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绘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人画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文人画是文人创作的画,这些文人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精神追求,不同于院体画与风俗画的画家,他们不注重所画物体的外形,只重视主观情感的表达,这就使文人画具有了特殊的美学内涵。我国古代文人画家利用各种美学原理,表现他们对"美"的独到见解,在画作中构建了文人画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
传神写意与中华艺术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文人画及其理论为证,提纲挈领地叙述了"神"、"传神"、"畅神"到"写意"审美范畴的演变,分析了传神写意审美命题的文化背景,并以民间艺术为例,提出中华艺术的传神写意先起于民间,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使传神写意成为中华艺术源远流长的独特传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绘画自宋代文人画出现以前一直是以宫廷绘画和民间画师的勾斫赋彩法统治着画坛,自苏轼、文同为代表的文人绘画出现之后,改变了一贯以“勾斫赋彩,模拟对象”,“以形写神”表现技法较为单一的统一局面。元代理论家汤垕站在文人画家立场上,在元代文人画已形成气候的情况下,根据宋代文人画理论精神,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国绘画的“写意”说,对中国后世绘画产生着重要影响,出现了明清以降中国画坛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多元局面,水墨写意占据画坛主流。继之而起的一代写意大师徐渭,以及涌现出如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林枫眠、李可染大师级艺术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创造出中国水墨精神世界,为中华文化作出非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元代文人画以山水最为盛行。从几位典型画家的作品分析元代文人画的笔墨特点。文人画中有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形似之外求其画;气韵非师;诗书入画。元代文人画的审美倾向,不仅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文人画家的诗文评论和画谱画诀等理论中体现出来,这些审美倾向直接促进了文人画寄情写意和品格形态的建立。此后,文人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趣味和风格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写生过程中,随时需要注意客观物象之表达和启发主观艺术之表现的调整,同时在写生中还要激发"写意"的情怀。写意人物画无论写实、夸张、变形等都离不开基于表现对象的任务和由此而赋予的审美作用。因此,重造型、讲笔墨仍然是画好写意人物画的关键,而写意人物画的写生训练是实践这一关键永远不可或缺的功课。  相似文献   

6.
写意油画是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美学碰撞融合的产物,在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是油画民族化的体现,写意油画注重“写”与“意”的表达,其绘画语言区别于传统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借鉴传统中国画线条、色彩等形式,以意造型,实现对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文人画作为中国古典绘画发展至今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绘画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文人画,在苏轼看来是“士夫画”,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一种不同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派别。文人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着文人的气质、情趣及文化追求。所以讨论文人绘画到底产生于何时,怎样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一种普遍认同的思潮,绝不是讨论某一个画家的水平与风格的简单问题。从以往来看,文人画与文人这一阶层的独特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文人画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回到文人及文人画家本身,解读剖析文人画背后文人阶层的兴起,与文人阶层政治地位的高下对文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公麟既具文人的身份,又兼专业画家的功力,以"刻意处如吴生,潇洒处如王维"的独特面貌,将文人画的涉及范围进一步开拓至人物、鞍马等画科,使之由此前的"宣教"功能,转而具有"赏悦"性质,对文人画的全面推进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谈中国画写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高度凝聚与体现。它的发展历史较之西方绘画具有十分明显的继承性 ,这是由于在古老封闭的中国 ,历代画家总是在他的内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以求突破。中国画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 ,有历史形成的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文化传统 ,而中国画中的写意 ,则是传统中国画中的精华所在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中国画中的写与意的论述 ,强调写意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 ,它对现代中国画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油画与中国水墨写意在即时表现和画法方面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二者融汇创新,最终生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中国写意油画。中国写意油画面貌多样、各具特色,但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传统思维与写意语言的特征和关于本土化语境的描述。随着对中国写意油画探索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从最初对技巧的关注转向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写意油画越来越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应当敢于打破画种界限和艺术观念上的窠臼,在传承与变异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话语和艺术评判标准,这对当下中国写意油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水彩画的写意性具有水彩画“本体语言”上的民族精神与艺术形式,审美观念体现出浪漫主义情调及倾泻写意的艺术形式,区别于西方诸多画种的另一个美学体系。