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南大众剧团创建于1940年9月,曾先后辖属淮南党、政、军机关,主要是在淮南区党委领导之下开展工作.大众剧团的成员,初期多数是外来的小知识分子及少数本地知识青年组成.文化水平都不高,有的高小水平,有的初小水平,个别甚至是半文盲,初中生是凤毛麟角。我是一个上过两个月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大概属最高学历了.我是戏剧名家——金山、刘保罗、许睛的学生,在他们导演下演过戏,有几年戏龄.团员多时五、六十人,少时十七、八人,平常约三十人左右。团员  相似文献   

2.
略论宋代的请戏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研究它的请戏习俗有助于了解当时戏剧繁盛的文化空间,这对探究当前”戏曲危机”的原因以及探讨戏剧如何走出困境也有着重要意义。宋代的清戏习俗主要有庙会演出,节庆演出,寿庆演出,祀祖演出和宴会演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少年儿童抗日团体风起云涌,其中被誉为“中国儿童界三大明星”之一的“孩子剧团”宣传活动卓越,受到周恩来、郭沫若、茅盾等革命领导人和文化名人的关心,这其中就有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孩子剧团”是抗战期间冼星海帮助最多的少年儿童抗日团体,他与“孩子剧团”的交集主要发生在武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他曾多次教授“孩子剧团”唱《游击军》《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指导“孩子剧团”参加演出和开展歌咏活动,还为“孩子剧团”团员走上艺术道路提供帮助等。冼星海的音乐教育思想也影响助推了“孩子剧团”后期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南开新剧团是南开爱国教育的典范。抗战时期,南开新剧团的爱国性和成熟性以及日军对中国和南开学校残酷毁虐是新剧团进行爱国实践的基础。南开新剧团主要通过改译揭露社会黑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配合战争形势、发挥戏剧战斗作用的抗战剧本,开展宣传演出和赈济演出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活动从“点”“块”“面”三个维度加强了爱国主义,不仅推动了大后方学校爱国实践的发展,为抗战宣传提供了文化力量和物质基础,更与南开学校其他的爱国教育活动共同形成了“以社会为课本”“以团体为方式”独特的南开爱国主义教育经验。  相似文献   

5.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华中敌后第一块大面积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在文艺战线上面临着宣传抗战文化、抵制投降文化和奴化文化侵害的考验。为此,淮南抗日根据地运用多种文艺形式,组建优秀的文艺队伍,建立稳固的文艺阵地,加强文艺建设。这些实践举措在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巩固建设和军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满足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少儿戏剧场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着力打造的,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以少儿宜观看的剧节目为主要内容,以北戏在校学生为演出主体的,集演出、观摩、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全国首家少儿综合艺术演出场所。 少儿戏剧场集中展现北戏的优秀教学成果和精粹创作作品,同时吸纳国内外优秀少儿剧目荟萃展演交流。少儿戏剧场秉承着“戏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利用自身具备的剧场和艺术教育资源,培养戏曲后备力量,展示艺术教育水平,推出优秀艺术人才;培养少儿戏曲观众,丰富少儿文化生活,提高少儿艺术修养;传承优秀传统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建少儿艺术乐园,服务少儿艺术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北京特色艺术,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二夹弦流布于鲁、豫、皖地区,2008年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极具地方特色和研究价值的稀见戏曲剧种.亳州市二夹弦剧团是全国唯一有能力组织完整演出的剧团,但也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该剧团探索了剧团与高校联合培养传承人的模式.在“非遗”视阈下进行研究,发现该培养模式具有学历培养、教育资源、官方支持的优势,也存在师资和专业课程短缺、评价体系不完善、演出机会少的问题,而稀见戏曲的传承人培养关键在于师资和专业,保持其活态传承离不开舞台演出和原生地的土壤.由此可见,现阶段院团与高校联合培养传承人的条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 ,戏曲起源于游戏。然而 ,对戏曲中游戏的性质、游戏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游戏是人的本质之一 ,人游戏是为了娱乐。戏曲是从上古“戏礼”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审美游戏形式。在戏曲中 ,游戏与娱乐共在 ,游戏为“戏之事” ,娱乐为“戏之意”。娱乐既是戏曲的功能 ,又是戏曲的目的 ,因而 ,“戏乐”是戏曲的本质。戏曲要摆脱当代所面临的困境 ,根本的出路是在学理上真正认识戏曲的“戏乐”本质 ,重新摆正其大众性的俗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9.
张蓓蓓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29-31,46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原因,并且从立法、执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内容,总结了法制建设的特点以及它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苏北抗日根据地戏剧研究较少,而将封存于档案和回忆中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戏剧整合重现,不仅能体现抗日根据地戏剧别样的区域标识,亦能补足抗日根据地整体戏剧史的未尽之憾。经历了两次“反扫荡”,戏剧艺术家们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导下逐渐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他们通过加入苏北传统戏曲、杂耍等表演形式以克服戏剧创作“公式化”的弊病。戏剧社群化和自治化的组织方式,促使苏北民众在接受革命启蒙与思想解放的同时,也逐渐从观众席走向了舞台中心,并释放了巨大的戏剧生产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对苏北抗日根据地戏剧研究较少,而将封存于档案和回忆中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戏剧整合重现,不仅能体现抗日根据地戏剧别样的区域标识,亦能补足抗日根据地整体戏剧史的未尽之憾。经历了两次“反扫荡”,戏剧艺术家们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导下逐渐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他们通过加入苏北传统戏曲、杂耍等表演形式以克服戏剧创作“公式化”的弊病。戏剧社群化和自治化的组织方式,促使苏北民众在接受革命启蒙与思想解放的同时,也逐渐从观众席走向了舞台中心,并释放了巨大的戏剧生产效能。  相似文献   

