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复杂性和开放性的局面,出现了苏联、中国和西方三种形态,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差异性和对话性共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发展.而多样形态的形成除了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外,还需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加以探讨,这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新视角,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首先,马克思主义同各国文化的结合,必然促进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新发展;其次,多种形态美学、文艺学的对话必将给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发展带来活力;第三,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研究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视角,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去阐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就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关注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重视读者的积极参与,新闻学则是以实用为目的,往往借助文学的叙事手法诱导受众阅读,接受美学与新闻学在很多地方相契合。20世纪西方接受美学视界下的期待视界,视界融合,隐含的读者等观念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播主体,媒介改革与新闻创作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苏联实践派美学的引入而在我国开始并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不同于以往的一切美学,就在于把实践观点引入美学研究,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点和思维方式,为我们看待美学问题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界。尽管实践论美学离它所要达到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审美心理学、审美文化学的研究都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并与之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前进而不至于再走回头路。这种综合研究就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实践美学如何向纵深发展——张玉能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实践美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至今大约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的实践美学主要的成就在于初步形成了美学体系的框架,树立了最关键的美学命题,在美学大讨论中脱颖而出.第二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巩固发展时期(20世纪80~90年代).在这个时期,随着中国哲学界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入讨论和研究,实践美学的研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导潮流.第三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创新时期即新实践美学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观点、方法涌进中国,逐渐形成了一股"超越"实践美学的"后实践美学"流派.面对着这股潮流,一些坚定主张实践美学的美学家,一方面应对"后实践美学"的挑战,另一方面调整实践美学的体系,努力完善、深化、修正实践美学的体系,出现了一股实践美学的创新热潮,产生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以实践美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表明:(1)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根本保证;(2)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丰厚基础,离开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传统美学的根基,中国当代美学既不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美学,也不可能发展成为真正当代的美学以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3)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西方美学的引进和中西美学的融会贯通;(4)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在中国影视艺术中遭遇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接受美学的观点与影视批评的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接受美学的三个角度--效果价值评判、审美期待视界和本文召唤结构出发,分析接受美学在中国影视艺术中遭遇的尴尬,指出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影视艺术自身的尴尬.  相似文献   

6.
郭因的绘画美学思想、技术美学思想和绿色美学思想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其美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历程.绘画美学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为逻辑起点,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主流形态为理论红线,宏观地阐述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其美学思想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与创新性;技术美学思想立足于现实,肯定了技术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开辟了新的美学研究之路;绿色美学思想是郭因比较成熟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既有了严谨的学理性,又具备了完整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形态上说,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本人关于审美、文学、艺术的论述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而从现实形态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美学是这种世界观的一部分,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美学又是后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根据某种知识框架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解和重建。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有四种理解与重建路径,即:以恩解马、以苏解马、以西解马、以马解马。它们各有侧重但均有局限。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解与重建方面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首先,理解与重建的对象应该超越传统视阈,把马克思所论及的美学问题当做一个由问题、准问题构成的"问题系",拓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对象与领域;其次,要达到理解的创造性,即当代视阈与马克思的视界融合,不仅需要以当代问题与马克思本人的美学问题、准问题、问题系进行对接,还需要勘察马克思考察问题的方法论及其现代转换的可能性,以及应用现代学术方法包括美学方法对马克思的美学问题进行新的透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境美学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起步,进入21世纪才逐渐兴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环境美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整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美学理论自身的研究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环境美学评论与应用的研究一方面使环境美学理论在评论中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环境美学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第三,环境美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使环境美学具有理论生发点,使其产生活力.这三个方面是对以往环境美学研究的总结,从中我们也可对未来环境美学研究进行借鉴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论美学形态     
美学形态是美学思想的基调,受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在某种美学形态下形成的美学观点是很难说明其他美学形态下类似的美学现象的.因此,要研究各种美学现象首先必须考察其所属的美学形态.中国历史上迄今共存在五种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10.
康德美学,它展现的形态,要而言之有二,一是知性形态,二是德性形态。康德思想的价值归依.是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美学的德性形态,在价值和地位上,已明显压倒知性的形态。回到中国文化,康德的德性彰显,方能找到知音。依此,中国的美学,它舒展的形态,也必是德性的。开掘出潜藏的学科形态,是康德美学的中国接受取得的重大收获,也是对康德的接受变得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的审美文化研究的兴盛与全球审美化浪潮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现代美学危机的回应,是中国学者试图走出美学困境的一种努力。现代美学的衰落催生了审美文化研究,审美文化的勃兴又使美学的转型成为可能。美学从以艺术为中心转而面向生活世界,从追问美和艺术的本质转而探求审美文化与非审美文化转换的机制,从普遍性的抽象思辨转向具体现象的形态学分析。美学的转型是美学研究对象和美学基本问题转换的结果,但美学的哲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2.
当代审美视阈下的中短篇传记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短篇传记文学以其实绩证实了它对传记文学审美领域的新拓展,形成了鲜明的审美特征,满足了读者大众的阅读期待,给人以多样化的审美享受。这与许多传记作家对独特形式的美学追求,向个性化写作迈进的努力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美感理论研究中,代表中国美学研究主流的新实践美学在美感研究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超越了传统的美感理论:第一,在研究思路上,克服了反映论美学循环论证和旧实践美学局限于美感源于物质生产实践这个单一纬度的缺陷;第二,在实践和美感关系的认识方面,强调只有自由创造性实践才是美感之源;第三,在实践向美感转化之途中,肯定审美意象的中介作用;第四,在主体感受方面,肯定美感是对主体有价值的满足感、愉快感、和谐感和自由感。  相似文献   