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得以体现,其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与西方古典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中国画本身在用笔上则倾向于写意性与表现性。比较研究水彩画与中国画写意...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历来为世人所重,因为它是中国画很重要的一支,它的产生,开始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一种艺术活动,他们除了要求文人画者具有一定的绘画修养之外,更重品格、文学、书法、金石等修养。他们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通过这些物象表现,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谓寄情于景,“意余于象外”,赋予景和物的艺术生命,这便是文人画追求的重内在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得意忘象”“不求形似”是文人画重表现的写意风格。其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是文人画追求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齐白石晚年提出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理论,并以自己"衰年变法"的勇气进行实践,把写意花鸟画推向了极致。在他的中国画中,写意精神的自由与具象形态的约束成为对立又统一完美的集合体。齐白石在他的写意花鸟作品中对于形和意关系的处理进行了完美的阐释。无论是在造型上,或是在笔墨、色彩、构图及创意上都独具风格,把中国画的意象审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艺术语言摆脱了古人的程式,创作图式更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复制,从而创立了既有传统核心精髓又赋予传统新内容的鲜明绘画风格。笔者试图通过对齐白石晚年变法对当代中国画的现实意义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能借鉴齐白石艺术的发展成就,从而使得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和建构获得有益的启示和推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色彩的对比,情感色彩,色墨结合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写意重彩画中的色彩理性与个性问题。写意重彩画中的色彩吸取了西画中对色彩科学分析的精华部分,同时又保留了中国画中传统色彩的精髓,二者相融,必然会产生一个全新的视觉冲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宋代文人对“影”的吟咏,指示着“如画”的风景欣赏方式,主要表现为影与水墨写意的对应。作为审美对象的“影”,是草木形态及精神的提炼方式,具有超逸观想之美,文人借以寄托情怀,展示理想生活情境。影与水墨画在视觉效果与审美趣味上颇多相似,成为文人画创作与欣赏的灵感来源。在观赏墨梅、墨竹时,宋人将其还原为自然状态下的影像,形成“画如影”的全新书写范式。在中国画“水墨之兴”的背景下,这种以“影”联结的风景描写与绘画欣赏,有着共同的水墨趣味与写意追求,反映出宋人处理自然景观与人文意象关系时的新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不仅在中国史学研究方面贡献颇著,对中国绘画史领域也有较深涉猎,尤其是在"南画"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之所以关注"南画",一方面是针对近代日本绘画发展政策过分提倡"日本画"而导致文人趣味的"南画"日渐衰落;另一方面也为日本新的收藏趋向提供画学理论支持。而京都学派的研究路数和他自身的史学素养,不仅使内藤湖南精辟地解读了中国古代画学文献,纠正了日本人对中国文人画体系的偏狭理解,更是从史学结构上把握了影响中国绘画变革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在当时中日文化界递次批判文人绘画的浪潮中,内藤湖南通过对"南画"历史的研究,积极宣扬这种东方绘画样式和审美趣味,并阐明了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应有价值。而在学术研究之外,既要看到内藤湖南对西方国家占有东方艺术遗产的警觉与保护意识,亦不能忽视其在阐述"东洋文化中心变化论"观点时,体现了日本人的优势心理。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绘画确立了“以诗入画”的审美原则,苏轼更将其深化为“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山水田园诗词在北宋大为兴盛,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以文入园,因园成文”使得园林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文人诗、画的影响下,北宋文人园林走向兴盛并占据主流地位,在体现“诗化”的同时,也大肆吸取文人画的画理画论来指导造园,又呈现出“画化”的表现特征,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涵成为北宋写意山水园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新文人画曾在上世纪90年代热闹过一阵子。当时画坛有关新文人画是"新的"文人画还是"新文人"的画的论争焦点,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是新文人画在后85美术思潮生成的核心问题。新文人画无疑是在水墨画经历西方写实主义改良和现代主义洗礼之后,对于传统文人画的一次巡礼与回归。在经历过"文革"与"85美术新潮运动"的新文人画家们,特别想把那种正儿八经的、有些道统观念的中国画推倒,以“戏弄”和“把玩”的心态来揭示他们理想精神的幻灭。是“新的”文人画还是“新文人”的画其实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从传统文人画里找到了“以画为寄”、“以画为乐”的创作态度与生存方式。今天,新文人画作为一场运动,也许早已烟消云散,但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画家都曾拥有那段不可轻易磨灭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绘画确立了“以诗入画”的审美原则,苏轼更将其深化为“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山水田园诗词在北宋大为兴盛,文人大量参与造园,“以文入园,因园成文”使得园林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在文人诗、画的影响下,北宋文人园林走向兴盛并占据主流地位,在体现“诗化”的同时,也大肆吸取文人画的画理画论来指导造园,又呈现出“画化”的表现特征,诗画的情趣与意境的蕴涵成为北宋写意山水园林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