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集中体现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生态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环境保护等生活实践的人民立场和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基本认同再到向前发展的较复杂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关于发展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研究生态问题的著作,但是他们在阐述自然观、实践观、社会形态观以及科技观的过程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为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供了科学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当今时代,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6,(1):93-97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总根源,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则加剧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基于此,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就必须改变社会关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伦理价值观;必须变革个人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需求观、消费观和幸福观。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也有自己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重建的理论范式,坚持社会劳动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核心地位,并把自然、文化和技术纳入其中;倡导整体人类中心观,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主张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和谐价值观,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主张生态原则优先的实践观,强调建立一个"可以承受的社会"。这对当代全球问题和人类如何走出发展困境问题进行了哲学思索和探讨,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提供了新视角。但同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没有彻底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导致了其在逻辑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观秉持自然向人而生与人向自然复归的双重意涵。这种人与自然辩证互动的双重意涵,为整合与超越生态中心主义把人还原为普通生物和人类中心主义以利益为圆心规定人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与视域。承接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观思想的内在动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超越了外来话语体系渲染的“自然人”与“利己人”的形而上学割裂与对峙,在对人与自然非合作性博弈的自觉矫正中,凭借实践的上通下达,牵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与联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创立的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并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当代新形态。通过作者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梳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生态文明新理论从学界马克思主义视野,进入政界马克思主义视野的历史轨迹,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观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本身的认识,主要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主要内容的研究;二是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出发探讨其当代启示,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启示;三是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间接性生态观的逻辑推论与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生态观不同于当代西方学者的"直接性生态观",但是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推论和演绎出马克思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因为是逻辑推论和演绎出来的,因此应该称为"间接性生态观"。根据逻辑学推论法规,可以推论出: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不是问题"的问题;马克思讨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抽象的一般关系";人类可持续生存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可以演绎出关于生态观的三个定理:人与自然的否定性同一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结构前提;人为自然界确立生态界限;人对"物"的普遍占有是生态界限的生产方式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保的女权主义的产生及其意义是权利与承诺,其终极目的与理想是争取社会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生态环保的女权主义有着独特的理性思维和全新见解,其逻辑方法论是从英雄的伦理到全面完整的伦理学。作为创建和谐文化的思想理论,生态环保的女权主义在理论与实践各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外交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学术界虽然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角度阐述生态外交的思想,但是还鲜有学者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来指导中国生态外交的战略构建。面对传统发展观背景下的生态危机和人类发展困境,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从方法论和理论思想的高度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生态危机与人类发展困境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个思想流派,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对生态困境的新思考。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方面,反对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寻求一种适中的中间状态,即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延续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生态批判只是出发点,重点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将其视为引起生态危机的终极根源,从而以生态社会主义取而代之;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既有传承和延伸,又有批评和曲解,需要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生态文明全面而自由地实现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与自然的片面对抗,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和完善性,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离开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建设高度发展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反映了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它提出一整套维护生态平衡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方案 ,为 2 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西方“深绿”思潮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看作是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破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确立以“自然价值论”和“自然权利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才能解决生态危机。西方“浅绿”思潮在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作辩护的同时,对近代强式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做了必要的修正,最终形成以“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西方“红绿”思潮中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则批判现代性价值体系本质上是一种漠视人类之外的存在物的价值和利益的人类中心主义,由此必然导致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扭曲和生态危机,因此应当以承认自然存在物的内在价值为前提,展开共同体价值观培育的有机教育。“红绿”思潮中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是在批判“深绿”和“浅绿”思潮所主张的生态价值观的基础上,重建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但他们与“深绿”、“浅绿”思潮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重建的两种价值观始终是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批判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更高的一种文明形态。该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唯物观对解决当代人类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生态文明哲学的思考,有利于人们在伦理价值层面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生态维度。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发展,它还提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协调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破除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走循环化发展道路,构建生态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冲破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价值局限,通过生态文明的意识教育,生态文明的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在人类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满足于人对自然的无情的征服,而忽视了滥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在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深入探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器乐艺术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多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体认、相互依赖的内在关系,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性的体现,也是分析中国器乐演奏艺术生态美学意义的基础。中国器乐艺术的生态美学意义是从两个层次体现出来的:首先是乐器的质材选取、演奏方式方面体现的人与自然的相互支持;其次是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良心     
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特点,要求人类用生态良心提高内心生态意识的自觉,形成一种崭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生态良心作为人类自觉形成的一种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影响着人类的生态道德观念,指引着人类的生态道德实践。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反思是人类对自身生态行为的检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是导致生态良心困境的理论根源,而道德相对主义则成为生态良心的行为羁绊。生态良心内涵的外在表现,在伦理上为生态道德提供标准,在价值观上体现生态文明理念,为人类突破生态道德的瓶颈提供方向。培育生态意识、汲取文化智慧、践行生态道德应成为生态良心素质提高的指向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