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沅 《金陵瞭望》2011,(7):67-69
在搜索引擎里键入“南京老城南”,无数博文、图片和新闻都在述说一种情绪:留住老城南,留住南京的魂。“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南唐时的街巷轮廓,宋代的古井,明清的建筑和石板路,南京的方言、云锦、绒花、白局、灯会、盐水鸭等传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发源于此。老城南是南京的根,南京的魂,承载着千年的秦淮风雅。  相似文献   

2.
持续七年(2005 2013年)的"老城南保卫战"是南京旧城改造运动的转折点,也是南京当代城建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文章以该事件中数度出现的一幅明代古画《南都繁会图卷》为主线,对事件进行剖析,为该事件提供一种新的诠释的可能性——该画卷在2005年以景观雕塑的形式首次介入城市空间,这使画卷中的"场所精神"被唤醒,对"老城南保卫战"的进程产生影响,最终带来画卷中的空间形态、使用方式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影《城南旧事》和小说《城南旧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老北京影像。老北京的人情味和空院子、老巷子、旧房子、小园子等文化元素都是1920年代帝都北京的真实记录。林海音的怀乡文学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书写,从儿童的眼睛观察成人世界,打开了一扇“真实”世界的窗口。《城南旧事》小中见大,书写“大时代”的“小人物”返乡故事,折射了中国大陆巨变时代的政治风云。作者以自身人生时空变迁对北京古城进行想象性的文学描摹和文化景观的地理投射,影视叙述文本被重构为一个遥远的可望不可即的“乡土梦”。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曾搜集过一些老南京的口谣,这些已失传的民间“口头文学”诠释着许多老南京“暮鼓晨钟”的传说。  相似文献   

5.
信息超市     
《金陵瞭望》2008,(17):71-71
南京最大文化产业基地在城南崛起;玄武价格服务进社区;鼓楼公园举行奥运主题文化艺术展;浦口区向受灾镇街下拨党费;秦淮区严格六项制度强化处分决定执行;南京宇扬集团与舟桥旅结成双拥共建对子;淳化开展社区村务公开检查;栖霞开展“相约星期六”大接访活动。  相似文献   

6.
王发财  王玉 《北京纪事》2010,(12):12-15
2009年11月,北京市正式发布《城南行动计划》,投资2900亿元改造北京南城,旨在改变北京城南北“明阳睑”的不均绝现状。  相似文献   

7.
1月8日,位于碑亭巷的老工厂文化遗迹改造项目——“曼度·嘉年华”宣布试营业:UME国际影城、香江蕉叶、盛唐后宫等十多家主营文化消费、异国料理、休闲娱乐的商户集体亮相,这也是南京第一家以商务。慢生活作为主题的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8.
李沅 《金陵瞭望》2008,(21):76-77
为留住世人了解历史的窗口和城市变迁的印记,2006年南京市有关部门推出“首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地名保护名单名录”。一个个或美丽或大气的老地名,犹如一部编年史,诉说着南京古老与沧桑。  相似文献   

9.
王立彬 《社区》2015,(10):41-41
我国大多数城市老住宅小区,五六层楼房无电梯,老龄化社区遭遇“下楼难”困扰,老楼旧房“加梯”改造任重道远。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认为,各大城市老小区有大量无电梯7层以下老楼旧房。随着老龄人口迅速增加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加电梯改造需求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李沅 《金陵瞭望》2005,(19):14-17
投资1155亿,全市1117个工地,建设,还是建设。“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的条幅飘荡在南京各条干道。4年,南京全方位全领域进行了新区的开发与建设,老城的保护和改造,环境的整治和出新,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为迎接十运会,南京实施城建项目数百个,个个都是精彩的“大手笔”。一个新南京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1.
潘雪江  周茜  宋盈 《金陵瞭望》2008,(16):19-20
百余年前.高大厚重的老厂房推动了南京的工业文明,百余年后,充斥着历史与记忆的老厂区梅开二度.在创意产业这个被称为是“2.5产业”的领域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潘雪江  陈峰 《金陵瞭望》2009,(20):50-51
王殿祥是一个“非典型”的非遗传承人。在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老南京”王殿祥.是金银细工制作(简称摆件)的惟一一位国家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3.
南京晓庄“行知园”,这座尊师重教的丰碑,坐落在南京北郊晓庄,占地800平方米,是南京市人民政府投资70多万元兴建的。 1927年,陶行知先生怀着唤醒贫苦农民、改造旧中国的强烈愿望,毅然辞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的职务,来到南京北郊老山脚下只有3户人家的晓庄,在荒山野岭上创办了一年“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即后来的晓庄师范),决心“培养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去创办一百万所乡村学校,改  相似文献   

14.
厉恩宝  史春 《金陵瞭望》2010,(21):47-48
7月22日,南京1912对面,碑亭巷南京卷烟厂老厂房华丽转身——由深圳雅盛和驰投资有限公司与江苏中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手打造,期待已久的“曼度·嘉年华”正式揭开面纱。  相似文献   

15.
偷闲学少年     
张鹰 《百姓生活》2012,(7):24-24
正我有个铁杆博友,76岁,是南京的老城南人,现居上海。报刊上常见他的大名。读他的文字,仿佛徜徉在夫子庙的街巷里,随意得很。一个76岁的老人,眼神不济,打字发帖都已经吃力,锦绣文章何以如雨后春笋?有悖年岁的文字(他的话),又何以牵住许多年轻朋友的心?我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答案,他引用了一句古诗:"时人不识余心乐,将  相似文献   

16.
我从小就知道南京,如今更喜欢这个六朝古都之地。当年,曾有一首名诗指点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今,则有一群老板风云南京——如果把计划经济也称为“虎”的话,那也用得上另外两句名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群伏“虎”的老板,有一大批来自瓯江两岸。  相似文献   

17.
胡剑明 《金陵瞭望》2010,(26):89-89
“世博会”正在上海如火如荼举行之时.南京收藏家何稼男在翻阅20年前的一堆民国老纸片时惊奇地发现.里面竟然有4本我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大型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的官方刊物《劝业会旬报》。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中有许多建国以来建立的工厂,建立初期完全出于生产需要而忽视了景观环境的创造,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老厂区变成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厂区环境的改造出新迫在眉睫,本文以蓝星南京6902工厂厂区环境出新为例,对低技术手段在改造出新中的适宜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夏轩 《金陵瞭望》2010,(9):25-25
2009年.是下关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大力实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南京外滩”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先后实施了6个片区60多万平方米危旧房片区改造.涉及居民一万多户、工企单位160家(其中有10所学校、幼儿园),创造了南京拆迁史上的“下关速度”。  相似文献   

20.
“南湖新村”大型居住区是20世纪80年代南京的城市“明星”,但是到了2000年初,该社区就已经衰落.2003年以来,南京市建邺区政府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空间改造.十年过去,这些改造有成有败,其中“败”的成分居多.文章围绕空间改造与居住群体间的互动关系,对南湖新村改造进行了剖析:南湖新村空间改造的集体失效,并非在于设计本身,而在于其最初的居住者(下放户).作为被历史遗忘的一群人,空间改造触动的是他们的集体记忆,激起的是其本能的空间抵抗.正是这一“弱者的游戏”,消解了政府空间改造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