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般认为含"每"的句子一般要有范围副词"都"与之共现。本文在对大量语料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每P"与"都"的共现率并不高;"每P"的句法位置影响"都"的隐现。进而对"每P"作主语时,"都"的隐现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如果出现以下成分,主语位置"每P"后的"都"倾向于隐现:跟"都"意义、功能相似的词语;谓语或谓语后某些成分由数量词充当;宾语中有反身代词和疑问代词;"每P"表示有规律循环的时间;谓语是"对称性"的。此外,"每P"出现在某些复句中,"都"也常常隐没。  相似文献   

2.
"他们"即普通民众与"我们"即精英知识分子和文化官员看二人转的文艺观念是不同的:"我们"从认识、教育和审美的角度看二人转和看"他们"看二人转;"他们"则是从他们的情感需要看二人转。"从当事人的观点"看,"他们"在二人转的观赏中,既获得了情感的宣泄,又获得了情感的欢乐。二人转虽然在表演上有粗鄙、粗俗、粗陋的东西,但是"他们"所得的并非是这些,而是经由这些观赏得到了情感的释放和欢乐。  相似文献   

3.
就学者新说中古诗歌中"伊""於""为""试"等是词头,"应""已""云""来""其""取"等为词尾的观点,文章从宏观与微观角度作细致准确研究,论定它们都不是附加式构词。得出结论为:"伊~"或表肯定和强调语气,或为判断系词;"於"为"於乎"之省,"为~"为泛义动词;"试~"或为动词"尝试",或为副词"姑且";"~应"为动词"应当";"~已"或是"以"的通假,或为副词"已经";"~云",或是动词"说",或为"运"的通假;"~来"为助词;"其"为助词,"载"是"才"的通假;"~取"为泛义动词。  相似文献   

4.
动量词"番""通""气"都表示动量的持续,但在情态义和色彩义上却存在差异。在情态义方面,"番"表现动作的"繁复"情态;"通"表现动作的"浑然"情态;"气"表现动作的"率性"情态。在色彩义方面,"番"在情感色彩和语体色彩上都表现出"中性"态;"通"在情感色彩上表现出"非褒义"态,在语体色彩上表现出"中性"态;"气"在情感色彩上表现出"非褒义"态,在语体色彩上表现出"偏口语"态。它们都可从语源上找到解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可爱文化"是具有"纯真、简单、自然、小巧、依恋、轻松、幽默、愉快"等特征的一种文化形态;"可爱文化"在当代社会日益流行,"可爱文化"产业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新兴产业;"可爱文化"的流行既满足了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反映了当代人日益严重的"儿童化"心理倾向以及试图逃避社会压力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朱熹释"义"为"心之制,事之宜",并认为"善善恶恶为义;"其"利"则有"自然之利"与"贪欲之私"两个层面的涵义。在"利"的"自然之利"的意义上,"义"即"利",两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在"贪欲之私"的层面上,"义""利"的价值诉求则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因此,"义""利"之间乃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而就朱熹的义利观所具有的超越历史局限性的普遍意义而言,它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行"字出现次数较多,其意思有差别。《论语》中用"行"字的"做;实行"意义的地方较多,大概有26处,此外还有"行走"义5处;"行得通"2处,"品行、行为"10处;"前往;离去"5处;"外交官"1处。《论语》中的"三人行"的"行"的传统释义存在疑点,可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宗教政策,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理"与"力"的结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从人权的视角看,中国特色宗教政策之"理"体现在逻辑上和道德上、理论和实践中其内容的正当或正当性;中国特色宗教政策之"力"体现在其"理"的基础上的生命之"力"、逻辑之"力"、道德之"力"以及法律的保障力等。同时,论证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的界定过程。  相似文献   

