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感觉统合理论由心理学家Ayres博士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的,该理论涉及脑的功能发展学习以及学习障碍的矫正三个方面.对于感觉统合的研究,近年来不断引起各研究者的重视.所以本文就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SI),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SID),感觉统合训练的有关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越来越多。文章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个案进行了长期追踪研究,探索出了系统理论视角下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认为社工在辅导过程中,要从案主与周围系统两方面去评估案主的需要,要发掘并运用案主及其周围重要他人的兴趣、能力、成功经验等积极因素去推进案主与家人、老师、同伴、亲属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越来越多,文章在社会工作实践基础上,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个案进行长期追踪研究,探索出系统理论视角下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笔者发现,社工在辅导过程中,要从案主与周围系统两方面去评估案主的需要,要发掘并运用案主及其周围重要他人的兴趣、能力、成功经验等积极因素去推进案主与家人、老师、同伴、亲属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笔者从福建省龙岩市某注意力培训学校中选取6-7岁学龄前儿童28名, 所有儿童接受《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和执行功能的认知测验,并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不同的干预训练。结果发 现:1)64.3%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2)运动与认知配合的训练方案要比单纯的认知训练方案在儿童执行 功能的提升方面有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运用感觉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器械训练,让孩子在游戏和活动中,通过多种感觉刺激,充分训练和拓展其感觉统合能力.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小学化教育倾向"过分强调孩子获取知识的结果,忽视了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综合培养.幼儿园应建立科学完善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设施和活动,创设培养感觉统合刺激的良性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感觉统合课程作为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感觉统合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感觉统合课程的发展和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感觉统合课程的策略,从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扩展以及评估监测体系完善方面对感觉统合课程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5~13岁儿童学习困难中发现 ,许多学习障碍是与大脑对身体的感觉整合机制有关。目前儿童感觉整合失调现象已被各国重视并进行临床治疗 ,本文总结了目前感觉整合失调的临床表现、产生原因及训练矫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问题行为的概念及其几种分类方法,明确了问题行为的定义及类型,并详细描述了常用的三种问题行为干预方法:行为干预法、认知干预法和感觉统合训练法。并对它们在实际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闭症谱系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最新的诊断标准增加了感知觉症状的描述。多数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有感觉及感觉整合方面的障碍,其中视听感觉的障碍最为典型。目前,感觉障碍的症状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诊断价值有限,有必要结合行为及认知神经科学等方法、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令其成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以及早期识别的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自闭症谱系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最新的诊断标准增加了感知觉症状的描述。多数自闭症谱系障碍者有感觉及感觉整合方面的障碍,其中视听感觉的障碍最为典型。目前,感觉障碍的症状对自闭症谱系障碍诊断价值有限,有必要结合行为及认知神经科学等方法、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令其成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以及早期识别的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统合型治理作为地方与基层治理研究领域广泛流行的概念,学界对其还缺乏基本的理论共识。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统合型治理研究主要存在规范分析下的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下的经验归纳两条路径,二者对统合型治理的主体与目标等有着共性认识,但在统合型治理的内涵、过程、机制与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认知。基于此,文章尝试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循环对话中,提出统合型治理的研究视角、分析框架、理论内涵与概念特征等,以推动学界研究共识的达成。文章还简要讨论了统合型治理的分析范畴、理论定位与现实意义等。  相似文献   

12.
对郭沫若泛神论的研究很多,但是从统合思维的角度研究的还很少.郭沫若的统合思维主要是指他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所采取的文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所达到的文化行为目标.郭沫若的统合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他的统合思维的本质内核是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一种自我修正和创新."统"概括了相关事物的范围;"合"就是和合,侧重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统合不是事物的简单杂糅,而是内在基质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治理有效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乡村处于国家行政权力与基层自治权力的结合部,决定了乡村治理在实践中呈现为一种超越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超常规治理方式。基于陕南Z县党建引领“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实践案例,本文从党政互动与组织协同、任务发包与压力下沉、力量动员与资源整合等维度构建党政统合治理的分析框架。通过强化党委和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统合关系,运用领导小组机制、指挥部机制、中心工作机制等治理手段助推乡村治理有效性提升。研究发现,党政统合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具有高位推进下党政部门虚实结合与权威嵌入下组织机构条块统合的组织优化逻辑、“办组系统”结构下治理资源跨层级整合与联席会议制度下治理要素跨部门协同的资源协统逻辑、压力型体制下党政干部组织动员与政治激励机制下基层群众社会动员的激励约束逻辑。这为重新认识党委和政府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角色与解释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的实践样态提供了一种新的诠释视角与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14.
时下有关论证的说法很多 ,有过程论 ,层次论 ,方法论 ,结构论等 ,本文认为论证是技巧 ,是“统合技巧”。它统合了诸如句法、词法、语法、修辞法、逻辑法、章法等方法 ,构成篇章修辞方法 ,完成一篇议论文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学者盛庆(王来)先生创立的统合效用主义理论是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评、继承和创新,这一理论与现代经济学有关"社会困境"和"社会偏好"的前沿研究相契合,也与伦理学有关"实然"和"应然"相互关系的研究相契合,是一个"统合"经济学和伦理学的跨学科研究.特别是盛庆(王来)先生在统合效用主义理论中提出的"道德满足感"这一范式,可以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把经济学的最大化方法推演至人类整体行为模式,包括道德行为和利他主义的分析,从而为解决现代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对儒学和佛学都有较深修养,对"统合儒释"也有高度自觉。学界对"统合儒释"的方式的讨论较多地偏向于柳宗元所自述的范围,即以儒学为本位裁量佛教、对佛教进行抉择,可概括为"援儒入佛";但"援佛入儒"这种更具时代性和创造性的方式也存在于柳宗元的思想成果中。《乘桴说》体现了重视心性的倾向和新颖的儒学阐释之风;《天爵论》重视智识和意志的思想是受到佛教影响的同时对儒学传统的重新发掘和塑造。二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援佛入儒"的特点,也体现出"统合儒释"的创新性和深度,在中唐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是城市与乡村内部结构、组织功能与相互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需要多主体、跨区域的协同治理。基于SFIC协同治理模型对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同治理基础与过程展开研究后发现,现阶段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协同治理需要从分级领导协商、社会力量动员、信息融合共享、快速响应协作与成本责任共担方面做好机制构建。未来,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协同治理范式创新要迈向“统合型包容”,但统合型包容协同治理作为一种持续性过程,仍要立足于长三角城乡融合协同治理全过程与共同富裕发展新需要,从主体统合、任务统合、资源统合与技术统合等四个层面以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8月4日上午9点,温州心乐园微信公众平台发出了一则名为"心乐园·秋季公益课报名9时正式开始!"的报名帖,一时间点击量便达2800多次,其推出的感觉统合训练、沙盘训练、儿童情商成长等课程名额,一下就被秒杀殆尽……8月6日下午3时,在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影厅,心乐园感觉统合训练师  相似文献   

19.
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统合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学心理学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境的阻碍和束缚。新世纪,心理学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新趋势的启迪与激发,也处于统合发展取得新进展的关键期。展望、把握心理学发展之趋势,树立宏大科学之观念,拓宽其统合之视野,必将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取得重大突破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了起点公平、规则(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缺陷后,对几种公平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制度主义的统合公平观。统合公平观认为,公平应在基于非歧视的规则约束下,来保障过程公平,并在可行的范围内去调整结果失衡和缩小起点差异,从而使社会分配收敛于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