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淮地区是汉晋时期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亦是诗歌创作最兴盛的区域之一。现可知120余位文士在此创作380余首诗。该地区又包括中原和齐鲁两个文化区,中原地区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该时期大部分时段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文士云集,故该地区是河淮地区最主要的诗歌创作地,占河淮地区诗歌总量的约九成。齐鲁地区是儒学发祥地,诗歌创作相对薄弱。河淮地区是赠答、咏史、咏物、咏怀等题材诗歌的重要发源地、兴盛地。对于汉晋河淮诗的考索分析,亦能为该时期诗歌史、文学地理等研究提供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农村。民族地区的农村不仅被农村普遍面临的"三农"问题所困扰,而且由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成为"三农"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解决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团结、防止民族分裂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尤其是农村,而其中大部分贫困人口又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和贫困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重合是我国西部贫困人口分布的重要特征之一,探讨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的贫困问题对于中国贫困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卫光 《今日南国》2006,(16):48-49
每逢年底,法国媒体总会公布一个名为“法国哪里生活最舒适”的排名。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浪漫花都”巴黎,还是“蓝色海岸”尼斯,都不受这些排名的“待见”,而西部诺曼底和南部普鲁旺斯的农村地区却经常“榜上有名”。这完全是因为法国农村生活最舒服。去过法国农村的人,经常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业型农村,它们主要集中在西部诺曼底的农业发达区和西南部波尔多周围的葡萄园种植区;另一类是“第二住宅”型农村,它们集中分布在法国西海岸、南部阳光充足地区以及各个大城市的周边地区。无论说起哪类农村,法国人都会津津乐道,因为在他们看来…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是近三十年报告文学重要的题材之一,作品数量丰富,影响深远。《最棒的农民》以一股清流之势,积极且正面地立于报告文学文体流转之中,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温情,叙事、构建精神,勇担道义、彰显文体意义三方面,关注生存于中国农村、更是中国当下最根本、最重要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小说提供了一种文学范本,使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多了一份同"题材"而异"表现"的观照,其艺术化、审美性的中国乡村生态实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乡土作家作品中乡村原生态意蕴不足的缺陷,给中国作家以启迪,因此,有必要对赛氏小说和中国现代作家的"乡土小说"进行详细的比较,以期明晰异质文化对照下文学文本的不同表现,进而促进中西方读者对赛珍珠小说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小说的题材和内容就是普通人的生活,这种对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的重视是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正是极具中国人性特色和心理模式的题材和内容,表现出对日常生存的整体性思考;小说主人公的"琐碎之轻"实为叙述者的"生存之重";新写实小说对于日常生存的细致描摹体现的绝非抱怨和逃离,而是理解与思考;新写实小说的"零度情感"深深饱含着对一个个普通生命的温暖和爱意,对一段段平凡人生的理解与尊重,所展现的生活之庸碌恰恰充满着文学应有的真实和厚重,引导读者正视平凡的生活,直面庸碌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基层党建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党中央开展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符合我国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对于缓解农村基层党建的严峻形势、促进我国农村和基层党建具有深远意义:将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新鲜血液;向中高层领导岗位输送后备干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9.
老树 《老友》2011,(3):11-13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老百姓最关注的焦点之一。"看病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看病贵"问题主要集中在城镇。医疗资源短缺之外又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80%的医疗资源分布在城市,20%在农村。近期曝光的广东珠海,浙江金华、丽水医院"回扣门"事件,湖南娄底某大型医院药剂科遭"医药代表"潜伏事件,再次提示"医疗体制不改‘,看病难、看病贵’难解"。2009年,新医改破冰起航,五项重点改革全部启动。2011年是新医改的攻坚之年。那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即如何教育、选拔、使用人的问题。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人和对待人。那种认为"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是伪命题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大师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需要具备大师成长的生态环境,而这一点却是我们必须认真反思的问题。今日中国是今日大师健康生存、成长的基本土壤,如何看待今日中国的国情蕴涵着这一问题解决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境中的"反本质主义"是一个文化研究意义上的政治概念。这一策略性应用见证了从自律性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发展变化。对于这些转变,我们可以在四个方面予以反思:应用的策略性;生成的转换性;解构的博弈性;面对当下的反思性与面对未来的肯定性。  相似文献   

12.
莫言是一位很有历史感与现实感的作家,他的小说就本质而言是批判性的启蒙叙事。其城市题材与现实主义文本《倒立》,通过"话语"这一叙事视角展示了当代政治权力对个体主体性的压抑,表达了对中国公民独立主体性成长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构成了新生代导演电影创作中一种重要的现象。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既是新生代导演自我突破的一次“群体实践”,同时也是新生代导演视野不断走向开阔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创作历程见证了新生代导演一路成长的艰辛。  相似文献   

14.
如何研究农村?人们倾向于从现实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中寻找答案。而对于现实之外的农村——比如说银幕上的农村,无论是研究电影的学者还是研究农村的学者关注都还不多。实际上,如果不了解农村,对于农村题材电影的研究则只能浮在表面,而不研究电影,我们对农村的研究将会失去很多有意义的部分。文章通过对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的研究,旨在揭示出一个银幕上的乡土中国,由此出发也许可以从农村研究与电影研究结合的角度拓展中国电影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部具有浓厚人类主体性意义的文学作品,蕴含深厚的人类学素材。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大地》的畅销不仅仅因为它的中国题材,更重要的是《大地》对"中国农村生活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描述",它包含了具有"普适性("universal)的人类学元素。《大地》亦为我们提供了一幅20世纪初中国农村生活的全景图,为我们了解当时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农村的全貌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大地》也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大舞台,为我们了解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伦理道德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人类学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中原"一词,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主要有两种训释方式,一种沿用传统观点,释为"原野"、"内地"或"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一种以裘锡圭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主张释为"战场"。本文通过对孙子生活时代相关文献的搜集论证,认为,"战场"这一义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国风》是《诗经》中最具地域特色的作品,在十五国风中,至少有七个风诗的产生地在中原地区。中原风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生动体现了周代中原地区民众的生存状态、爱憎情感和理想愿望,为后人了解先秦时代的中原社会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在艺术上,中原风诗以其凝练含蓄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形式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科学发展观主体范式的认知一直集中在对"以人为本"的阐释上,并形成了共识。"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人民既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以人为本"应落实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和谐社会范式上。因此,科学发展观大众化的主体范式是和谐社会范式,和谐社会范式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刻内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中国化的成果,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发展和实践的指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9.
洮岷"花儿"是对甘肃洮岷地区所流行山歌的特定称谓。秦汉年间,大批汉族人迁入洮岷地区屯垦,中原文化与当地羌人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西秦文化,为洮岷"花儿"的产生孕育了良好的土壤;洮岷"花儿"中的情爱主题与《诗经.国风》中的部分诗篇主题相合辙;以赛"花儿"与祭祀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花儿会"是先秦祭社活动的延续。故而洮岷"花儿"应是在秦汉年间,大量汉族人迁入洮岷地区后,汉地民歌与当地羌族民歌相融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考察本土公关公司发展历程,就不能不提及黄勇,作为第一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建立者,他亲历并见证了中国本土公关公司的成长,自然也是最有话语权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