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路部门流动治超执法车辆具有流动查超和路政巡查双重功能,执法车辆需配备治超和车载视频监控的相关设备,通过执法车辆改装合理分配空间格局,尽可能发挥出车载设备相应功能和创造出执法人员最佳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执法的新闻媒体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其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必须受到全方位的监控才能保证权力行使的正当性。这种监控既有来自行政系统内部的监控,也有来自行政系统外部的监控。新闻媒体监控属于行政执法的外部监控形式之一。新闻媒体监控包括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进行监控和对行政执法过程进行监控,侧重于对行政执法过程的监控。这种监控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立法、政务公开、优化新闻监督环境和提高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公交车载电视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介,是新型的户外媒体形式。2002年10月,上海出现了中国内地第一批公交车上的车载移动电视,成为车载移动电视成长的摇篮。因此,上海的公交车载电视引发了传播学界和业界极大的关注与探索。该论文以上海为文本,对公交车载电视的信息传播进行分析。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上海的公交车车载电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求公交车载电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探索此课题,是为了完善健全公交车载电视的传播信息,并为公交车载电视的信息传播实际操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公共交通具有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途径.将GPS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公交系统智能化建设和管理中,是推进公交智能化建设,提升公交营运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从智能公交系统入手,介绍了GPS在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将GPS车辆定位技术应用到公交运营的实时信息采集中,对公交车辆运行状况和运营服务水平进行实时监督,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公交运行稳定性.结合各营运企业生产实际科学应用,使GPS技术更好地应用、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行政证据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制度,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证据,应有其独立、统一的证据形式。目前,学界及立法部门对行政证据的形式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就行政证据的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系统阐述了对政府行政执法的社会监控的内容、方式及其组织化、制度化、体系化问题。从而保证行政执法的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特别是防止行政执法者权力扩张、权力滥用,甚至以权谋私,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监控制度安排而言,现有国家审计只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事后监督发挥作用,暴露出财政预算执行的监控弱化,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严重,建立和完善一个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刺不容缓,以避免和防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公共财政管理中,一个相对完善、有效的财政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必须具备: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的结合性,审计部门执法的独立性,机构设置与权力分配的制衡性,公众知晓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合理有效渠道以及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与事后监控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从公路客运行业安全监控的角度,分析了现有客车GPS监控终端功能的不足,表现为无法实时采集车内图像、不能判断上下车乘客的身份,以致疏于对客车驾驶员代驾、疲劳驾驶和随意超载的管理和监督。以ARM7单片机STR710FZ为核心控制器件,采用GPS/GPRS二合一模块SIM508作为定位通信的收发器,将车载摄像头与车门开关动作联动,可以监控上下车人员的身份和数量,基于消息机制的多任务调度算法,实现了以较低成本的硬件资源完成复杂ARM系统的高效运行。实际测试效果表明,该车载GPS终端可以较好地完成定位、拍照、报警、监听等功能,对客运车辆安全监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5,(5):76-79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大背景下,严格刑事证据标准,加强侦查活动监督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侦查监督部门具备上述职能,责任重大。公交扒窃类案件是北京市某区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的特色案件,而"零口供"型公交扒窃类案件由于口供及客观证据欠缺,使案件定性困难重重,如何把握审查逮捕证据标准及正确看待侦查员证言,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因此,在侦查"零口供"型公交扒窃类案件办理的过程中具体应做到:顺畅公检沟通渠道,及时引导取证;协调确定"零口供"型公交扒窃类案件批准逮捕证据标准;督促公安机关改进执法,多管齐下打击犯罪;完善捕后侦查活动监督机制,有效监督侦查;围绕"以审判为中心",促进侦查员出庭作证并最终形成该类案件办理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电子监控证据的开示既触及社会公共利益,又涉及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探究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制度对于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出电子监控证据的生成机制具有封闭性,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可能会以“公共利益豁免”为由拒绝开示电子监控证据;同时,因遵循最后使用原则,电子监控证据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具有决定性作用,拒绝开示必然会影响公民的基本权利。从“目的”或“动机”看,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名,限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并非不可,但在同等实效下,应当选择不限制基本权利或者限制程度更小的其他手段。直接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由,拒绝开示电子监控证据违背了必要性原则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索适当的电子监控证据开示方式。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电子监控证据开示的是纳入监控卷宗,准备作为指控依据的卷宗材料和关联电子数据,开示的方式均为查阅、摘抄和复制。