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姓氏是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区别性的符号。汉英姓氏分属东西方两种文化,其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又客观存在。文章从哲学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汉英姓氏的相似性,剖析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导致汉英姓氏相似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似进程导致了汉英姓氏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思维通过语言承载,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中西方思维形态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影响很大。建立在语言和思维关系基础上,本文从地理环境、经济组织形式、和哲学传统三方面分析了造成中西思雏形态差异的原因,并且从字形、词汇、句法和篇章四个层面上对比分析了思维形态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汉英对比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专著的述评,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十多年来汉英对比研究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汉英对比研究从从语言表层到表现法的对比再到哲学层面的研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汉英语言大相径庭,二语间的对比研究屡见不鲜,视阈颇为复杂。笔者以二语间的动静思维研究为目的,通过对汉英语言"主流词"的动静表征溯源,得出了中西哲学渊源动静各异的正解。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汉英两种语言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仅表现在字面上。汉英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审美取向、哲学传统、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需要译者透过字面去挖掘。张传彪"译海拾贝"系列文章正是在揭示导致语言与文化误读,指出避开英汉误译陷阱方面,显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的,汉英语言是隶属两个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探讨了隐藏在汉英语言背后的思维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汉英语言转换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出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汉英思维模式的转换以便译出高质量的英语译文。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思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不同语言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从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入手,从词语语境的角度,对汉英语言的语境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于其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文章从汉英中介语语言意识差异入手,引用大量语言材料,探讨了由于汉英语言意识本身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地道的汉英中介语现象,并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汉语存现句和英语there be结构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具有存现意义,在两种语言中都是一种重要而且特别的句型。以汉英语言中的存现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及语法方面发现汉英存现句的共同点,同时,在存现主体为有定这一新的角度下研究两种语言中存现主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语言差异,隐喻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极为困难,甚至不可译。文章仅从汉英语言形态差异的角度,从汉英字、词形态差异,句子以及篇章层面的意合与形合差异入手,探讨了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