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危害行为的犯罪化需以伦理基础为支撑,不具有伦理可谴责性的行为不可能构成犯罪.人肉搜索具有整合信息资源、监督社会和引导社会道德发展的正价值,但同时也具有侵犯公民隐私、导致网络暴力的负价值.从目的价值的角度,大多数人肉搜索的动机具有伦理基础;从功利价值的角度,人肉搜索利大于弊.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无论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人肉搜索的工具价值角度、目的价值角度,人肉搜索都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这种由人工参与解答,通过机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在利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人肉搜索"对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方面起到打击违法犯罪,监督政府官员,强化道德压力和为民排忧解难的社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侵犯隐私的隐患和暴力性风险。借助道德的力量和法律的控制手段规约"人肉搜索",可以避免其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人肉搜索的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源于网络世界的“人肉搜索”,是网络技术应用下的新型传播现象,其作为网民的道德讨伐利器,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匡扶正义的积极作用.然而,“人肉搜索”也是利弊双生的,需要看到它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如“舆论霸权”下的迷失、“人肉搜索”下的自由失控、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紊乱、道德人格扭曲等.大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青年网络群体,无疑是“人肉搜索”背后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人肉搜索”带来的伦理问题的理性反思,提出了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自诞生以来,在社会上已是风生水起.它帮人们寻亲找友、助社会网络反腐、倡导社会道德;但同时,由于使用不当,它也侵犯了人们的隐私、伤害了无辜,甚至成了杀人的帮凶."人肉搜索"的"正"与"邪"轮番上演.  相似文献   

5.
网络人肉搜索与侵犯个人隐私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一些有关于人肉搜索的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人肉搜索的运行机制。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搜索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信息生产方式。正确使用的话可以弥补机器搜索引擎的不足,但如果被滥用的话,则可能造成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6.
早年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的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不灵了。人肉搜索能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所有事情的真相,以及随便哪个张三李四的所有隐私。它的出现,不仅让虚幻的网络世界渐趋真实,还在改变和维护着现实世界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与现象,根据其对象和涉及事件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非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和非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四种类型.从法律角度而言,四类"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的侵入程度,呈依次递增趋势.同时,"人肉搜索"事件中涉及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站三方,各主体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肉搜索"成为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搜索工具,但因其引擎便催生了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故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而由此引发的网络暴力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让"人肉搜索"通过互联网健康、规范地发展,是学者们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人肉搜索"的行为性质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来探求在法治的视野下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化控制,从而达到抑制其负功能而彰显其正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其中"人肉搜索"导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发展及成因;根据当前出现的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困境;进而对"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内在动力源自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其存在强化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等观点,促使人们对"人肉搜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涉及到道德问题,利用"人肉搜索"扬善惩恶体现了积极的道德追求。但"人肉搜索"也产生了一定的道德困境,原因在于部分网民缺乏道德责任感、转型期道德缺位、网民的权利、义务分离。为了从道德上规制"人肉搜索",网民们应加强自律,网站和传统媒体也应恪守其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革新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然而,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由网络引发的社会弊病日渐凸显, 其中网络人肉搜索俨然是网络入侵现实生活的代表性产物。网络人肉搜索现象是伴随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 而出现的代表性网络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网络搜索工具,网络人肉搜索有着显见的优缺点:在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的同 时,衍生出肆意侵犯他人隐私、道德观念“去传统化”、道德发展“内卷化”等道德失范问题。为了避免恶意网络人肉搜 索带来的诸多社会越轨行为,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贯彻道德自律准则、优化技术工具等维度来对网络世界进行正确 的规训,从而涤净网络公共空间,使互联网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的背后是隐私权与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冲突,对于二者的调和与平衡,应把握冲突的根源,而这一冲突的根源就在于隐私权文化的缺失以及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周。因而,对于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平衡,应侧重于健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特别是应当弥补宪法保护的缺失。在不得不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的情况下,应当在保障人权的基础上考虑实际国情,并且对于言论管制的立法必须符合明确性原则,在最低程度范围内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搜索工具,具有及时提炼有效信息、降低搜索成本、促进信息的积累和流动、更好地表达社情民意发挥舆论监督等优点。但与此同时,对它的滥用也产生了网络暴力这种危害后果极为严重的侵权行为。网络暴力往往会侵犯自然人的隐私权和信息权,因此,应通过加强隐私权的民法典保护和进行个人信息的专门化立法来实现对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视角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评价及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随着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公民网络隐私权的脆弱性愈加凸显,首要问题就在于我国相关立法的滞后。文章以人肉搜索现象为视角,全新评价当前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研究认为完善相关立法并最终推动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法"是应对形势发展的上策。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与“被遗忘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个人信息自主性的保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因为如此方能真正保障个人的正常生活。隐私权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逐渐发展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个人不受他人的干扰,可以决定谁拥有权利获知自己的某些私人信息,这是每个人自主权得到尊重的基本理念。但数字化记忆的可访问性、持久性、全面性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凝视”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挑战,人类日常生活面临数字化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的介入,这种介入导致了隐私不保时代的真正来临。“被遗忘权”的提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化解这样的数字异化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所引发的网络暴力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失范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诱发网络暴力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作为一种典型的私权 ,是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 ,遗憾的是 ,时至今日 ,立法仍未明确将隐私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予以确认 ,有关隐私权的保护散见于若干法律之中。由于立法的缺陷 ,隐私权的保护往往于法无据 ,致使公民隐私权的司法救济显得相当尴尬和被动。因此 ,建立健全我国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