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周恩来逐步摸索总结提出了一系列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观点.本文分三部分研究周恩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首先,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其次,分析其思想的基本内容;最后,分析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指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发展目标模式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确立了社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理念上。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肯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强调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必须得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来支撑。这种支撑是以保护环境和不对环境进行破坏为平台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这种新型发展模式既能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同时又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落实到了生态建设之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的一个适应性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又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体现,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需求,并将反作用于社会,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将推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思想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侧重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性思考。《江泽民文选》中的生态思想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的实践过程,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的结晶。其生态思想既是当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今中国生态哲学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学习《江泽民文选》,探讨江泽民的生态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文化建设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发展、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由于各种社会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当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新时期的大学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个性文化和特色文化,同时要坚持制度建设具有可操作性及中西文化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8.
二、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项关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回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 2 1世纪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笔者从创新的根本、目标、核心、关键、基础、基本方针、保障体系、持续性诸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是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进而提出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是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速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科学的指导理论,涵盖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建设方面的思想理论。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内涵,时至今日才被逐渐重视起来。分析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发展方法与绿色发展理念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在更为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拥有丰富的红色音乐资源。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树立红色音乐品牌将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江西红色音乐的品牌发展,期望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江西红色文化大省地位的同时,还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应,并带动旅游和文化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发展的关于如何维护和实现人民尊严的相关思想及实践。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本质,必须明晰其三个基本命题,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的重大命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形成的可能性,怎样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严观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创新性和为民性等多重特性,它的确立对于推进党执政的科学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皆有重大意义。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积极强化宣传教育,在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政治体制、文化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初步探索,体现了对中国发展阶段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但是由于受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以及把前苏联领导人的观点神圣化的影响,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被判断为“主观社会主义”。尽管如此,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航天法》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航天事业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的进步, 相比之下, 中国的航天立法相对滞后, 《航天法》立法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航天法》立法是维护国家外空安全、进行国防建设、航天技术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包容性发展的需要。《航天法》立法是中国航天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中国外空资产和空间活动的安全、空间商业活动的发展、突破外空外交困境和发展中国外空战略的迫切要求。中国《航天法》立法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共识和立法实践、立法研究、国际立法借鉴以及国际合作借鉴等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蓝图。丰富和深化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体系的研究,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体系,应由共产党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主行政和法治行政、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创新政府六大理念所构成。这个体系,既有自洽互补、开放发展的系统特性,也有不同于西方政府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通过建设,这个理念体系是能够外化为人民期望的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下半叶,因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社会发展观的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旅游发展观更替频繁,依次经历了“无烟产业”、“环境公平”、“可持续发展”三种不同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这一转变过程,既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并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现代旅游业较世界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推进,可望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理论层面探究作为中国经济运行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性,系统总结和提炼这一体制的显著优势。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性体现在能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和政治立场,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相结合,将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理念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基础上,进一步在市场主体活力、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要素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治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化建设等方面不断突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道路,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中国模式”的实质内容,也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时空延伸,更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交融交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道路,立足时代发展特征,准确把握本国国情,加强改革开放,建设民主政治,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走和平发展之路,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均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观问题是影响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与借鉴历史经验的重要问题,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无产阶级认识历史、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它是唯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当前,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研究的名义企图动摇唯物史观的科学地位,颠覆、改写人民创造历史的企图必须予以彻底揭露,而只有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批判,才能在理论上彻底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实质及其虚伪性、误导性和强烈的政治诉求,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健康而正常地发展服务。历史虚无主义以“反思历史”“重新解读历史”为名否定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否定中国近代以来一切革命尤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有严重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倾向;它宣扬资本主宰决定一切——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资本逻辑”,否定革命,推崇改良,宣扬抽象人性论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地道的唯心史观,归根到底它是反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