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唐代文学是河南省文学学会古典文学组今年的研究重点,为了配合这一研究活动,我们辑录了这个材料,以供参考。 一、文德皇后 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长孙无忌之妹,太宗李世民的皇后。生卒年均不详。《全唐诗》收诗一首,载第五卷第51页。 二、上官昭容(664——710)名婉儿,上官仪的孙女,陕州陕(今河南陕县)人。开元初曾编录其诗文集二十卷,已佚。《全唐诗》收诗三十二篇,载第五卷第60——64页。  相似文献   

2.
赵城金藏考     
藏经即佛经。分经、律、论三藏。据《开元释教录》所载,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早在汉朝就传入中国,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经历代翻译和中国佛教徒著述,到唐代开元年间,已有一千多部,五千多卷大藏经。其后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弘法大师是日本平安朝前期的一位高僧,曾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留学约二年,回国后开创真言宗,著书立说,为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和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建树了不朽的业绩。 弘法大师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功绩是卓著的,其影响远不止于佛教领域,对日本的文学、语言、教育、书法、绘画、建筑、雕塑、产业等方面都有贡献。不仅在日本的史籍中有大量的记载,而且在中国的《旧唐书》、《新唐书》、《贞元释教录》、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自1899年我国(指日本)开始对日本神话进行现代研究以来,日本神话之比较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一个领域。但是,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样的整理于八世纪的日本神话与海外神话传说进行比较时,是有许多问题的。既有《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样记录于古代典籍的,也有口耳承传直到近年才得以采集的;既有日本附近的、又有遥远他乡的。当然这就有许多问题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5.
《大唐开元礼》是复原唐令所依据的最基本的文献之一。当它的记载与其他文献存在差异时,首先应当综核《开元礼》的不同版本,由此确定这一记载本身是否存在讹误或缺省;其次则需考虑《开元礼》所载制度并非仅限于开元七年的立法,还融入了开元二十年成书之前的新制,而且《开元礼》的《序例》与五礼仪注对于新制的吸收并不同步,同书的两个部分之间存在矛盾性的记载。此外,开元七年至二十年间颁布的新制也没有全部体现在《开元礼》中,即使是标有"永为常式"等字样的新制也可能随时被废止。这些都为此前的唐令复原成果带来了若干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原始文献《进士登科录》,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和消亡的过程。明清时期的《进士登科录》源于唐代前期的《进士登科记》。唐大中十年(856)宣宗敕令"仍仰所司逐年编次"为始,标志着此后真正意义上《进士登科录》的产生。宋、元之后历代都重视《进士登科录》的编刊。关于登科录起始有两种常见错误说法:其一,自咸平元年(998)孙仅榜始。其二,自崇宁二年(1103)霍端友榜始。此外,"金花帖子"即榜帖,并非如傅璇琮先生所言"类似后世的‘题名录’"。  相似文献   

7.
黄仲则佣书四库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四十年 (1775 )冬 ,2 7岁的黄仲则北上抵京。次年四月献赋津门 ,考取二等 ,旋开始五年佣书四库生涯。《两当轩集》中仅有三处语及此事 ,皆为极简单的概括。仲则未详述此段生涯 ,后人遂生出许多似是而非的提法。赖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使对仲则佣书四库诸问题的澄清及进一步梳理成为可能。一、身份。黄逸之《黄仲则年谱》(下简称“黄谱”)四十一年 (1776 )条云 :“先生遂得校录四库馆。”“校录”一词 ,语颇含混。馆中总校官、分校官及誊录生皆可称“校录”。乾隆帝于四十一年 (1776 )五月二十六日有谕旨 :“…  相似文献   

8.
据俞泽箴的遗作<日记>手稿,陈垣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所说的"尽阅馆中所藏,日以百轴为度,凡三越月,而八千轴毕"是他以馆长的身份,给京师图书馆"写经室"布置的任务,并非他自己亲历亲为.同时,陈垣派人录副结集<敦煌劫余录>的时间最早应该是1925年秋冬时节,而绝非他所说的1924年.  相似文献   

9.
唐"开元通宝"钱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由于有的"开元通宝"钱背铸有一仰月纹,历史上不少学者对其来历进行了探究,大多以为是铸造"开元通宝"前,向皇帝呈送蜡样审定时,由某一皇后所掐指甲痕造成的.但是,经对文献记载和铸币工艺程序梳理、分析,"开元通宝"的仰月纹与指甲痕无关.根据唐以前钱币背文和"开元通宝"钱背仰月纹的特点比较分析,"开元通宝"的仰月纹当是一种兼具装饰和炉别的记号.  相似文献   