9.
《全唐诗》中"洞庭"一词,根据唐诗中有关"洞庭"诗歌、相关历史、地理资料证实分析,"洞庭"名称含义异常丰富,并非都是指岳州洞庭,太湖也可称为洞庭。即使指岳州洞庭时,也有三种含义,即狭义洞庭、通称意义上的洞庭、广义洞庭。同时,唐诗中岳州洞庭也可以用不同的名称指代,但两者之间又不尽相同。其中,"巴丘湖"与之是交错关系;"云梦"与之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九江"与之有时相关、有时完全不同;"太湖"与洞庭在名称上常可互换,但有时指代内容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认识"自然辩证法"之"自"、"然"、"辩"、"证"、"法",有别一种含义。对自然辩证法而言,"自"所体现的是顺应自然、大道自然,进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然"体现了务虚、无为的思想;"辩"体现的不仅是杨朱的无为、老庄的道法,更是佛家的参禅悟道,实际上,自然辩证法的根本不在于"辩",而在于"悟";"证"体现的是致良知;"法"所体现的应是固守世界伦理金规则。一言以蔽之,自然辩证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大道自然、突破樊笼、法平如水。  相似文献   

11.
《社戏》具有真善美的艺术品格,不仅因为有故乡的烟波画船、朝云暮卷、云霞绚烂、岁暮天寒,更因为有善良的滋润,真爱的呵护,理解的支撑,感动的陪伴。《社戏》的写景使我们嗅到了一股美丽清新的气息,《社戏》的写情则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纯真与善良的种子。无论是艺术还是叙事,《社戏》均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真善关品格。《社戏》中的真善美,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行进;而美则是它达到善的路径。《社戏》的叙述之真、风景之美、人物之善,使作品达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在这种真善关的和谐统一中,《社戏》中的故乡也成了鲁迅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从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着重分析了其开设范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手段,旨在消除学生固有的只有名人和在比赛时才要演讲的陈旧观念,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public speaking"。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典词源“诗余”论的承传,大致有三条:一是从总体上阐说词源于诗体的承传,二是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的承传,三是分论词源于唐人近体诗的承传。上述传承,从不同视点上展开了词导源于诗体之论,共同构出古典词源“诗余”论的主体论说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思想与党的十八大精神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中国梦"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社会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人生幸福梦与职业成才梦的统一"为切入点,抓住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三个关键环节,加强"中国梦"思想教育,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存在不少"误区",这不利于相关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对这些"误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现代汉语"课程"三基"、"三能"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说,并不存在重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付诸实施。目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其基本结构框架也无重大缺陷,理应在坚持现有框架的基础上,适时、审慎地引入最新的理论成果。应该鼓励"现代汉语"教师根据"现代汉语"等语言类学科的根本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兼爱”概念历来颇多争议。这大抵是由于对该概念的内涵理解不一所致。准确理解其内涵是解决争议的关键。“兼爱”概念的内涵,即“人人相爱”。“兼爱”与“博爱”并不等同,前者包含后者于其中;在“被爱者”的范围上,“兼爱”还优越于儒家“仁爱”。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茶文化论著中对《诗经》有关诗句的错误理解,从字源学、名物学、植物学、文学文本等角度对《诗经》中有关的诗句进行剖析与论证:《诗经》中“荼”字不是指“茶”,而是一种“苦菜”。茶文学的源头不应在《诗经》时代。  相似文献   

18.
孟子尚勇,他认为真正的大勇是深明大义,能够通过自反而作出进退选择的“理性”之勇,是合于气节、道义,敢于担当的道德之勇。孟子以气养勇,以义配勇,崇尚‘啥生取站’,其勇与“心”、“志”、“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体现情感与行动统一的德性。勇的培养需要立其志,养其气,从而最终形成其理想人格——“大丈夫”。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存在对“两课”重视不够、教师的理论水平整体素质不高、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陈旧、考试方式片面等问题,影响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应加强教学改革,通过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发展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两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并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仅将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解为儒家一家之言,显然有失偏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主干的,以"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三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使中国人特有的整体性、适度与执中、对立与统一、直觉与体悟、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逐渐稳固并传承下来。同样,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也不能局限于仅仅将其视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救世哲学,而还应该立足于时代,思考其对现代理性思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