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共行政学的逻辑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行政的研究,离不开对其所赖以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探讨.以技术理性为特质的现代性构成了西方公共行政的宏大叙事背景,并界定了其理论思维与实践走向.百余年来的公共行政学一直沿着技术理性的道路发展,民主被技术化为一个隐性的角色.唯有跳出现代性所预设的思维模式,走向民主行政,才有可能化解公共行政的逻辑困境.  相似文献   

2.
转型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迫切要求反思中国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寻求中国公共行政未来之路。这需要从现代性宏大叙事的角度回溯公共行政的发生与发展。公共行政是现代性的产物,它一方面推进了现代性的进程,另一方面公共行政也陷入了现代性带来的困惑,由此加剧了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转型中国的本质是以技术理性为特质的现代性,但这种现代性具有残缺性,即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增长上,这与宪政精神具有冲突性。在现代性宏大叙事背景下,完成中国现代性是中国公共行政的重要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超越现代性之后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的理性特征及其技术理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作为时代属性和特征的总体体现,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蕴涵。在现代经济、文化形式和政治的变迁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它与传统时代性和传统社会的差异性。以哲学理性的视角去审视。相对传统社会及其时代性而言,现代性不仅更加凸显出了其技术理性的僭妄,而且在现代的各种理性形式中都在深层次上受到技术理性的影响,现代经济理性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化、标准化;现代文化理性的消费、娱乐、时尚化;现代政治理性的民主、自由秩序化等,都内在着深刻的技术理性根源。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提出了提升公共政策质量的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的含义是双重的:(1)在提升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策略内部,这条道路区别于现代性思维之下的“环式民主”——官僚制道路,也区别于现代性思维下的社群主义的直接民主道路,而倡导在公共能量场中通过保证参与者话语的正当性,提升公共政策质量。(2)在合法性和合理性之间,这条道路避免了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各执一端,而融合两者。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提出了提升公共政策质量的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的含义是双重的:(1)在提升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策略内部,这条道路区别于现代性思维之下的“环式民主”———官僚制道路,也区别于现代性思维下的社群主义的直接民主道路,而倡导在公共能量场中通过保证参与者话语的正当性,提升公共政策质量。(2)在合法性和合理性之间,这条道路避免了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各执一端,而融合两者。  相似文献   

6.
回顾一个多世纪的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其理论方式由官僚行政理论发展为民主行政理论,最后走向服务行政理论。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方式的转向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展开,更主要的是对政府职能实现方式变化的一种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信息技术、计量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传播技术等诸多技术开始被运用于行政领域,电子政务、网络民主是当前技术行政的典型形式。新兴技术正在为我国公共行政的进步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技术理性的过分增长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由与意义的丧失。随着技术行政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应作为专家治理、行政运行、技术操作的基本标尺,贯穿于我国公共行政的全过程,走和谐发展的技术行政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性视角下,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注入和培育现代性因素以推进农村现代化。现代性因素总体由感性层面、理性层面和反思-超越层面构成。目前,乡村治理研究基本关注到了既存于农村的各层面的现代性因素,但缺乏对理性层面中技术理性因素的研究。技术理性因素是影响现代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力量之一,如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理性因素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中迅速增长,需要乡村治理研究者揭示其蕴含的政治与社会逻辑。  相似文献   

9.
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基本信仰,其初衷是希望尽快地为行政学划定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使其得以从政治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由于学科发展初期的迫切需求,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效用被发挥到了极致,在公共行政实践中体现为对效率的偏爱,而将公平、正义等价值诉求遮蔽在一个易被遗忘的角落.但若因此便将二分法视为导致公共行政学陷入"身份危机"的原因,则是对二分法极不公允的评判,也是对公共行政先驱者们著作的误读.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由隐藏在政治-行政二分法之中的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始终难以化解的矛盾所导致的学科共识的缺乏,才是公共行政学陷入"身份危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西蒙与沃尔多之争(以下简称"西沃之争")被公认为是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最具启发性的思想交锋,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蒙与沃尔多围绕公共行政学学科"身份"问题、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价值观问题、思维与表达方式问题、文本的误读问题进行了立场相反的辩论。这场争论不仅促使公共行政从热衷于效率价值的追求转变为更多地民主价值关怀,积极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规范价值的态度,而且形成了西方公共行政学者社群对于公共行政学学科身份危机的两种不同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小说理论出现了明显的分途现象,这种分途源于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展开对文学的影响。小说理论的背后是社会在知识资源方面的重新整合。这一现象所标示出的现代性意义:其共同基础是中国社会在人与物方面的巨大形变,民主思维的演绎,文化生产的体制化,现代生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对公共行政现代性的追寻,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价值及其限度日益凸显.20世纪末,西方的新公共服务等理论范式对伦理价值的关注,无疑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盏指路明灯.在制度之外辅以一种建基于内在道德信念的自我约束机制--责任伦理,契合了公共行政道德化趋向.责任伦理作为行政自由裁量权价值生成与公正运用的基本前提与保障,可确保行政自由裁量权以一种符合民主、公正要求的负责任的方式行使.  相似文献   

