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陈述了将个人利己主义选择为一般人类行为假定,其在研究个人与伦理制度之相互作用中的方法论意义。在给出个人利己主义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比较文化和分析效用两个方面,检验了个人利己主义作为一般人类行为假定的可能性。检验得出的结论如下:(1)人的利己动机有其客观的心理学和生物学基础;(2)对利己动机之客观社会效用的不同(积极的或消极的)评价会引伸出不同的经济伦理和制度安排。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只有认可个人利己动机在社会伦理规范中的积极作用和合理地位,才能引伸出保护个人利益、促进自由竞争的制度安排,才能在市场经济秩序建设中采取有效的政府行动  相似文献   

2.
伦理衰退和共同体解体成为后伦理语境下最具时代印记的符号,其利益元素明显多于伦理元素,市场主体明显高于伦理主体,有形的、无形的和个人的、社会的乡土均受到现代文明的挤压而处于悄然消失中,乡土裂变与伦理空白已经成为新时代乡土世界不争之事实。通过想象和寻找乡土社会的“新乡愁”,希望可以唤醒尚未完全沉睡的乡村乡民,重新发掘出乡土中国的伦理式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非政府组织及其伦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管理主体之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富有伦理精神的社会组织,在促进行政伦理、社会伦理、国际伦理、经济伦理以及个人伦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作品展现了师徒伦理关系的多个层面.从简单措置到对师徒伦理关系的有意错置,从单纯的扶助关系到功利因素的无情掺杂进而衍生师徒之间伦理关系的恶性呈现,金庸小说在师徒之间零伦理的极致呈现中,达到其师徒伦理叙事的顶点.师徒伦理措置、师徒伦理错置与师徒之间的零伦理,成为串联这些师徒伦理层面的伦理叙事脉络.  相似文献   

5.
从“宗教伦理与伦理关系的根本颠倒”、“世俗伦理与宗教伦理的有机整合”以及“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内在统一”三个层面对苏格拉底伦理思想进行探寻 ,可以发现 ,苏格拉底伦理思想对当代伦理重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大宗教和伦理传统中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就中国文化传统而言,佛教伦理的思想资源不可忽视。佛教的基本义理及平等原则、慈悲救济观念、戒杀护生理念、明心见性的关怀等佛教伦理观念,丰富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内容。强化了中土道德教化的信仰力量,增强了世俗伦理的约束力。作为宗教伦理,中国佛教以其普遍性、超越性特征在中土传统社会中成为一种有效的劝善化俗之道,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缓解现代危机、增进义务责任等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华顿小说《纯真年代》中,房子是其重要意象,其外观及内部装饰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伦理道德风尚.《纯真年代》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由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价值的凸显,这与老纽约上流社会尊崇的以小集体为本位的集体伦理观相矛盾.伦理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个体伦理发展的桎梏.然而,伦理的发展不仅有共时性同时还具有历时性,只有当个体伦理、集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真正达到统一时,人才能获得身心上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导引大学校园文化主体的责任,必须走在弘扬、发展、创新社会文化的前列,特别是要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新时代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发散源。大学校园文化对伦理个体、伦理群体和伦理整体之熏陶与浸润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其借助伦理个体、伦理群体和伦理整体对社会成员、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辐射,正是其伦理内核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儒家诚信伦理的现代诠释与整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儒家诚信伦理传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在现代社会仍有价值 ,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有经过转型、更新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成为现代社会诚信的伦理基础。具体说来 ,应从诚信伦理观念、诚信伦理生活、诚信伦理制度三个层面对儒家诚信伦理进行现代诠释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 ,权利意识的确立是重构现代中国诚信伦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命运是西方悲剧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要素之一。西方悲剧精神的命运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自觉提出,其内涵是关于人类社会里历史与人伦悖论的深刻理解和透彻说明,其表现形式是“弑母弑父”的情感痛苦。命运问题还会在历史辩证规律下发生奇妙的轮转换位,历史与人伦的悖论转化成了社会统治意志与个人自由情感的矛盾,其表现形式是“杀不死父母”的肉体磨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伦理形态在东周时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是从西周神与人关系下的政治宗教伦理形态开始向现实的人与人关系下的社会伦理形态转变,随之反映各种社会伦理关系的道德范畴也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古代伦理形态的基本范型—"五伦"社会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13.
