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陈荣捷曾与日本学者辩论太极观念对于朱子理论体系是否为不可无,本文呼应、接续了陈文。文章首先分析了朱子《太极解义》中的体用说,提出,朱子运用体用范畴来定位太极与阴阳关系,其说虽承自二程,但又有自己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体用关系有先后之分的强调上。其次,作者考察了朱子太极思想与邵雍、张载的关联,指出《易学启蒙》明显采用了邵雍之说,论文还分析了朱子关于太极是气的一条语录,指出其与张载对《易传》"参两"思想阐释的相似之处,所有这些旨在加深对于朱子太极思想来源复杂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本文综合运用地下材料 (上博简《民之父母》篇 )与地上材料(传世文献《礼记·孔子闲居》及《孔子家语·论礼》)这二重证据 ,对孔子有关“民之父母”的思想做了详细研究。作者围绕“民之父母”、“五至”、“三无”、“五起”等说法 ,将简本与传本一一对勘 ,找出其文字差异 ,考定其孰为合理 ,然后分析其思想意义 ,指出礼所代表的秩序原则、乐所代表的和谐原则以及作为实施两者的主体所具备的德行因素 ,构成了孔子所理解的“民之父母”的政治意涵 ,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儒家政治学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23.
“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的周,既“袭殷之礼”,又肩负维新大命。表现在意识形态上,既保留夏以来的祖先崇拜,又创出新的天帝崇拜。对应于此,以孝敬祖,以德配天,《诗经,大雅》所谓“有孝有德”。中国古代孝观念也从此导出。此时道德与宗教密不可分,因而道德也不可能有纯粹的形式。敬德、孝思是使先天的天人合一延长为后天的天人合一。另一方面,道德律与政治相结合,故道德尚限于氏族贵族君子人物。①春秋之际,孔子以继周道为己任。他醉心于周礼,但其时社会、人心均发生很大变化,故孔子不能不对之做出损益。在孝观念上,同样表现…  相似文献   
24.
学界一般认为费孝通是师从马林诺斯基之后才成为一个功能主义者,如此理解给人一种费孝通被动屈从功能学派的印象,忽略了费孝通基于本土化社会学观察启示其思想的主动性.费孝通的功能主义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朴素的功能主义阶段、机械的功能主义阶段、科学的功能主义阶段.通过这三阶段的社会学叙事,可以看出费孝通在赴英留学之前,对理解和吸收后来影响其一生的功能主义思想,已经做出了独立慎思.  相似文献   
25.
对功能主义的叙述习惯性不对其内部做严格区分,学界对费孝通功能主义来源和变化的认识始终模糊。一般笼统认为费孝通是在师从马林诺斯基之后才成为一个功能主义者,并且始终追随。文章将费孝通对功能主义的理论、方法的吸收和运用分成几个阶段:留英之前费孝通功能主义的萌芽时期;留英期间是受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影响最大时期;文章重点落在费孝通回国后,由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朝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转变,并且深层次从五点分析了转变的原因。该转变的理论结晶是《生育制度》。由此,费孝通完成了对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终结和对布朗结构功能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26.
迪尔凯姆"集体意识"概念生成的社会环境虽然改变,但并不失去运用该概念分析当今社会的社会学意义.运用集体意识的现代性意义解读和谐社会理念,生成集体意识与和谐社会之间的意义联系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反身性思考.  相似文献   
27.
通过诠释以建立哲学:内在机制与困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笑敢近年有关中国哲学诠释的一系列论文引入注目,这些论文涉及三方面工作:一是对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梳理,二是对诠释活动内在机制的探讨,三是对流行的以西释中方法的检讨.刘首先区分哲学性的诠释与诠释性的哲学,虽然在操作上不无困难,但这个区分对于认识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特点具有启发.两种定向及反向格义诸说的提出,开拓性地揭示了哲学诠释的内在机制与困难.在界定顺向诠释与逆向诠释时,刘设计了高度理想化的实验室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似有独尊训诂之嫌,但刘强调思想创构与客观性的学术研究不同,允能成立,对青年学人尤称良训.广义的反向格义(以西释中)不可亦不必免,但刘对反向格义的批评自有一股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悲情,在理论上也非多余,毕竟,以西释中,风险与收益共存.  相似文献   
28.
以意逆志 于心得之——中国思想史研究法的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学者当中,"思想史"的身份(identity)以及边际(limit)是不同的,并且相当一部分人对此没有自觉意识。在汉语学界,英文术语History of thought、History of ideas以及Intellectualhistory一般都被译作"思想史"。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作者在谈到"思想史"时,并列使用这些术语。不加区分地使用History of thought、History of ideas以及Intellectual history以表示"思想史",这在近似的意义上当然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如果我们置身于这些术语的母语环境,就会发现其实它们  相似文献   
29.
从万物一体角度诠释“仁”,这是宋代新儒家程颢运用孟子学说资源对儒家的仁说作出的一种新的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程颢所理解的“万物一体”接近于“万物共体”的意义。后来程颢的论说不再侧重万物是不是一体,而是认识不认识万物是一体,强调仁者是通过理性认识了解万物一体的事实或真理。尽管程颢将论说重心作了转移,却并没有解决万物一体说的根据问题。  相似文献   
30.
陈先生 ,众所周知 ,您非常幸运 ,曾亲炙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这样的中国哲学大师 ,从他们那里 ,您都接受了哪些训练 ?●在哲学史研究上 ,上世纪 80年代前期 ,也就是 1 978到 1 985年 ,我受张岱年先生的影响很大。张先生教人最强调“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这是一种实证的治学精神 ,强调对古典文本的客观了解。另一方面 ,在哲学史的研究中 ,张先生与冯友兰先生注重逻辑分析 ,也就是所谓“辨名析理” ,这种方法对我影响也很大。这实际上也是上世纪 30年代清华学派的风格 ,注重概念、范畴的解析 ,但是这种分析与那种建构式的逻辑分析是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