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状告记者和名人官司的热潮,反映了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日益突出,并且成为了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并提出了二者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2.
隐私权是自然人对与其有关的一切无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个人空间和私人活动所享有的阻却他人知晓及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的人格权。公众人物由于享有了更多的其他权利(权力)以及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应对其隐私权进行适当限制。应遵循权利平等、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平衡协调、人格尊严等原则,协调解决知情权、采访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在公开公众人物隐私的时候不应牵涉或影射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其他人,不损害公众人物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的冲突,是利益双方的博弈过程,当其冲突导致矛盾时,应该在最小范围内披露个人隐私,满足相关人员的知情权;扩大的隐私披露会对个人生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国家官员和公众人物的隐私保护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为他们牺牲隐私可以换来普通人难以得到的利益,这是利益衡量的结果,是一种相对的利益平衡。对于某些非自愿的公众人物,法律应恰当保护其隐私权,保护其生活安宁不受侵扰,尊重其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作为一种新型的具体人格权,包括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隐私保护权和隐私支配权。知情权在法律上具有普遍性、双重性、基础性、综合性、对等性的特征。隐私权和知情权具有法律的冲突与权利的冲突。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要遵循社会政治及公共利益原则、利益衡量原则、权利协调原则、人格尊严原则。  相似文献   

5.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征决定了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受限制性。本文深入探讨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保护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政治性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性公众人物隐私权受限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征决定了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受限制性。本文深入探讨了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保护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政治性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性公众人物隐私权受限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从明星和隐私权的角度出发,分析明星隐私权保护与限制的现实意义。对明星隐私权由于公众知情权、公众合理兴趣等公共利益需要克减进行原因分析。划定明星隐私权的范围边界,提出明星违法犯罪及不道德行为不予保护,主动公开或经同意的隐私不予保护,与明星事业无关的个人隐私应予相对保护,对其未成年子女隐私予以绝对保护,并对国家、新闻媒体、公众以及明星个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情权的立法已刻不容缓.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协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首先应区分不同领域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并区别对待.然后根据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和平衡于利益、宽容协调的原则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9.
论婚检中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婚检过程中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比较突出。建议修改婚姻登记及婚检程序,对不属于婚检内容的隐私权,要绝对保护;对属于婚检内容的隐私权,要履行善意保护原则,体检医院只对本人行使建议权、隐私一方当事人行使告诉权、婚姻登记机关行使审查权,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婚检中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对公众人物隐私应采取低标准保护;在公众人物界定上,应以自愿型公众人物为主;归责原则采过错责任,美国法中的恶意标准不易引进;在保护范围上,考虑公共利益、知情权等因素,并结合具体案情来界定是否对公众人物隐私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1.
欧洲法院的被遗忘权判决实际上赋予了个人从互联网上撤回、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本质上是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拓展。“被遗忘权”引发了学术界的极大争论,支持者认为被遗忘权有助于实现个人信息自主,反对者认为被遗忘权有可能威胁言论自由。对被遗忘权的利弊考量应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制度背后的产业利益进行评判。事实上,被遗忘权虽与言论自由有所冲突,但可以通过权利限制机制和利益平衡原则调和。就法律构造而言,被遗忘权主体应当涵盖公众人物,义务主体则应包括网络搜索引擎服务商和网络内容提供商,同时,应构建被遗忘权的权利限制机制。对被遗忘权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中国个人数据保护制度的革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与隐私侵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肉搜索只是一种搜索方式,但因为其对隐私的揭示使之成为暴露隐私的专有名词,这是一种误解,从而引起人们对它的赞扬或讨伐.侵犯隐私和人肉搜索并不存在对等关系,隐私保护也不是绝对的.对普通人来说,其隐私理应受到尊重,但对公众人物合理介入隐私也可以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实行舆论监督之功能.  相似文献   

13.
校务公开必然涉及教师个人信息隐私,不加限制地公开教师个人信息是对教师隐私权的侵害。校务公开与教师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存在的矛盾,实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权与私权、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协调二者关系的原则是:公利优先原则、尊重人格原则、价值衡量原则、最小侵害原则;化解二者冲突的路径有:建立具体规则、慎待公开行为、把握公开尺度、提供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限制中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隐私在某些情况下会涉及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因此,法律在保护隐私权的同时,也需要对隐私权进行必要的限制。针对现实当中隐私权经常与其他权利发生冲突的情况,利益平衡原则应当被确认为隐私权限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公共利益优先,隐私利益与公序良俗、公众兴趣所体现的利益之间的平衡,隐私利益与新闻媒体利益的平衡,隐私利益与其他公民或组织的知情权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阿娇被偷拍事件引发了理论界对保护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热议,现就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界定、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疫情信息的公开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但频发的隐私泄露事件也暴露了疫情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之间的问题。大数据时代隐私的范围已经被扩大化,为公益目的个人应当接受对其隐私权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应该是合法、适度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知情同意规则失灵、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利益相冲突、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相冲突等困境。为保护个人隐私,必须严格规制疫情信息披露行为,首先要遵循相关法律原则保证其合法性,其次要保障公众的知情、同意和监督权保证其透明化,最后必须严格落实隐私侵权责任制度,严守隐私保护的最后一道法律防线。  相似文献   

17.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国家保护人权、维护公民尊严的措施。互联网的存在使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极为方便,但使个人隐私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一方面,政府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者;另一方面,政府往往成为潜在的最大的网络隐私侵权人。政府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应当遵守有限保护原则、合理干预原则、公开原则与参与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