10.
《群书目录》,又称《群书四录》、《群书四部录》,是中国图书目录学中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也是盛唐文化的一大成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部著作在它成书之日,却被统治者淡化了,未获得本应获得的褒奖。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久悬不决的公案。对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从当时挟杂着政治的文化背景中找出一些原由,以求教于识家。一、《群书目录》成书背景及遭遇历代稍具文化的统治者,都重视图书典籍的整理。自汉以降,成了一种文化传统。进入唐代以后,图书典籍整理几乎每朝都有不同规模的进行,至唐玄宗的开元年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相似文献   

11.
佛经版画源于中国,是中国雕版艺术与印度佛传文化共同浇灌出的一朵奇葩。本文论述了佛经版画的起源,列举历代单刻佛典及大藏经所附版画精品,归纳了佛经版画的内容、形式及艺术特点,揭示出佛经版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2.
支谦译经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之一,支谦译经中有着大量的二字式同义连用,文章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全面地展现出支谦译经二字式同义连用的特点,并且探讨了形成这种二字式同义连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宋代重文教的社会风气、书籍的普遍流通以及士人的提倡等推动了女性群体的阅读.在实际生活中,宋代女性阅读的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佛道经典、女教典籍、家训、史书、诗词文、音乐、诸子小说、医药数术等,其阅读具有多元性、自主选择性及持续性的特点.宋代女性通过阅读,提高了认识社会的能力,并以自己所学作用于社会,为宋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佛典文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续高僧传》作为传世佛经中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的一些语词在词义理解上有的异于诸家经典,除了我们常用的意义之外,在佛经文献的特定语境中还会增加一些新的义项,甚至有的词语用现代意义理解不通,理解了这些字词,对我们了解其它佛经文献和佛教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的“高僧与美女故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典汉译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汉译佛经给东方文化及文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借助于佛经的翻译,而佛经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故事,"高僧与美女"故事,就是佛经中重要的故事类型之一.探讨中韩两国"高僧与美女故事"的佛经渊源,并阐释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民间故事的关联,这对梳理和探索佛经文学,以及研究佛经对中朝两国民间故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露 《兰州学刊》2009,(11):190-193
《创世纪》是纳西族的创世史诗,它是早期经典的代表,对于研究纳西族的历史、语言、文字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对该经典中假借字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经典中假借字数量占总字数的50%左右,不少假借字已趋于统一和固定,成为一种造字法;被借字多为单音节字,也可以借双音节字的一个音节,还有借双音节字来表示双音节词的;被借字表示的多为具体实在的意义,而假借字意义则主要表示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佛经是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东方文化的重要遗产.《杂宝藏经》为一部文学性极强的故事集,在中印朝文化交流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通过对"弃老国缘"、"王子以肉济父母缘"、"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供天神感王行孝缘"、"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等佛经故事与中朝民间故事及小说进行比较,可以探寻和梳理中朝民间故事与印度文化的关联.这有利于佛经与东方文学的关联研究,也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和弘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三国是一个经学式微的时代。与魏国和吴国相比,蜀国经学更见衰落。然而,经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蜀依然存在,并且缓慢地向前发展。通过钩稽现存史料,蜀国经学学者十二人,经学著作十五种;学术渊源既有师承今文经学,也有师承古文经学,还有师承融合今古文之经学;经学特点以今文为主,多元并存;经学发展由鼎盛走向衰微,由一元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9.
汉译佛经不但对佛教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成为中国近代汉语发展的一股原动力。译经伊始,就出现了所谓文质问题。学界倾向性的看法一般认为译经中的文与质实际上是指意译与直译,即译经方法问题。译经史上的文质之争虽与意译、直译有一定关系,而其最关键者乃在于语言上的文与白,以文言翻译则显文,以白话翻译则为质。  相似文献   

20.
六朝佛经翻译的文饰倾向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佛经翻译的发展趋势是由重质实的直译转向重文饰雅正的意译 ,此种转向促成了六朝人崇尚华丽藻采的文学思潮的形成 ,并对四声的发明具有催生之功。佛经翻译的文饰倾向极大地影响了六朝文学的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