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网络舆情生态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态系统,系统内舆情主体因素、舆情客体因素及舆情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发生着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互动。研究从“生产——传播——消费——分解”四个关键节点来解构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生产动力驱动网络舆情的酝酿生成;传播动力推动网络舆情的扩散升级;消费动力拉动网络舆情的集中爆发;分解动力催动网络舆情的消退与转化。这四个动力节点是探究网络舆情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重中之重,也是有效化解舆情危机、实现网络舆情生态治理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对非主流语言人才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引领作用。基于非主流语言人才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基本要求与实践驱动分析,文章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非主流语言人才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并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探讨非主流语言人才增强文化自信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价值,为高校加强高层次语言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际传播是一种跨越国界、文化界的信息交流活动,由于文化差异性所决定的语言和非语言传播方式的差异性对国际传播形成了一种阻碍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语言的差异、不同国家和种族不同的非语言传播方式,探讨其对国际传播的阻碍作用。 1.语言传播差异的障碍语言是人类传播的一种媒介物。从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这种意义上说,语言本身是人类沟通与理解的一种有益的、且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这种观点只是针对一般性质的传播而言,假如我们将语言应用的范围扩展到跨文化、跨国界和跨种族的传播层面上,我们就会发现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因为语言的差异变得几乎不可能了。虽然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4.
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危机事件的扩散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传播前置性、情绪感染性、主体多元性、即时交互性和事实模糊性六大特征。传播动力研究是探究这些传播特征动因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此类研究偏重系统性的宏观描述,缺乏精确性的微观分析。文章以微博上热议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提出“信息—价值”传播动力模式,从微观层面具体解释社交媒体危机事件如何维持其独特的传播特征及连续的高活跃度,并将此模型发挥效用概括为三点:第一,情感共振导致的“群体极化”引爆舆论炸弹;第二,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用户靠自我价值观评判事件而非真相;第三,危机事件中新信息的输入往往伴随着利益的角逐。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普遍具有考试情结,这是中国的教情和学情。这种考试情结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短时期内想改变几乎是不可能。堵不如疏。构建具有内涵式发展动力的外语水平测试体系将充分发挥测试的正导向作用,激励学习者自觉成才。该体系强调的是对受试者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外语能力的增强两方面的引导,框架包括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思辨能力三个层面的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当代汉语的一些语言特征逐渐在英语中显现。汉语对英语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词汇语义层面,也出现在词法句法层面。语言接触理论可以解释其成因和内在机制。汉语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激发全社会的力量继续推进改革尤为重要。因果链条上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改革的动力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动力系统。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部根本和直接动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动力、实践主体动力、上层建筑的拉动力四个层面对改革的动力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对于处理当下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有着极大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我国劳动关系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动力机制是改善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途径.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了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要素;根据Schwartz的三圆模型,从经济、道德、法律制度三方面探讨了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来源;通过相关动力要素与来源的特点,构建了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模型,并对动力机制模型的运行及调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经典作家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论述。但是,他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探讨都是根据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进行预测或逻辑推理而得出的,这些结论基本上都停留在生产关系动力层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苏东剧变,  相似文献   

11.
大学时期是个人进行创造的最佳年龄的前夕或初始阶段。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创新动力的内、外部因素的分析 ,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为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寻找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绩效存在着多种因素,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学习者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搞好教学。对北京联合大学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4项内部学习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及其生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语言磨蚀机制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磨蚀研究语言技能的丢失和衰减,在欧美已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研究语言磨蚀产生的机制和磨蚀模式对于提高语言保持效果意义非凡。对语言使用者而言,语言磨蚀产生的内部因素包括使用者的语言态度与学习动机、文化程度以及与目的语接触的频率;语言磨蚀产生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目的语文化氛围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干扰。语言磨蚀在程度、分布、速率和顺序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语言磨蚀的内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着语言磨蚀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语言风格是人的风格在语言上的一种体现,也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内在和外在最高层次的反映和表达,是"成于内而形于外"的结合。新闻发言人语言风格的形成有主观、客观两方面原因。风格要素往往是综合到一起影响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当前工程教育改革受到内外变革驱动力的推动。在传统工程教育中,技术对人的控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故回归“人”本身成为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在驱动力;新工业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以及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又成为工程教育发展变革的外在驱动力。这种内外在驱动力又促进了工程教育的范式转换,即内涵意义上国际实质等效的“新工科运动”的兴起。基于以上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外在诉求,通过对比欧林工学院与天津大学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两所高校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式教学方法以及过程性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特色,提出了兼顾家国情怀与个体发展、促进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构建多元主体的过程性评价机制等推动新工科教育再深化的关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部分,外部动力主要为消费拉动力、市场导向力、政府引导力,内部动力主要为企业利益向心力、融合要素渗透力、技术创新推动力。在上述动力影响下,企业层面,以单双向视角,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两类企业协同化的融合模式;集群层面,以内外视角,构建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融合模式;区域层面,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区域产业联盟的融合模式。基于此,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交际工具。英语是学习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国际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及自身文化程度高低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证明中西方文化有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英语词语运用等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涉及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也包括自然环境和生存的外部条件。因此,增加学生对文化概念的广泛理解和掌握,并通过文化导入,对文化内容作必要的取舍,才能揭示英语词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国际商务沟通中模糊语言的应用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常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必须准确运用语言 ,以免对方误解。然而 ,恰当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 ,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 ,能够起着积极的沟通效果 ,如 :表示礼貌、实现自我保护、体现对方立场和内部激励等。本文在分析模糊语言所起作用的基础上建立模糊语言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应用模型 ,以提高沟通技能  相似文献   

19.
博士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博士研究生的科研驱动力主要有学术职业目标、对研究的兴趣、高水平成就和学术价值判断等内在因素以及学校和院系的科研要求、导师指导和要求、助研津贴、实验室条件、学术数据库建设、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外在因素。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要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举措,蕴育和激发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动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受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影响,却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性,且师生的自主性受到限制,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EIL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各种变体,二是建立多维文化视域,三是培养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