前人意见不一。近人的文章却大多认为“鬼才”是对李贺的“莫大侮辱”。有的认为“过去推崇李杜元白的人们,称李贺是‘秋坟鬼唱’……这种成见因袭了千年之久,以致李贺诗被压抑下去”;有的肯定“鬼才”是“诬蔑”李贺。我认为这些看法是不对的,他们或者没有过细揣摩提出“鬼才”  相似文献   

9.
《爝火录》是一部编年体的南明野史,清朝乾隆初年李天根纂辑。李天根原名大本,自号云墟散人。生卒年已无从确考,大约生活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由于从未入仕,故其名既不见于史传,也无人替他作过墓志,虽有一些零星记载,而说法又多分歧。诸如他的籍贯,有人说江阴,有人说无锡;他的名字,有的作大本,有的作大木,又有作本、天根的。我们认为以沈德潜所撰《李芥轩墓志铭》(见《归愚文钞》卷17)所载为可信。芥轩是天根父亲李崧的字,他与德潜为好友,交往“垂四十年”,常以诗词相唱和。乾隆元年(1736)十一月,李崧…  相似文献   

10.
北宋王朝的灭亡并没有使得党争随之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继续影响着南宋小朝廷的政局.陈与义在绍兴初年出任参知政事,经历了赵鼎相党与张浚相党之间的争斗.在党争中显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他虽然属于张浚一派,政治上他倾向于张浚之主战,但在学术上他却是主赵鼎所支持的“元祐学术”.这是现实斗争的需要所采取的一些策略或措施.党争的痕迹投射到他的诗词创作上就是创作数量锐减,内容上出了更多禅宗随缘任运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汉语语素有虚实之别,虚实的划分可分为两级。第一级是把整个语素库里的语素分为虚(包括倾虚素)和实(包括顾实素);第二级是从语法上按名、动、形等对语素进行再分类。但是,对于这些问题人们的看法是不同的。有一种意见认为,对现代汉语语素根本不能进行第二级的再分类。其理由是词素在词中没有什么外部形式,因此只能从意义上看关系,不能确定同素的语法上的类。而意义上的类是有的。①这里的词素指的就是语素。这种意见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这种意见认为语素没有语法功能,不能进行第二级的再分类;二是这种意见对词素的认识从…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0,(15):4-4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对高房价的看法。他认为,年轻人为买房如果影响到家庭正常的开销,还不如去租一套房子,等到四五十岁了,有了一些积蓄,那时再买房也不迟。(《广州日报》3月12日)  相似文献   

13.
帛书《老子》出土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在涉及对帛书《老子》的评价方面,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偏于褒,有的偏于贬。因此,实事求是地评价帛书《老子》,是当前老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代绍兴辛亥革命之先烈中,关于秋瑾、蔡元培,徐锡麟的思想多有论述,唯有陶成章少有专文论述,究其原因有三:一、认为陶烈士生前曾一度与辛亥革命的杰出领导者孙中山先生有分歧,甚至说他“倒孙”;二、陶成章是被蒋介石刺死,谈及陶烈士恐碍祖国统一大业;三、不少学者认为同盟是正统的,而光复是非正统的。特别是对陶成章重建光复会看法  相似文献   

15.
1995年5月下旬,我接受台北中国文学哲学研究所的盛情邀请在那里访问两周,接着又于6月初在历史语言所访问一周。在一次讲演会上会见在那里的另一位访问学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系的倪豪土(WiliamH.Nienhauser,Jr.)教授,承他赠以他主持的《史记》英译本第一和第七两册,他问我对胡尔塞伟的考证有什么看法。我说没有注意到这篇论文。承史语所的同仁以它的复印本见示。我回到大陆后才得以浏览一过,写下我的看法以作答复。论文指出《史记·大宛列传》的否定始于清末崔适(1852-1924)的《史记探源》。他是俞秘的弟子,曾任教于北…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侠”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迅以发展眼光看待“侠”文化。他认为侠义小说的出现,是社会和文学相作用的结果;而他对这些侠义的写作艺术小说有褒有贬,贬大于褒。  相似文献   

17.
一、医疗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对于医疗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医疗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过失等四个要件。有的认为,其构成要件分为有严重的不良后果、有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间有因果关系、主观上有过失,主体为医务工作人员等五个方面。笔者认为,医疗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察。(一)必须有不当行为的发生医疗民事责任中的不当行为,是指医疗单位的医务工作人员,在代表本单位对病员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其应尽义务…  相似文献   

18.
梭伦(约公元前638—559年)在世界古代史上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统治阶级的人物,在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雅典的首席执政官。当政后,他根据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史称梭伦改革。怎样历史地评价他的这次改革,目前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梭伦改革是“为缓和阶级矛盾”的;有的认为梭伦是个“中庸”的人物;但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①以上这些提法上的不同,都说明了对梭伦改革评价问题上的分歧。到底应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活动的领域很广,走过的道路又迂回曲折,从而留下一个复杂多变的形象。对这一类人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考察可以勾勒出种种不同的脸谱;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历来对他的思想评价见仁见智。以他1903年以前的早期思想来说,誉之者称他“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贬之者则斥责他在戊戌政变后即趋向“反动”。本文认为在戊戌前后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梁启超是有巨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1903年以前,他的进步作用是主要的。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他有首倡道德革命、史学革命,提倡语文合一和输入西学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汉生(ChadHansen)认为,先秦哲学中未将句子与其他词项区分开来,也未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先秦文献中没有相对于句子的所谓“语句信念”,而只有相对于字词的所谓“词信念”。先秦哲学中所谈论的心在陈汉生看来,是个具有各种区辨能力以及具有指导人的行为之作用的官能。对他而言,先秦所谓的知识就是技能之知,因此既不涉及信念也与真理概念无关。基于上述看法,陈汉生认为真理概念在先秦哲学中不扮演任何角色;他有时甚至宣称先秦哲学中没有真理概念。以语言哲学、知识论与心灵哲学的角度,去检讨陈汉生此一不同寻常的看法,就会发现,陈汉生没有理由去认为先秦哲学中未区别或意识到句子与其他词项的差异;先秦哲学中不但有语句信念,而且陈汉生以区辨能力与技能之知来解读先秦哲学中的心与知识的做法,也不足以避开信念与真理概念。因此陈汉生的不寻常的看法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