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问题,是关于教育史学科基本面貌和总体面貌认识的问题.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教育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和成熟程度.由于"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形成中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有不同的认识.根据目前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水平,当代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可以概括为:(1)以教育活动史、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为主要内容的具体教育史学研究体系;(2)以教育史学史、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教育历史哲学为主要内容的抽象教育史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教育史学研究均以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为研究对象,忽视了对教育过程中人的活动的研究,使得教育史学研究由于缺乏教育活动史研究这一前提,变成了一门“只见物不见人”的学科.教育活动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各种方式参与教育过程并进行互动的历史,是影响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过程的关键性因素.教育活动史是起源、前提和基础,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是派生物和结果.因此,研究教育史,必须研究教育活动史.教育活动史的研究应该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逻辑的思维解读历史的文本,用翔实的史料还原过往的教育活动,用叙事的语言构筑多彩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史学研究面临学术发展危机,如何继承发展,是摆在教育史学界同仁面前的重要课题。张斌贤等认为,应"重新认识教育史研究的学术性学科定位,重新确立学科的多元化目的,探索多元的学科方法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学科知识体系建立的基本学术问题,以重建教育史学科"~([1])。这样的观点成为教育史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助推手。基于教育史学的学科危机,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新著《创新与建设:教育史学科的重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站在重建学科体系的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的话:以往我国教育学界教育史研究的取向是思想史或制度史,即所谓"二分教育史观"。2008年,周洪宇教授提出了"教育活动史"的研究取向,旨在揭示教育的原生态场景。由此,教育活动史与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分教育史观"开始进入学术界的视野。之后,学者们通过著书立说等活动,积极开拓教育活动史研究新领域,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本专题选用的两篇文章,分别从两个方面呈现教育活动史研究的新视野。周洪宇、刘训华的《论教育生活史的学术  相似文献   

5.
史学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提出来,始于1920年李大钊编印并讲授《史学思想史讲义》。白寿彝先生最早将史学思想史作为史学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对其研究对象和意义、与史学史和史学史其它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作了重要论述。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的成果,它对人们进一步探寻史学思想史学科建设、揭示中国史学思想史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期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逐步形成并获得较快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在史官、史家、史著及修史制度、断代史学史和史学通史、史学流派、史学思想史以及中国史学史的起源、分期、特点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该时期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突出特点是 :教学带动科研 ,教材建设促进学科建设 ;重视当代史学史总结 ;重视历史观和史学思想史研究 ;勇于立说 ,敢于批评。存在的主要局限有 :关于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 ;政治立场和学派之争产生消极影响 ;与历史学其他分支学科和中哲史、文学史的发展成就相比 ,中国史学史稍显逊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与结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话题。历代法律史学家建构的法律史学科体系,向我们展示了法律史学研究的真谛。法律具有调整社会、控制社会的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法律史学以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宏观体系,微观探求中国法律史学科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教育史研究经历了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来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奠定了教育史学科的基本体系 ,第二次研究高潮是恢复性的 ,促进了教育史学理论的发展。在第二次研究高潮中 ,研究者只有提高理论素质 ,突破历史、教育学科界限 ,从历史学走向社会学 ,教育史学科才能真正取得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活动史多维视野是教育活动史未来的发展目标。它主要通过借鉴母体学科史学的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予以实现。通过日常史学、历史人类学来把握教育活动主体的日常教育活动,而身体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再现了教育活动主体的内心和声音,大众史学则实现了为民众写教育活动史的宗旨,它们共同促成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人民性;通过图像史学、形象史学、影视史学把握的生动感官符号,促成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形象性;通过计量史学的量化数据和精密统计,实现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科学性;比较史学通过思维扩展则落实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全球性、整体性。可以说,教育活动史的多维视野最终促成教育活动史研究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英美教育史学是在变革中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受教育史研究处境变化的影响以及英美主流史学理念变革的驱动,20世纪英美教育史学的研究取向,先后经历从辉格教育史学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文化教育史学的转换.这种教育史学研究取向的转换,是英美教育史学者适应学术生存环境变化做出的与时俱进的调整,结果是为英美教育史学的创新与繁荣开辟出新的路径.科学认识和把握20世纪英美教育史学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教育史学的创新与变革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活动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各种方式参与教育过程以及互动的历史,是影响人们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过程的关键性因素.教育活动史主要以历史上感性、实在、具体的教育活动的发展以及演变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它作为一个崭新研究领域,应当建立全新的研究范式,即追求全景式总体史的研究宗旨;以民众的教育生活为研究重点;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研究取向以及树立地上与地下、史学与文学、书面与口述三结合的大史料观.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哲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发生来看,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包含与孕育、独立与初创、争鸣与繁荣、转折与回归.每一次教育哲学的发展都有着哲学的深刻背景,实际上哲学在方法论上为教育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既是受哲学的直接影响,也是教育活动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情感史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参与者自身经历的事件,洞悉其情感表达,并解读他们情感体验背后的历史意义。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开展情感史研究能转换教育史学研究范式,推动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价值;强化教育史鉴今功能,给教育情感以历史观照;顺应国际史学发展趋势,拓宽教育史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开展情感史研究,应以学校和家庭教育情感史为主题,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大教育史观,注重记忆、回忆录、自传、书信等史料的搜集,采用教育叙事和口述历史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公平是人类世代永恒追求的主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以教育公平的内涵为出发点,将制度作为衡量不同时期教育公平发展的标准,从文化、人文、道德层面对教育公平进行展望,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进程、推动教育实践改革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1913年6月,美国教育家孟禄来华之行是实用主义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首次传播的标志.在孟禄的直接影响下,黄炎培发表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第一次实用主义教育热潮,开启了近代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新篇章.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所以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既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的历史内在需求,也来自于实用主义自身内部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评价发展历史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古代的教育评价(606—1905年)、近代的教育评价(1905—1949年)和现代的教育评价(1949年—)的发展历史,从古为今用的视角进行了简要述评。中国古代教育评价的现代借鉴意义主要是追求教育公平、追求科学化、追求多样化,中国近现代教育评价是在曲折徘徊中发展的,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史编纂学是一个长期受到教育史研究者忽视的领域.教育史学科自创建以来,在教育史编纂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编纂意识缺乏、编纂类型存在"教科书化"的倾向、编纂体裁单一、编纂类例采得到足够重视、编纂程序有待改进、语言表述有待提高六个方面.教育史编纂学应借鉴历史学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史编纂的类型,即教育史著作的分类;第二.教育史编纂的体裁,即教育史著作不同的编写形式;第三,教育史编纂的类例,即在编纂过程中对成果处理的原则与方法;第四,教育史编纂的程序,主要研究编纂程序的基本模式、基本原则和方法等;第五,教育史论著的语言表述,主要研究教育史论著语言表述的要求、标准或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兼容的优先领导--土家族古代学校教育史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特殊的地缘条件 ,使土家族文化对汉文化的汲纳 ,成为其文化兼容的最重要的方向 ,而这种兼容具有导向意义的优先领域就是教育 ,尤其是学校教育。一部由巴人时期、羁糜时期、土司时期和改土归流后封建统治时期四个阶段构成的土家族古代学校教育史 ,就是一部土家族与汉族文化互动、特别是土家族文化对汉文化汲纳兼容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历史人物是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关注的是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的历史人物,而对于各个教育发展时期普通人物关注的不够,缺乏“平民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同时也不利于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因此,应该从研究的方法、思想以及模式上对教育史学科进行深刻的反省,努力克服这种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