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南唐画家董源善画山水,其水墨山水画呈现一副淡、墨轻岚,文雅柔润,平淡天真,缥缈轻逸的独特风格,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文章就董源山水画平淡之美的风格形成原因、特征及影响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五代宋初对董源的山水画成就并不重视,北宋米芾对他的画作了极高的评价,明代的董其昌对董源则是推崇备至,将董源作为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正宗对待,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玄素黑白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地位,考察了积墨技法对水墨山水画发展所起的作用,重点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积墨给水墨山水画创新带来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山水成为绘画的主要内容之前,绘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低于诗歌,其原因在于绘画的直观形象性致使绘画在发挥教化功能时缺乏含蓄委婉的特性。提升绘画地位的关键是赋予绘画含蓄委婉的品格,其措施就是将山水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将水墨作为山水画的物质表现媒介。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勃然兴起,隋代留下了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盛唐时期出现青山绿水和水墨山水两路画法,至五代两宋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道家玄学,佛家禅境、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是中国山水画兴起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镇江山水"层峦叠翠、雄秀多姿",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其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滋养和造就了米氏父子以"米点皴"为特色的水墨山水画,体现了画家对客观自然的观照,彰显了镇江这座文化古城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体现了自然环境对艺术风格及流派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捉到:“董源善画,  相似文献   

8.
通过妙悟、空灵、形神、自然、清寒、无法、简略、中道等八个方面,探求禅学思想对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深层影响,对进一步研究佛学与中国绘画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而明清时代是中国文人画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阶段,他的重要性可以大致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中国文人画三大画科中最晚成熟的画科——文人写意花鸟画在元代水墨山水画艺术成就的影响下最终得以形成,徐渭、八大山人的出现把文人画中的"写意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在中国文人画史中具有辉煌历...  相似文献   

10.
论何海霞的青绿山水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霞是当代青绿山水画坛的成功典范,他在青绿山水画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山水画健康和谐的色彩观念,探索山水画色彩发展方向,通过何海霞青绿山水画风格形成的原因、时代意义及对当今画坛的重大影响.认为应该从更为健康多元的角度来全面构建中国山水画色彩的格局,提出在拥有悠久丰富历史的中国山水画坛,应有更好的守护与继承传统的自觉意识,开拓中国山水画斑斓多姿的色彩世界.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水墨画中的水墨符号运用在数字插画中,可以使欣赏者产生作品水墨意指方向的认知。水墨符号的肌理表征是对水墨笔触基于物理层面的图形表征,通过软件笔刷属性的调整模拟出近似于水墨画的笔触造型;当水墨符号被人类认知经验所调用时,符号中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等形式表征信息汇聚而成的符号群,可以引导欣赏者达成数字插画艺术中水墨形式的认知。水墨符号在精神层面的表征是中华民族这一社会群体的共性情感表征,是欣赏者对水墨意境的联想与推理,是对中国民族精神的认同与表白。  相似文献   

12.
从《汉江临泛》看王维诗歌的画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的人生经历与其诗风、画风之间的转变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兼画家,他在创作诗歌时又善于借鉴绘画的某些形式和技巧;《汉江临泛》一诗从线条、色彩、构图诸方面具体体现了王维后期诗歌中的水墨山水意境,表现出诗人融画入诗的高超才能。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国水墨画的视觉语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水墨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方形成今天的多种艺术风格并存的局面。这也是由艺术思维相对局限,逐步走向自由表现的发展过程。传统水墨画的形式,已承栽当代如此丰富多采的生活内容和形式,对现代人物内心世界的细微多变、情感世界的丰富表现难以找到一种对应的固定形式。中国水墨画如何在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成为当代画家最关心的问题;水墨画艺术之路将走向何方,仍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去继续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4.
抽象水墨艺术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支先锋力量,也是中国绘画在当下成功转型和发展的一类典型个案。以谷文达为代表的现代抽象水墨艺术家们全新的探索性实践,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开拓性的新空间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传神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重要位置,“神”是包括绘画在内的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并阐述了在传神的原则提导下,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水墨画摒弃纷繁的色彩 ,以黑白二色表现意象 ,形成独特的色彩意识。它的形成 ,除了众多复杂的因素外 ,与古代画者提倡禅定 ,重视内心静修有极大的关系 ,是画家一种“意象”的外现。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中国画界有一种不成文的理解:水墨画就是中国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早期的中国画是重色重彩的,唐宋以降,中国主流绘画逐渐偏重于水墨形式,而现代中国画则是以丹青、水墨及其它各种材料形式多元并存,因此,分析水墨画的流变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和变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水墨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气韵”是中国水墨山水画审美特性和审美标准的主要内容。“自然元气”论的哲学以及以“气”为内在逻辑的审美体系始终主导着水墨山水画的蓬勃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