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在上海公共招聘网上看到不少揭露“求职陷阱”的文章,有些“陷阱”是骗子的常用手段,可能求职者已有所防备;但有些颇为隐蔽,尤其是“试用期陷阱”,用人单位的做法看似合理,似乎很聪明地钻了法律的空子,让人奈何不了。比如,有用人单位打着“试用期”的幌子,将求职心切的应聘者招去当短工使用,等试用期一到便予以辞退等。归纳、总结关于“试用期”的行骗手法,  相似文献   

2.
吴建华 《社区》2012,(4):49-49
“亲”,最近流行有色丝袜,买五送一,抢不抢?抢,斩钉截铁。“亲”,千人购海鲜大甩卖,七折优惠,抢不抢?抢,说一不二。“亲”,南国七日自驾游,赠送旅游券,抢不抢?抢,雷厉风行。如此种种抢“亲”系列,鉴于当家的断定:贪小便宜。所以不再一一枚举。  相似文献   

3.
姚化伟 《社区》2012,(8):56-57
《儒生》在中国内地创刊并公开出版格外招引目光。晚清新政后科举废,民国肇造后读经废,五四新文化后孔教废。三废之余,“儒生”这个秦政一统时出现并伴随中华帝国始末的名号,实质性内涵已然被掏空,偶有人用用。也无非是泛指书生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在招聘会上。特别是校园招聘会,有时会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用人单位的展位前只要一排起队,队伍就会越来越长,蔚为壮观。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样的用人单位一般都是知名企业、热门行业的企业,提供的大多是热门岗位。求职者冲它们而去,可以理解。不过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还可发现,不少求职者原本并不打算到这些用人单位应聘,但在人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和发展的时期,此时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政权的交往更为密切,民族关系纷繁复杂。边疆民族与内地政权间“入侍为质”和“纳质为臣”的现象也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一、“质子”从两汉时期开始普遍存在于民族交往中,并作为维系宗属关系的工具之一;二、两汉时“质子”逐渐被纳入朝贡制度的一部分;三、两汉时期的“质子”现象大多出现在汉朝国力强盛时期。“纳质为臣”现象客观上加强了边疆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促进内地政权与边疆民族的经济,文化来往,巩固了封建王朝对边疆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就内部来说,出现了“遵守”不同的教派;就外部来说,又受到地区的和民族的影响,而在各地传播的时间也有先后,这就使我们从大的方面不能不看到内地伊斯兰教和新疆伊斯兰教的诸多不同,因而也有必要将它们分别开来研究。内地的伊斯兰教历经千年,可以回族中的伊斯兰教为代表,而回族中的伊斯兰教又可以格迪目为代表,因为格迪目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发展历史最久并具有中国特征的一派,故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问题来加以探讨,向大家求正。  相似文献   

7.
朱素芳  陈丽红 《社区》2010,(7):52-52
“我叫熊婵,刚从花楼搬来,很开心今天能与腰鼓队员一起‘抢板凳’,今后请多关照!”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红旗公寓近日举办的“相认相识趣味运动会”上,新老住户间少了陌生,多了亲切。“抢板凳”比赛规定,6个人,围着5个板凳转,鼓声停下时,未能坐上板凳的人,离开赛场前,得向大家作自我介绍,方能领取纪念品。据悉,趣味运动会共有“爆竹迎春(踩气球)”、“齐心协力(绑腿走)”、“克难奋进(托球跑)”等7个比赛项目,使300多名居民在“合作比赛”中彼此熟悉起来。  相似文献   

8.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高职院校适应市场的办学能力,强化了面向市场办学的意识。降低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为学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就业渠道,较好地解决办学、用人和就业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高职学院、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  相似文献   

9.
《中国好声音》在中国内地娱乐节目中掀起新一轮收视狂潮的同时,一个人也因这个节目一“播”成名。他就是以平均每秒7.44字的“逆天”语速极速播报广告词的浙江卫视当家主持人——华少。  相似文献   

