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本是针对公安派末流之弊而发。但竟陵派讲为诗为文“期在必厚”,实际上是要“独抒”以“深幽孤峭”为宗、“以古人为归”的“性灵”。这就抽掉了公安派性灵说以我为主的主体性,去掉了公安派所说性灵包含的人性的宽泛性、鲜活性和世俗性。其说虽然自成一派,却未能尽祛公安末流之弊,反而从根本上替换了公安派性灵说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晚明时期,经济因素、社会生活、思想界、文学界的种种变化以及上层统治者的执政表现等导致了文学领域“公安派”等重真情、重自我、重现世的文学流派的兴起。然不久又出现了虽讲文学写性灵却又崇古尚厚、写“幽情单绪”的“竟陵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有一种极为深固的以古为高、蔑视下俚的审美心理基础,容易导致对俚俗的反拨;晚明本身就有一种有别于狂禅的主张渐修的思想流派;“破舟漏屋”般的朝政与每况愈下的形势又使文人充满无奈与失望,只能缩回到内心的天地。诗文“代而趋下”的观念也使他们只能到古人那里找致“厚”的良方。这些观念决定了竟陵派的创作面貌。但钟谭二人的创作是同中有异的。  相似文献   

3.
略论竟陵派“幽深孤峭”的创作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流派竞相兴起,晚明的竟陵派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在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派的同时,为了补正公安派末流“作品内容较为贫乏,风格流于轻俏”(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931页)的偏向,独辟蹊径,提出了从“精神”上取古人的创作宗旨:幽深孤峭。  相似文献   

4.
用选本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文学主张,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独特的理论传播方式。晚明竟陵派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主要得力于他们的文学选集《诗归》对其文学主张和流派创作风格的传播,因此,以《诗归》的选择标准、选择理念及评点为依据,系统阐述竟陵派"幽深孤峭"的性灵说,即灵而厚的创作要求,以达到使人们重新认识这一派别的目的,从而也说明了竟陵派之所以能在晚明文坛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晚明竟陵派以钟惺(1574—1625)和谭元春(1586—1637)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界对它的研究进入繁盛期与收获期,许多问题如竟陵派的地位及其与公安派的联系和区别、钟、谭生卒年及主要经历、《诗归》及其文学主张等都获得较深入的分析和求证,钟、谭著作得到整理。其间,一批具有研究生资历的中坚力量涌现出来,他们为竟陵派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执掌明末文坛的风向,其所编《诗归》是其诗学理论与美学趣味的代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显示了儒家说诗方法的要义,在竟陵派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还呈现出援道入儒的态势,即继承这一儒家的传统方法,与道家"玄览"、"独游"、"遇合"等哲学思想与审美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批评旨趣与方法意识。这种儒道结合的批评方法是竟陵派诗学能够独开生面的深度造诣所在,也折射出晚明心学与性灵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论竟陵体     
竟陵体一称最早出现于明万历末年,竟陵体虽孕育于晚明的公安派诗风,但它更是竟陵派诗人感受时代风会,追求诗歌创新的一种产物。竟陵体以“隐秀”为旨归,以“孤清”为诗趣,具有灵朴苍寒、不避险怪、用字细幽等风格特征,仅以“深幽孤峭”来概括它的特征,尚是不全面的。在明诗的历史演进中,竟陵体与公安体的形成俱是晚明诗歌革新运动的体现,对明诗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评谭元春的山水游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谭元春的山水游记顾晓宇谭元春及其竟陵派,以其反传统、反拟古的精神面貌,突起于晚明文坛,与公安派一起,成为晚明文学革新思潮巾的双子星座。它推崇“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竟陵派针对当时“七子”的肤熟、公安的俚僻等文坛积弊,...  相似文献   

9.
晚明诗文领域,以公安三袁为首的公安派声势最为浩大,而其中又以袁宏道声誉最隆,成就及贡献最大。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袁稽动宏道》说:“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沦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何为“中郎之论”?“弟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景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袁宏道《小修诗叙》)后人因此称公安派的文学思想为“性灵说”,并以“独抒性灵,不…  相似文献   