此种制度安排的缺陷在于:一方面,对于纳入监控卷宗的电子监控证据,刑事诉讼法没有区分卷宗材料和电子数据,缺乏精细化规定,进而导致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局限于开示与不开示的二元模式;另一方面,对控诉机关不准备作为证据使用,没有纳入案卷的材料,辩方难以获得查阅、摘抄和复制的机会,因而对其无从知悉,即便知悉后申请司法机关调取,也难以获得支持。事实上,监控卷宗和电子数据承载的内容不同,监控卷宗和电子数据的开示方式应当有所区别。而电子监控获取的海量电子数据可能包含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有决定性意义的材料,故未入卷材料具有开示的必要。有鉴于此,需按照入卷证据和未入卷证据的二元框架,建构差异化的电子监控证据开示制度。对于入卷证据的开示,可以要求辩方签署保密协议,准许其查阅、摘抄、复制监控卷宗,以及查阅、摘抄监控电子数据。然而,基于保护技术侦查方法的目的,对辩方复制监控电子数据的申请可不予准许。对于未入卷材料的开示,控方应当向辩方提供数据清单和数据选择的标准,同时辩方享有提出异议、申请调取关联数据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公交行业体制改革的进程,认为公交行业不应再在“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中反复折腾,而要把多种体制成分共存作为一种政策,通过体制改革引进市场机制来取代原来的政治干预,坚持政府主导,通过特许经营等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建立更加便民的公交服务,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公交专用道可以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从而有效提高道路的人流量。城市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其通行能力受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入口道以及停靠站设置形式的影响,考虑这几方面的因素,讨论了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的有关问题,分析了不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与交通运行状况的关系,并将不同公交停靠站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公交是解决山地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公交线网可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增强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以重庆市为例,分析公交线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促进山地城市公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洋务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治理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洋务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里,股东权力从属于官方行政权力,官方主导着企业的治理与监管活动,由此产生诸多弊病.时人以西方公司企业制度为参照,批评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背离了公司企业的若干基本要求,呼吁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以政企合一方式运作,缺乏独立性,阻碍了新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交服务质量乘客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交服务质量是指城市公交服务的固有属性满足公众需要的程度,对其进行评价应反映其4个属性:交互性、有形性、便利性和反应性。对成都市公交服务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其结果表明:乘客个人的基本属性是影响城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因素,其中,乘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乘车目的和乘车频率对评价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是提高公交车准时率的关键性措施,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能够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通过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以及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从而提高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分析国内外交叉口公交优先研究现状,指出目前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野外露头剖面资料,结合碳氧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贵州习水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层序划分及其碳氧同位素响应。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出6 个三级层序,包括两个I 型层序界面,两个II 型层序界面及两个III 型层序界面。三级层序内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内13C 分别呈增加和减小的趋势。碳氧同位素响应能有效反映准层序叠置形成四级层序。米级旋回发育两种模式:L–M 型米级旋回、潮下型米级旋回。  相似文献   

18.
行政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人类社会行政模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统治行政、管制行政和服务行政。服务行政是行政模式的人性回归。服务行政的转换不仅仅是制度或规制方面的调整改变,这种转换对行政文化也提出了直接的诉求。对于政府而言,服务行政是对政府责任在社会与公众服务方面的一种表述,在服务二字的背后,强调的是政府在社会与公众服务方面的主体性和不可替代性,凸显的是政府的责任性。对于一般社会成员来说,服务行政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身份是相互对应的,作为公民或纳税人,他们要求自身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得到确实的实现和真实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正、公平、公开就成了服务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构成了服务型行政文化的价值内涵和建构行政规制的依据。此外,追求管理效能,在管理效果上强调效率必须以公平的社会服务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行政行为的追求目标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的需要,公法与私法的融合,行政法上"平衡论"的推波助澜,公共行政改革的进行,行政行为的价值追求逐渐转向了服务大众这一总体目标。文章分析了行政行为服务理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现实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试图为政府行为指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行政文化:服务型政府的灵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把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服务型行政文化所体现参与性、开放性、法理性和效益性是构建服务型政府"民本"、"透明"、"法治"、"有效"要求的应有之义.笔者从行政价值观、行政政绩观、公务员的行政人格和行政制度体系这四个着力点入手来塑造服务型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