14.
新实践美学和实践美学的审美发生理论都是以哲学方法取代科学实证方法,消解了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意义;都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以意识性的哲学概念为物质性的审美发生的原点;都将现代人类的知觉混同于动物的知觉,不能解释为审美所必需的形式知觉力的发生和作用.认知科学美学认为:审美发生要以人类智能的高水平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现代人类特有的形式知觉力的形成为决定性的主体条件.审美情感、审美价值、审美属性都依据这一条件而发生.  相似文献   

15.
西方当代美学对审美意识形态的研究已经有相当深度.伊格尔顿、阿尔都塞等人为此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沿袭于马克思主义一个哲学范畴——"意识形态"的研究,"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入就更具有现代意义.审美人类学提出"审美制度"是对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的澄明和阐发,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探索和解答.  相似文献   

16.
In the context of consumer culture, consumer aesthetics highlights the economic dimension and the daily aesthetic cultures. The new aesthetic proposition has its own limitations and rationality.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aesthetic non-utilitarianism and aesthetic self-discipline, consumer aesthetics integrated with culture and economy deeply can bring self-expression, self-improvement, and aesthetic value to the individual. Consideration of consumer aesthetics is a logical necessity and realistic academic inquiry in aesthetic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兴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即北京麋鹿苑,又称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在自然景观建设、科普设施建造、人文理念传播、科研工作实施等各个方面展示着美学的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运用美学的原理和理论探讨麋鹿苑博物馆在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美学价值:通过适宜麋鹿生存的环境建设,营建郊野公园的生态氛围;通过历史建筑风格及深入挖掘麋鹿文化内涵等,营造历史文化氛围;通过多种科普互动教育形式,传达美学信息,使观众产生审美愉悦;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对博物馆展示主体深入研究,构筑科学美和技术美。从麋鹿苑博物馆展陈、展示形式及内容等方面,探讨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它暗含了作为人生意义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内容,而这一意义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梁启超关于"趣味"范畴的界定是在现代性兴起后新的文化和心性结构下作出的,他所谓"趣味"具有支撑人生意义的内容,因而成为现代"趣味"范畴意义转折的开始。而在朱光潜那里,趣味范畴融合古今和中西的意义,"趣味"理论实现了综合之后,开始向现代美学范畴转变。  相似文献   

19.
作为媒介生态学派的奠基人,伊尼斯提出了口语、文字、印刷和广播等四大媒介形态。这不仅启发了之后的媒介研究,也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口语媒介可以激发审美个性,提高人的综合审美能力;文字媒介隐藏着对审美的内在否定,使审美偏向视觉器官;印刷媒介带来标准化审美,使大众的审美日渐趋同;广播媒介带来审美的幻觉和娱乐化倾向。对伊尼斯四大媒介形态具有的不同审美趣味进行探讨,可以使我们充分理解当代多媒介生态下审美趣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诸多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论及的是旅游审美 ,而非旅游美学 ,应归属于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范畴。以美学研究对象为参照 ,旅游美学应合理地理解为主体动态生命美的本体研究。它是生命美学的丰富、扩展和延伸 ,也是生命美学的具体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