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明威的作品《乞力马扎罗的雪》大量使用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从社会语用学中语言与性别的角度对比分析主人公哈利和海伦的语言特点,探讨这些语言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最终得出结论:一方面,男女主人公性别话语分析为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了新的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哈利的语言属于一种"强势语言",而海伦的语言属于一种"无势力语言"...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独具特色,对该作品中的对话进行会话含意解读,能够挖掘对话背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3.
埃米莉《呼啸山庄》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恨及表现方式历来是论家的焦点。文章从认同的角度对男主人公弃儿身分的改变、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离异以及作者本人对"自我"的认知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人被认同(社会化,符号化)是人的和男女主人公的社会必然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从功能语法的视角,在及物性理论框架下对兰斯顿·休斯《早秋》进行语篇解析发现,《早秋》使用了及物性理论的六种过程类型,但侧重点不同。作者较多地使用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通过外在动作与内心活动展现了女主人公玛丽的情感变化,而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在对话中的巧妙使用把男女主人公相逢时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变化鲜明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拧紧螺丝钉》是英美文学史上一部"迷人"的小说,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可以解读出这部复调小说悬念迭出的原因在于:主次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且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小说中的人物在进行对话时,听者和说者由于"概念视野"的不同,对话语的意义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女主人公在次文本中的回忆性独白使故事本身产生了时空对话,干扰了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稳定性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颖  胡珊珊  刘妍 《新天地》2011,(7):34-34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以喜剧性为基调的作品。故事围绕男女主人公曲折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各种不同的婚姻关系,其中很多场景都描写了强烈的感情和喜剧性的喜悦。简·奥斯丁素来善于刻画人物,该书最吸引读者之处就在于对人物极其生动的描绘——尤其是通过个性鲜明和措辞巧妙的对话而进行的描绘。  相似文献   

7.
《花间集》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其词多为男女相思、闺中幽怨的艳情之作。感情的抒发离不开环境的刻画,《花间集》在描摹抒情主人公时总是伴随着对其所居闺室的刻画,其中"帘"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帘"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阻隔,更是古代女子幽闭生活环境的表征。"帘"与女子密不可分,不仅成为闺房的陈设,更成为了一种心理上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以《我的生命——一把上膛的枪》这部狄金森较具争议的诗歌作品的文本为据,从意象分析入手,联系诗人的生活及其创作体验,对该诗多重的思想主题作一评析。指出诗中的核心意象"枪"是诗人爱情与艺术人生的隐喻,它折射了狄金森的婚恋观及其对女性包括她本人从事文艺创作之困境的思索。对狄金森而言,爱意味着孤独,而文艺创作则是一种"殉美"体验,一种应该远离世俗物质诱惑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团圆》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个人自传体。而盛九莉与邵之雍之间的情感关系纠结而又复杂,甚至张爱玲也是说不清理还乱。显性进程和隐性进程对于梳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非常有帮助。显性进程讲述的是两个人从相识—恋爱——求婚——结婚——分手的过程,而隐性进程则叙述的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根源。隐性进程揭穿了邵之雍的虚假、多情、滥性、卑劣、自私的品质,他妻妾成群以及对女人的充分利用也是根源,而伪政府官员身份更是婚姻中的隐患。《小团圆》隐晦,结构复杂而又欲言又止,挖掘隐性进程是解读小说的钥匙。《小团圆》在显性进程和隐性进程的相辅相成中展示了丰富的人性、爱与恨的纠葛以及痛苦之浴。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与《年月日》同是反映"硬汉"主题的小说,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和先爷,是中西方文学中典型的硬汉形象,他们在自然与命运面前都表现出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精神,在他们的抗争中,可以看到中西方民族意识的差异。虽然最终由于人类内在精神的某种弊端和顽症,老人们还是难免于失败,但是他们的失败都体现出一种壮美与震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太平御览》中内容同为"多言何益"的三则载录的比较分析,可推测出至少在宋代《墨子》里,当仍有与之相近或相同的文字存在;所载对话的发问者应为禽滑釐,墨子所作答语末尾应有"唯其言之时也"(或"唯言之时也")一句;对话反映了墨子关于"言"的一些新的、值得重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范小青的《女同志》是当代女性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唯一一部以官场女性工作与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工作与生活的空间可概括为"官场"与"情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部以从政"女同志"为主人公的小说,又是女同志与男同志联手上演的一台"官场与情场"精彩纷呈、波澜起伏的以人物对话为主轴的小说体多幕话剧。小说最基本的艺术形式是精彩的人物对话与心理分析,这使作品颇有《红楼梦》味道。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通过动作、对话、情景的简洁描写,体现了《雨里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的共同写作特色,即简洁重复、含蓄象征,从而刻画出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感情冲突,揭示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小说具有经典的“冰山体”叙事风格。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人物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从整个语篇考察男女主人公是如何发起话轮或转换话题的。依循双方在谈话过程中的态度和角色演变的四个阶段对其对话进行细致解读,逐步挖掘对话背后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从而揭示了男主人公已经沦为“迷惘”一代的代表,也预示着女主人公从此走上了坚强、独立的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15.
《藻海无边》中的多声叙事,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的双声叙事折射出多重对话尝试:身份的对话、文化的对话、属下与宗主的对话。这些对话性尝试体现了作为失声者言说的渴望,让读者体味了同一事件不同的维度。而生活于不同时代、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位作家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第一人称叙事,实现了身份、文化和作者之间的叙事,创造了文学史上“逆写帝国”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对话性与批判性——论《危险的旅程》中的诗学理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诗人张枣《危险的旅程》一诗,与希腊诗人埃利蒂斯的《礁石的玛丽娜》,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玄学诗人约翰·邓恩的《离别辞:节哀》等作品具有互文关系;结合张枣自己的诗论《危险旅行——中国当代诗歌的元诗结构和写者姿态》,从《危险的旅程》一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以及他基于中西对话基础上的对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危机的洞见和元诗学理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柔石《二月》的重新解读——兼与蓝棣之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柔石的《二月》文本进行重新解读 ,认为《二月》所叙述的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主人公萧涧秋和文嫂、陶岚之间的感情不是以往研究者认定的男女之情 ;采莲则是萧涧秋追求的一种人生的终极信仰和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性意象 ,亦非萧涧秋的爱情对象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杜甫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人民的诗人”(傅庚生著《杜甫诗论》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第351页);另一种看法认为杜甫是地主阶级的诗人。前者认为杜甫热爱人民,“真心为着人民”(《杜甫诗论》18页引自闻一多:《人民的诗人——屈原》);后者则认为杜甫的同情人民只不过是一种“廉价的同  相似文献   

19.
与从女权和社会性别角度解读林芙美子小说的研究者不同,认为《浮云》中男女主人公之间非对称爱情的产生原因在于作家对爱情本质的独特认识,即"男人追求爱情主要出自社会需求,所以自私而易变;女人追求爱情更多地出自自然需求,所以无私而痴情"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北岛诗歌以昂扬的格调创造了一个表达个人信念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坚定的笔墨率先描述了"大写的人"。北岛一直处于民间或社会边缘的地位,我们从他的诗中看到了诗人的心灵发展轨迹:希望——觉醒——反抗——探索——幻灭——远离——漂泊,而串起这些重要词根的中心词就是:对峙和离开。具体表现在诗人的灵魂在与现实对峙的三次惊醒中:他要远离那个黑暗的荒谬的现实;远离故土,远离这个文化语境的胁迫;要离开的更主要的是那个"旧我",他要超越的是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