13.
寻求公共行政的"身份"认同──沃尔多行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4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行政学一直面临着深刻的"身份危机".沃尔多认为,这种"身份危机"源于传统行政学的反民主特性,其所内含的政治哲学明显有悖于美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与宪政设计.通过将民主的价值注入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中,沃尔多确立了公共行政学未来发展的议程.这种致思路径对于今天同样面临"身份危机"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具有极大的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公共行政中的现代性在演进过程中经历形成、拓展和重建的发展逻辑,并展现出技术主义、科学主义、专业主义和企业逻辑等特点。当西方公共行政中的现代性在面对后现代性挑战时,不应被抛弃,而应吸纳后现代性的有益思想来对现代性进行重塑。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一方面,中国当前公共行政面临着现代性不足的困境,应采取由浅入深、渐进推动的策略来促进现代性的成长;另一方面,为了规避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现代性过度的危机,我们要利用后发优势,在某些领域批判性地吸纳后现代性的有益思想来重塑现代性,从而为未来行政改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动力学分析框架看,公平导向型价值理性与效率导向型价值理性之间的疏离、融合以及它们对管理技术理性的不同诉求为公共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嬗变提供了直接动力。当社会偏向效率导向型价值理性时,其技术路径要求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自主作用以提高效率;当效率导向型价值理性要求的市场主导型公共管理模式严重影响公平并进而影响效率的实现时,社会便转向公平导向型价值理性。"社会"是政府和市场之外影响公共管理模式的新生变量,公平、效率导向的价值理性及其技术理性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多元互动必将使"服务型"公共管理模式走向发展和成熟,并最终使公共管理模式走向"民主专治型"。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在现代性诉求方面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关注人的个体尊严和生存状态,彰显人的个性和自由,肯定人对民主、平等、正义等生存权利的追求等。其反现代性的方面主要表现为"革命"思维统摄了整个戏剧活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逻辑、戏剧批判精神的失落、创作者的主体性被僭越等反映出政治对"人"的压抑。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其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特征始终交织在一起,但它整体上所具有的反现代性内涵,使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自"五四"以来的"人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论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理性思维是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的融合,在古希腊的理性思维中已经包含了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分裂的萌芽。近代技术理性成为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主导模式,并支配着艺术理性的内容。未来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必然会超越这种模式,构成以艺术理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的古典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美国公共行政理论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思想流派和分析模式。早期公共行政理论研究,从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了公共行政的本质内涵和特殊地位、行政管理的效率追求和技术因素,并触及了公共行政中的民主原则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解答构成了公共行政的古典传统。该传统虽在理论存在上有不完备之处,但它为以后行政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寨文化”的后现代性指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借传统思维和话语解释,加剧了“山寨文化”的混沌。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山寨文化”不拘于形式,对“可能性”尽情演绎,其中蕴含着隐蔽的自由精神追求。“山寨文化”在思想和实践中为实现模仿的逻辑与行为从分裂状态走向一致性而努力。这种努力在指向对现代性决裂的同时又与现代性相偎依;在喧嚣中拥有广大从众基础的同时,又刺激了人们对其的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20.
建立在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基础之上的现代公共行政,以效率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强调公共行政体系的工具理性,在民主政治中承担间接民主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行政逐渐成为国家治理当中的核心角色,这就使得传统的民主责任链条断裂,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面临困境.重振公共服务精神,并以公民参与为基础,建立现代公共行政更为直接的民主责任,才能化解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