10.
贺贻孙是明清之际著名的诗人与诗学家,他对明代复古派、公安派和竟陵派的诗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分析批判的同时兼取其长,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诗学体系。贺贻孙吸取公安派、竟陵派对性灵的追求,提倡诗写本色,反对字模句拟;同时强调师法古人,主张在熟参古人的基础上抒写情思,以避免公安派俚俗之弊。由于身经丧乱,贺贻孙尤其注重变风变雅,强调梗概多气的激越情怀,这就与公安派关注自我、竟陵派幽深孤峭拉开了距离。贺贻孙还提出了"化境"这一审美理想,以避免复古派之赝古、公安派之纤佻以及竟陵派之僻涩,彰显出卓越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主流诗学重雄浑而轻清逸 ,重李杜一脉而轻王孟统绪 ,故胡应麟论“清” ,兼容雄浑与清逸两种风格 ,注意区分“格清”与“才清” ,显示出主流诗学试图吸纳非主流诗学的趋势。将“诗为清扬”作为重大的诗学主张提出并认真加以阐述的则是竟陵派的钟惺。从理论设计看 ,竟陵派所界定的“清” ,排斥俚俗和雄浑壮阔的风格 ,既是为了规范公安派的“性灵” ,又是为了改变七子派忽视情趣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竟陵派是继公安派而起的。竟陵派创始人钟惺、谭友夏继承公安派勇于求变的精神,又要补正其末流流于轻率俚僻的弊病。但由于竟陵钟谭的成就远不如公安三袁高,而他们自己的流弊又远比公安为甚,因而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否定的多,肯定的少,有的甚至只有否定而无肯定。这当然是不公允的。我们认为,对竟陵钟谭应该全面地看,既要看到他们不同于公安派的一面,又应看到他们继续把公安派反对明中叶前后七子复古摹拟的斗争推向前进的一面;既要看到他们的弊病远比公安为甚的一面,又应看到他们确有补正公安派末流流弊的一面。这样,对竟陵派就不是否定的多,肯定的少,而结论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产生于社会审美风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明中叶以来的浪漫思潮,在经历了由《牡丹亭》和公安派散文所构成的高峰之后,至明清之际已走向衰落。以儒家正统出现的东林党指斥泰州学派为异端,以陈子龙为首的诗坛拟古主义大肆鄙薄公安派和竟陵派,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主体的通俗文艺用传统的伦理规范来制约对情的描写,这一切都标志着显赫一时的浪漫思潮正接近尾声。到清初,由于经历了明清易代的亡国惨祸,思想界的三大儒(尤其是顾炎武)对于明中叶以来的清谈和讲求趣、韵的浪漫风气更深恶痛绝。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曾说:“刘百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淡,有甚于前代者!”因此,他们提倡“实学”,提倡“经世致用”,在知识分子中开了求实的风气,并从对诗文创作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小说戏曲的创作中。先是清代前期历史剧创作的蔚然成风,接着是清代中期《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两部现实主义巨著的问世,构成了清代写实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产生于社会审美风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明中叶以来的浪漫思潮,在经历了由《牡丹亭》和公安派散文所构成的高峰之后,至明清之际已走向衰落。以儒家正统出现的东林党指斥泰州学派为异端,以陈子龙为首的诗坛拟古主义大肆鄙薄公安派和竟陵派,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主体的通俗文艺用传统的伦理规范来制约对情的描写,这一切都标志着显赫一时的浪漫思潮正接近尾声。到清初,由于经历了明清易代的亡国惨祸,思想界的三大儒(尤其是顾炎武)对于明中叶以来的清谈和讲求趣、韵的浪漫风气更深恶痛绝。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曾说:“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淡,有甚于前代者!”因此,他们提倡“实学”,提倡“经世致用”,在知识分子中开了求实的风气,并从对诗文创作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小说戏曲的创作中。先是清代前期历史剧创作的蔚然成风,接着是清代中期《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两部现实主义巨著的问世,构成了清代写实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晚明闽派数位重要作家作品的考察,揭示了王世贞对隆庆、万历前期闽中文坛的较大影响,并且指出这种影响呈现越来越弱的走势。这种趋势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公安派、竟陵派的先后崛起导致后七子的影响愈来愈弱,同时也和闽中诗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振兴闽派的地域自觉意识有关。晚明闽中诗家如邓原岳、谢肇淛、曹学佺等努力张大闽派一贯的风雅传统,逐渐摆脱了后七子的巨大影响,抵消了公安派、竟陵派对闽派的冲击,使晚明闽派成为一个重要诗派继续屹立于明代诗坛。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对竞陵派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对他们几乎是全面否定.批判他们直承七子派的王、李,而不是公安派;标举性灵,而实际上根本不是性灵;批评竟陵派的诗学主张"幽情单绪",并认为他们的诗是"亡国之音".王夫之厉批、痛诋竟陵派与其宣泄亡国耻辱和力挽大雅的诗学传统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17.
“幽深孤峭”说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四百年来,人们对以钟惺、谭元春为领袖的竟陵流派的诗文理论和创作,咎誉不一。自本世纪始,很多研究者重新关注竟陵派,尤其是从80年代始,一反传统的责难和攻讦,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考辨工作,颇能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但在对竟陵派“幽深孤峭”美学思想的讨论上,似不脱“幽深孤峭”只是一家的樊篱,或视其为一种创作风格,或视其为一种诗歌境界,虽一反传统的诋毁之言,仍未跳出传统的视野。诚然,钟、谭“幽深孤峭”的理论确实在诗风、诗境上有所表现,但如果执持一隅,很难遍照其作品,也很难理解“幽深孤峭”的全部理论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  相似文献   

18.
袁宗道是晚明公安派的主将之一,他的诗文理论是公安派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见解是公安派文学革新运动的先声。袁宗道提出了反对复古模拟、主张"文学发展观"、崇尚独创、以真为美等文学革新的主张,为后来袁宏道的全面系统的"性灵"理论的提出起了决定性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万历年间,文风出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曲折。由于反封建礼教的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李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童心说”,强调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三袁在李贽的直接影响下,倡导文学创作上的“性灵说”,主张文学“任性而发”,“独抒性灵”。钟惺又起来纠正公安派的“僻”与“俗”的流弊,在主张抒发性灵的同时,提出有选择的学古,在性灵里装进了“仁义道德礼乐刑政”、“孝弟忠信”这些封建性内容以束缚个性的解放,致使诗文方面的个性解放理论出现了中断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钟惺与李维桢诗歌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竟陵派创始人钟惺与后七子末派宗盟李维桢是晚明诗坛上的两位重要作家.钟、李为世交,钟惺早期师法李维桢,及结交袁中道、谭元春等,论诗与李维桢日趋异途.钟、李不约而同地主张师事"古人之精神",但差异显著.创作上,钟诗急怼激宕,幽清孤峭,李诗怨而不怒,博大雄浑.考察其间的复杂关系,对探讨其各自的诗歌旨趣和批评观念,深入认识竟陵派和后七子末派的诗学和创作,揭现万历、天启之际诗坛风尚,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