管理伦理与人本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管理伦理与一般伦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指出管理具有伦理特性、伦理具有管理功能;管理伦理规定和影响着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问题,管理伦理能弥补规章制度的局限性,能激励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稳定和协调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有利于创造合作效益,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管理伦理和人本管理在内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搞好管理伦理是实现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发生在古希腊时期。《神谱》、《荷马史诗》显示了人类历史进步必然冲决血缘亲属纽带,造成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二律背反的困窘。二律背反困窘后来更以冥冥中支配社会人生的命运形式,在戏剧类型的悲剧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基督教《圣经》为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提供了更丰厚的文化资源。黑格尔凭借巨大的历史感在理论上说明了西方悲剧精神历史反思性所蕴藏的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15.
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思想背景,如果细斟独白词句、还原独白情境、理解独白者整体心灵历程和性格特征,哈姆雷特的那段著名独白“To be,or not to be…”可以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从全剧整体来看,哈姆雷特性格中超越性与缺陷性的结合构成了他悲剧性格的内核,并最终导致他的悲剧命运;而将“To be,or not to be…”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恰好能在隐喻的层面上让人感受到哈姆雷特悲剧性格中的超越性和缺陷性。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指导,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人物所处的情境和人物整体的心灵历程,译出人物的内在生命特征,无疑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戏剧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变革——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风险社会。随着理性的张扬,科学技术无止境的发展,人类制造了许多文明风险,我们生活在各种社会风险之中。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人类面临的风险状况已经发生改变,各种人为的文明风险在社会风险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下,人类开始从伦理方面寻求应对的希望。然而,传统的伦理理论主要属于信念伦理的范畴,它注重行为所依据的动机和目的,而忽视了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联,不重视对责任后果的承担,因此,它难以契合风险社会要求对行为后果的关注。而责任伦理则和现代社会有诸多契合,它认为道德的根据主要在于行动的后果,它要求行为者对自己行动的后果负责。面对如此复杂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进行伦理观念的变革,实现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日本工程伦理思想是在立足东方文化传统、针对工程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并吸收美国工程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形成和发展的。探讨日本工程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建构我国的工程伦理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近代町人(工商业者)伦理是日本工程伦理思想的最初渊源,是工商业者自发形成的从业和为人处事原则。现代职业实践伦理是在二战后日本工业企业发展现实需要的基础上,由实践伦理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合作形成的一种适合日本背景的实践伦理体系。目前的日本工程伦理学吸收和借鉴了美国的工程伦理学研究成果,按照日本企业和社会的现实状况将其本土化,并对不加批判地将美国工程伦理思想全球化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情与礼(理)构成社会发展的内在张力之一:长期经历礼(理)的束缚后,人们就会普遍渴求情的解放;而经历一段时间情的泛滥,危及社会秩序,势必要求重新确立礼(理)的统治。从这一维度看,中国古代文化史呈现出多个发展演变的圆圈,有清楚的脉络可循。由于我国古代社会偏重理性,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情感观念总体上表现出逐渐开放态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关系的认识的提高,人们更加理解人与环境关系中的道德——环保公德,成为体现人的道德水准的尺度。因此,高等院校加强德育工作中,应强化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科技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环保公德教育,并通过在日常教育中渗透环保公德教育、利用特殊纪念日宣传和普及环保公德、积极开展美化校园和爱护环境活动等路径。有效地实施环保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寒夜》是巴金的一部重要代表作,极具感染力,描写了在抗战后期作为陪都的重庆的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作家把眼光从关注大家庭、关注社会变迁转移到关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文章试图从曾树生的悲剧命运中探析巴金这时期的女性伦理观,在女性解放的浪潮下巴金的女性伦理观日趋成熟客观,曾树生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理想与现实的错位给她们带来的尴尬处境。曾树生正是作家这时期对女性解放的思考的一个结果,也是作家对于现代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出路的一种困惑和无奈心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