12.
古典戏曲剧本不仅是研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依据,其中的点滴信息也反映出舞台艺术、演出形态等演剧特征,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对戏剧形态发展演变的研究和戏曲语言与戏曲文学的考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重视戏曲剧本文献价值的研究方法叫"以戏证戏",是学界前辈自觉运用的方法,值得今天的研究者借鉴。以戏曲脚色研究为例可以看出,运用这一方法,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将会获得新的文献材料,得到新的创获。  相似文献   

13.
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立足于抗战时期农村社会的政治实践,不仅是“三三制”原则在基层政治层面的实现,更体现了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淮北、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把“三三制”政权作为政权建设的主要方向。淮北区致力于改善与加强党对政权工作的领导,合理解决了军队与政权的关系问题。淮南区、皖江区也坚决贯彻“三三制”原则,以推进政权的民主化进程。淮北、淮南抗日根据地积极完成对基层政权的改造。为尽快实现改造保甲制的直接目的,淮北区强调发挥作为代表会议常设机构的行政委员会的职能,努力使基层政权改造与各种政治运动相结合。淮南区通过增加选举程序的公开透明度,鼓励群众参加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位于苏皖边区的淮南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蓬勃发展,在实践中特色凸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战斗性,坚持依靠群众的办报方针,成为集体的宣传者和组织者.这为丰富党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养分积淀,也为党领导的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在受日寇、伪军残酷的军事“扫荡”的同时,还受到日伪的经济封锁,给抗日根据地带来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军需民用得不到保证。为战胜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困难,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进行经济建设。淮南抗日根据地同全国其他根据地一样,开展了根掂地的经济建  相似文献   

16.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既传播了新文化,宣传了抗日,也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进一步促进了抗日根据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发展中,戏迷、票友是有别于西方戏剧的独特现象。在旧中国,戏迷与票友都很懂戏。戏迷对戏曲演出的直接评论,票友的下海促进了中国戏曲的繁荣和发展。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前辈创造的戏曲艺术,在努力培养戏曲演员的同时,还要培养一批懂戏的观众。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史上 ,“戏剧”一词有其原初意义和语义流变历史。这一事实却为2 0世纪的戏剧史研究者所忽略 ,因而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考索不能全面揭示中国古典戏剧的性质。“戏剧”与“戏”、“剧”等词一样 ,具有“扮演”与“游戏”两大意义项 ,但是 ,历来的戏剧起源研究者都关注“扮演”的意义项 ,并由此为中国戏剧溯源 ,而忽略了“游戏”的意义项。这种溯源实际上是在演绎“艺术起源于歌舞”的艺术观念。中国传统的文艺功用论 (诗教 )、 2 0世纪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的文化语境激励着 2 0世纪的戏曲考原者选择“歌舞说”而放弃“游戏说”。“戏剧”的“游戏”意义项正是“戏曲”概念所没有的 ,“戏剧”概念因其巨大的包容性而更能体现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精神与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由于澳门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同盟会将其作为反清宣传的主阵地之一。同盟会将乐群书室、渡轮作为宣传的主阵地,通过戏曲及教育普及革命思想。由于晚清时期澳门华人读书识字者不多,所以革命者就利用戏剧为媒介来吸引观众,向平民大众宣传革命,传播社会改革的启蒙思想。同盟会革命者成立了"釆南歌"剧社,以改良粤剧、编制各种爱国剧本宣传革命,开始了以戏曲对民间启蒙的创举。早期澳门同盟会是香港分会的支部,不少会员经常往来于港澳两地进行革命活动,同盟会的反清革命宣传也逐步在船上开展,来往港澳两地的旅客便是他们宣传的对象,他们宣传民主革命、反对保皇思想、提倡男女平权等进步思想,使渡轮成为革命和保皇两种政治思想角力与争取民心的场所。以演剧宣扬革命可以有效地与来自不同阶层的群众接触,是启蒙群众最直接的方法。澳门的同盟会员利用戏剧演出及维新志士现身说法的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广东地区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迈向‘质朴戏剧’”是波兰著名戏剧理论家耶曰·格洛托夫斯基对未来戏剧发展道路的倡导,他的理论探索和戏剧实验给当代西方剧坛以深刻影响。但是,我国剧坛近年出现的演出倾向,又有利于我们形成与之相去甚远的认识。我国戏剧学史发展与西方戏剧学史比较,有个鲜明的特征,我国戏剧学史,主要是戏曲演出史,重实践而忽视理论总结。我国戏曲演员训练方法基本上是师徒相承,其训练目的是演出,而在极长一段时间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