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厘清湛若水与王阳明及阳明后学的关系,对把握明代学术史十分重要.湛、王二人虽称好友,但讲学不契,互致批评.阳明逝后,湛若水把批评矛头指向其后学,尔后迫于形势,一改直接批评的做法,向阳明后学发出了"大同"号召,然实质是基于"吾道兼全"的信念企图强人同己,其得不到阳明学者响应几乎是注定的.出于强烈的门户意识,湛若水对阳明后学的讲学活动满怀戒备,不仅本人谢绝参加,还示意门人不可前往.在阳明后学活跃的嘉靖中后期,湛若水的这种因应使他不可避免地走向思想学术界的边缘.晚年甘泉频出"撤座"、"闭口"之词,并非他故作矫情,而是他遭遇讲学危机真实心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3.
费孝通在多次学术总结和回顾中给予“制度”足够重视,文章基于费孝通学术研究的核心是制度这一假设,从四个方面阐述费孝通制度思想的价值来源及其嬗变:将传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到吸收传统文化精神;从马凌诺斯基功能论“有用性”到布朗功能主义结构性的兼顾;美国实用主义实用价值的吸收到对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方法的运用;当时的社会实际需要社会学“实践性”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玉林,当地人素有吃狗肉的习俗,每年夏至更有"荔枝狗肉节"的传统.这一天,家家户户,必吃新鲜荔枝与狗肉.这样做,据说能扶正驱邪,所谓"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据估计,每年"狗肉节",玉林人要吃掉上万条狗.今年6月21日,又逢夏至,玉林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狗肉节",然而,这一次,"狗肉节"却遇到新情况:一些行为艺术家和动物保护主义者提前多天抵达玉林,呼吁当地民众不吃狗肉、取消"狗肉节",并称之为"舌尖上的罪过".  相似文献   
5.
宋儒之中 ,以朱熹论心最为详尽 ,元儒吴澄 ( 12 4 9— 1333)有关“心”的见解基本未出朱论范围 ,但吴澄并非照本宣科式地“述朱” ,而是有其自身特色 ,换言之 ,吴澄之于朱熹不仅仅“照着讲” ,同时也“接着讲”。在此意义上 ,可以说吴澄对理学心论作了一个总结。参考朱熹心说的框架 ,文章将吴澄的心之诸说概括为四个命题 :( 1)心为知觉 ;( 2 0心为主宰 ;( 3)心具众理 ;( 4 )太极之心与剧贼之心。  相似文献   
6.
方旭东 《中国学术》2000,(4):279-282
对关心儒家现代命运的人来说,常常不能不面对以下问题:儒家在现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儒家在二十一世纪将如何存在?前者是要求对现状作出一个判断,后者是要求对未来给出一个预测。预测当然离不开判断。毋宁说,对儒家现实处境的判断引导与规定了对儒学未来命运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在儒学史上,元代许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儒者以“治生”为先务的思想。许衡的治生论是基于当时儒者的经济状况而作出的一种应对,表达的是儒者学做圣贤需要先解决生计问题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作为儒学的一个口号,它的确存在着措辞不当的问题。王阳明从儒学的基本教义出发,对它作出批评与修正。晚明以降,不断有学者对许衡的治生论给予肯定,但这些辩护在策略上都是极力撇清治生与营利的干系,在理论上都没有真正驳倒王阳明。当代学者余英时先生则从王阳明对许衡治生论的批评中解读出明代儒家伦理有了新发展。儒家伦理在明代是否有了新发展,以及这种伦理发展与社会风尚变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吴澄在思想史上处于从朱熹到王阳明的中间位置,其“格外之物,致内之知”的格物致知说,貌似阳明而实承晦庵。吴澄鄙薄记诵之学,但并不因此主张摈弃闻见,一意反求诸心。对于格外之物如何能致内之知的问题,吴澄借助于朱熹的理一分殊、天人合一的观念予以疏通。虽然物理与伦理相通,但读书讲学与伦理的关系则更为直接,吴澄由此而强调读书是学者入门工夫。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试图用他富于特色的良知学来说明万物一体,认为所谓“同体”当从“感应之几”上看,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天地万物“一气流通”。另一方面,王阳明也将人对万物所怀有的那种普遍的顾惜之情作为万物一体之仁的具体表现。由于将“仁”设定为“造化生生不息之理”,王阳明就能够从发生学角度观察和描述仁(行仁),论证“孝弟为仁之本”,从而维护了儒家仁爱主张中的差别原则。王阳明对儒家万物一体之仁说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一方面,他将万物一体观念应用于社会分工,从而在客观上构成对现实等级秩序的一种辩护;另一方面,他又通过万物一体观念捍卫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救世热忱。在王阳明那里,万物一体的观念,对于不同对象意味着不同规则。作为一种伦理主张,万物一体之仁说实质是一种精英主义伦理,其基础是一种虚构的天赋决定论,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可普遍化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孟子—尽心上》第一章(13.1)内容不长,却集结了中国哲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些概念,义蕴极为丰富,值得重视。但现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薄弱。本文对此有所突破。文章集中讨论了第一节义理,围绕朱子的诠释及其批评展开。第一部分介绍两份重要的前人研究(牟宗三与黄俊杰),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文章中心议题:朱子的诠释是否歧出于孟子?第二部分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对前人论点、论证都有所辩正,作者认为:关于朱子的诠释歧出于孟子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误解朱子的结果,朱子对尽心知性的诠释,既有文法上的依据,而在哲学上也富于解释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