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文学中的超文本文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信息科技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文网络中超文本文学的分析,揭示其具有的鲜明的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即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和网络对诗学的后现代价值解构,就是这种逻辑关系的耦合方式。前者表现为:网络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祛魅"模式,浸润着后现代文化的知识态度;网络文学的消解中心话语模式,坚守了后现代的边缘姿态;后现代主义的平面化理念与网络文学无深度的游戏规则之间,也有着文化逻辑的同构与并置性。后者则表现为:网络化的欲望写作以自况性展示价值替代诗学深度的膜拜价值;网络对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演绎如游艺化、超媒体、超文本、链接修辞等,造成了对宏大叙事的能指飘浮和理性逻各斯的消解;网络作品对文字书写的淡化和对图像感觉的强化,抽空了艺术审美体验的心智基础。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伊哈布·哈桑是后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主要探讨他在后现代论争中对后现代主义所做的贡献.哈桑对后现代主义概念颇有意味的界定,对后现代主义本质特征的独特诠释,对后现代状况的深刻理解至今仍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典型特征,使作品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包括两个部分 :后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文章分析了后现代性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各自特点 ,指出后现代性电影是电影游戏 ,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游戏电影 ,中国电影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后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对《庄子》的后现代阐释,可以给下列观点一个有力的佐证:虽然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特定的范畴,但后现代精神(强烈的否定和虚无主义)却并非只限于一时一地。它是人类历史中经常出现的短暂存在,在当今时代,它必然被新理性主义所代替。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文艺思潮之一,是信息社会、新技术革命和帝国主义晚期的产物。后现代主义孕育于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和法国的60年代,70年代达到巅峰,倡导一种思维方式的多元性、开放性、创造性。然而,由于后现代主义并没有统一的理论模式,近几十年间对后现代主义的争议可谓此起彼伏,其中,法国著名学者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德就是这场论战中的一位斗士,《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就随后应运而生,成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启蒙之作和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蓝本之一。有鉴于此,本文将尝试通过对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进行内涵框架上的解读,以凸现其思想的深度及意义。①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乔纳森·弗兰岑的第四部小说,它既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又尝试加入后现代元素,将自由表达得恰到好处。在荒诞、多元的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弗兰岑回归到现实主义传统,但这种现实主义又融合了后现代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思潮西学东渐,来势汹汹,波及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如今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思潮它已逐渐式微。进入21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研究虽然比不上20世纪末那样"热门",但它在中国的影响却没有减弱,而是悄悄催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结合中国实际,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异质的平等观"作为一种核心思想,贯穿于后现代主义始终;而"后现代思想批判"和"后现代生活"是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两种基本状态。文化领域上的广袤性、理论体系上的零散性和历史时间上的交叠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审视后现代理论景观的多棱镜─—评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张辉王岳川、尚水主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3年重印;属北大“文艺美学丛书”),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审视后现代社会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理论景观的多棱...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具有反诗意性,具体表现在网络技术带来的超文本性、交互性和多媒体性等特性中,也表现在网络文学的修辞手段以及欲望化叙事等方面,网络文学的"诗意"更多是一种"后现代诗意"。  相似文献   

12.
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影响了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 ,也由此出现了一批后现代社会理论家 ,福柯便是其中之一。福柯与一般的后现代理论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独特的研究视角 :知识考古学。本文即以他的《知识考古学》为基点 ,阐释知识考古学的基本含义、基本原理及其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引入中国已经十余年,对它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更多的人是从它的解构层面、游戏层面来理解,为当下流行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文化潮流寻找理论依据;却忽视掉了后现代思潮中深入历史肌理,召唤被压抑的声音,重新建构历史话语的建设性向度,也同时忽略掉后现代思潮在方法论层面上的理论建构。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文本,让我们重新认识后现代主义的另一个维度,许是更为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的姿态是反叛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呈现出一种狂欢、非理性和不确定的景象.就其实验性、激进性、解构性而言,是对西方现代性的一种"反叛",但实质上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巅峰状态,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后现代艺术作品在注重技巧的精深细腻方面,与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早已来临,它不仅已经越来越引进西方和东方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且中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化上的影响作出恰当分析。本文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更多地应当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本身去理解和把握,不要附加给很多评论者的主观意志。实际上,“后现代性的悖论”就生动地写照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消解现代性的渴望、一种现代社会自身悖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后现代文化引领着后现代主义的变迁。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后现代文化逐渐暴露出消费主义、创造性与拼凑性、多元性与差异性、批判性与继承性的发展困境。后现代性代表着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甚至颠覆,后现代文化的最终归宿在于终极的人性,它的发展困境显示了时代文明的缺陷与不足。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技术的发展理应回归人性化,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最终都应皈依于基于人性要旨的文化伦理立场。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既是历史上最复杂的文化思潮,也是特定的历史状况,它同时具有激进、建设和庸俗三种形态.后现代主义反对追求"普识性真理", 认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关注意义和公平;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继续与重写,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辩证的统一.它促进了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完整把握,促进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倾向的积极化.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 ,它具体体现为当代西方文化的非中心性、平面性、商品性、复制性、大众性等特征。立足于对当代西方文化的这种价值判断 ,后现代理论家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消极性的文化 ,是体现后现代文化精神的主要文化形式。这种观点影响了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研究 ,本文批判了认为中国产生了后现代主义、中国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这两种错误的观点 ,并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小世界》是英国著名作家戴维·洛奇的一部重要小说 ,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方的《围城》。对于大部分文学批评家来说 ,因其涉及到了形形色色的文艺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泛性论、解构等 ,因而将之誉为是一部“后现代”的力作。然而 ,笔者认为 ,它既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 ,也是一部有着很强的“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 ,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结构布局和人物塑造等方面上。事实上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因素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这部小说别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家族中不可忽视的一名新成员,现已摆脱雏形,越过草创阶段,表现出生机勃勃的亮丽景观。但是当我们回望网络文学便会发现它与生俱来地伴随着游戏审美色彩。在文学观念的层面上,网络文学的游戏化倾向是不是网络文学的审美特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和互联网的特性铸就了网络文学的游戏审美特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文学创作的。网络文学游戏审美不但是它自身的特质,而且让文学回归了它的本质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