10.
又到一年就业季。“大学生抢当环卫工…‘死也要死在编制里”……一些怪现象频频出现。近日,宁夏一所大学的四名毕业生,开店创业一年销售额过百万元,他们以毅力和锐气“创”出一片天的举动引发关注。有人表示,创业者敢于舍弃、勇于拼搏的精神确实是当今社会的正能量,年轻人多元化就业,才能同圆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泰国“抢黄灯”等同“闯红灯”,罚款300泰铢 泰国在4年前对交规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抢黄灯”等同于闯红灯,罚款300泰铢(约合62元人民币)。十字路口上每个方向都有一条粗的实心白线,在司机看到黄灯亮时就要逐渐减速,停在线后。如果车辆在黄灯亮起后越过该线故意“抢黄灯”,那么等同于“闯红灯”。如果黄灯亮起时,车辆已经越过实心白线,则可继续通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中“经验歧视”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比比皆是,而“经验歧视”则更为常见,如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简章中要求需“具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何谓就业歧视?工作经验要求是否构成“就业歧视”?对此要求如何进行法律规制?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毕业生“双选”模式促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了分配计划中的科学性;增强了毕业生分配中的合理性;调动了在校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双选”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不断加以完善。“双选”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供求双方期望值均过高的现象比较严重。据1995年盐城市毕业生第一次双向选择人才交流会统计:1995年盐城市共有近一万人参加“双选”,但供需双方达成协议的仅为110多人。成交率低除双方比较谨慎,不急于拍板外,双方在求职、求才过程中普遍期望值过高,是成交率低的一个关…  相似文献   

14.
孔子“道学相即”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致思取向,形成了重人文、轻科学的传统;西方科学“道学相离”的思想使西方科学昌明,却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道学相即”与“道学相离”源于东西方哲学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二者的结合将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近代哲学史上,“自我”论不仅仅是一个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与实践哲学和伦理学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近代关于人与自身的关系起源可追溯到霍布斯,后经笛卡尔、贝克莱、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把“自我”问题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到胡塞尔现象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至今仍然是哲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肇始于对“人学”问题的思考,伴随着这一问题而出现的“人性”“新启蒙”等概念,标志着人文主义理论思潮的形成。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一些源自西方的诸如身体、事件论、思辨实在论以及物性论等新概念的翻译和引介,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中的人文主义逐渐为后人文主义所取代。如果从文艺理论演绎的内在逻辑来看,从人文主义到后人文主义的转变,也可视为从人与物主客二元对立的建构论(语言论),转向人与物交融互通的物性论(反语言论),并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新变提供契机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吴文 《社区》2013,(4):54-54
公交车刚到站,人们便一拥而上;银行发国债、超市促销,总有人天不亮便跑去排队;市场上一有商品短缺的传言,大家便开始抢购,如“非典”时抢醋,日本“核泄露”时抢盐;就连在国外购买奢侈品,国人也是排着大队抢着买……这种“抢”的心态,随处可见,似乎已成为国人骨子里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招聘会一律不放过,面试机会一概不错过,但真正到了签约的时候,很多毕业生又是“一停二慢三通过”,总想着也许下一家公司会更好。这样犹豫不决的心态让不少毕业生失去了大量机会,也让很多用人单位普遍感到头疼。  相似文献   

19.
一元港币,若用于内地市内电话,只可打几分钟,而在香港,只要投进一元港币,就可以打任意长的港内电话,“煲电话粥”也由此而来。国内友人一到香港,就用投币电话联络另一位久别的友人,一聊就是40分钟,声称“好痛快”。 内地人赴香港,也曾经闹过这样的笑话:打电话找香港的朋友,朋友不在,其母亲说“等我女儿回来再找您‘煲电话粥’”,内地人赶  相似文献   

20.
证书是求职者就业的资本,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依据,也是学校和培训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供持证人工作能力的一种书面“保证”。因此,证书历来就是人才求职的“敲门砖”和企业聘用人才的“鉴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