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基督宗教的中国化问题近年来引起热议,探讨这个问题应当以文化传播理论为前提,要在中国语境中具体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基督宗教的各个派别在不同历史时期传入中国以后,已经为中国社会所接受,已经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已经中国化。中国政府坚定地认为,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以后已经是中国的宗教,天主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已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认中国天主教和中国基督教从总体上已经完成了本土化或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天主教和中国基督教是中国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内的中国宗教应当为中华文化建设出大力,但中国基督宗教仍旧需要进一步中国化,需要深度中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宗教一定能够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深度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尤其是与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建构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一是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二是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一中国梦实现的战略要求,三是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自觉、实现自强,努力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汉学家对中国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的视角之一。费正清是公认的美国中国学的创始人,他以历史学家的身份研究中国,并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从而形成了他的中国观。《中国新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中国观的总结。费氏的中国观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以考古学领域发现为佐证,强调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和同一性;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从美中关系的发展出发,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集中彰显了"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之间的互动逻辑,从三个方面形成了深厚的互动根基:强有力的政党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领导根基,人民立场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群众根基,改革开放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实践根基。"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互动推进作用,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向好发展与国家治理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新时代创新"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互动路径,需要以"中国之治"为基础完善和发展"中国之制",以"中国之制"健全"中国之治"急需的制度,化"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为"中国之治"的效能,建构"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整体进阶。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早已关注到中国社会到底是怎样,即中国也有自己的话语资源。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学者应从中国的背景、中国的材料出发,寻求历史资源作为人类学中国话语的最初源头,构建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能盲目排外,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有自信,这样,建立人类学的中国话语才能丰富世界人类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一个核心和关键命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必须予以仔细厘清;细致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系统考察,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与中国问题相契合,基础是与中国实际相符合,实质是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根本是与中国人民共命运,关键是与中国经验相提升,最终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主要指环境约束中国化,主体状态中国化,主题内容中国化,实践经验中国化,理论创新中国化,文化精神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模式"的关系,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成功的主要因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模式"继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中国模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全面反思,为中国政治学的健康、顺利发展指明了出路:回归自身,回归中国.在深刻分析新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为中国政治学发展提供的广阔舞台之后,也指出未来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基本立足点:顺应现代政治文明,符合国家建设的逻辑,适合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重新整合,最后,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政治学与中国发展的良性互动,也即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中国发展为中国政治学的丰富提供经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歌剧是舶来品,但在歌剧文化的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就中,依然可以总结出汉语文化自信问题。中国歌剧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中国歌剧相对于外国歌剧所具有的文化优势。 黎锦晖、田汉对中国歌剧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黎锦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首先体现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推广方面,将中国歌剧中的音乐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田汉开辟了中国歌剧“话剧加唱”的传统,这体现了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共同优势,也同时体现了中国歌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2.
2017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安理会分别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被首次写入联大安全领域,世界逐渐听到中国发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未来必须通过坚定中国道路,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强化中国话语权的辐射力;增强中国实力,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中国话语权的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交流,增强中国话语权的亲和力;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国家形象,扩大中国话语权的宣传力,更好地构建中国话语权体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与动力源,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联,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与时俱进,对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文化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现行的“毛泽东思想”概念主要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很少讲甚至可以说基本上不讲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除了带来对毛泽东思想丰富内容的简单化外,还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理解上的偏颇,导致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忽视。  相似文献   

15.
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大陆华语电影,尤其是华语大片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中国电影工业的结构不合理分不开。而中国电影工业的结构不合理,则与中国电影人对中国电影工业的认识,以及决定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乃至产业化政策分不开。因此,从电影工业角度重新梳理、阐释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摆在当今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一个极其迫切的课题。通过从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与电影工业布局、新时期与中国电影工业、电影机制改革与中国电影工业、电影产业化推进与中国电影工业的变化、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中国特色电影产业化与中国电影工业等方面梳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总结相关历史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桐油是中国的特产,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国外开始引种中国油桐,并创造出新的种植方法和经营方式,对中国油桐种植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挑战,中国将国外先进的种植理念、种植方法、经营方式引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油桐种植的新发展。正是国外引种中国油桐和中国引进国外先进种植理念,促进了民族经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与“中国英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及中国外语学界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从分析语言与文化关系入手,探讨“中国英语”和文化软实力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的兴起,既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积极"以史经世"回应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举措,也是完善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又是上承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代化话语",下接新时期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思潮输入中国的结果。现代化视角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后,中国近代史学界系统探讨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现代化视角的引入,在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创新价值,推动了新时期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完善,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21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赋予了中国管理研究新的内涵,中国管理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管理研究致力于关注西方管理研究成果,“拿来主义”严重,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匮乏,中国管理研究的管理中国理论和中国管理理论步入十字路口,“情境管理研究”成为未来中国管理研究的主旋律,完善管理研究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范式、提倡管理研究自主创新、建立管理研究共同体,推出中国管理研究理论,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因此,有必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进程。在讲授完中国近现代史之后,以专题的方式、以“中国梦”为主线来梳理和巩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既可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又能系统、深入地剖析“中国梦”,从而真正实现历史课教学与“中国梦”教育的目的,使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