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摸索如何实现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道路上,现代新儒家前三代学人大多都致意于重建形上学的努力,表现出自觉创构本体论的理论冲动和精神蕲向.作为现代新儒家之重镇,方东美没有如同其他人那样,承接宋明儒学以采取"新心学"或"新理学"的进路,而是归返于先秦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并建立了"含情契理"的生命本体论.通过他探求"太初之指"、索寻宇宙人生之本体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由中入西,最后又援西归中的学思心路;同时,从中也能够见出由提出"生命"这一核心范畴,到依循"体用不二"的传统论证方式阐发其功用,以确证生命的本体论意义和地位,进而展开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认定"美来源于实践"是实践本体论美学逻辑上的必然,把美的来源"归之于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生命本体论美学立场的言说,把美的来源"归之于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则属于存在本体论的话语。"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含义,在实践本体论美学、生命本体论美学和存在本体论美学的不同视域中有所不同。而科学技术发展所促成的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作为基础性条件使人的存在的审美化得以日渐加深和拓展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3.
认为陆王心学尤其王阳明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这几乎已成了中国当代学术界一个广为人知的哲学论断.然而,王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客观的天理本体论,这一点就是从王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论的哲学特征也可以看出来.同时它亦是典型的中国伦理型哲学所特有的中国哲学文化语境的产物,其伦理型的本体论、认识论,都有其生长的中国哲学文化语境.只有把它置于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特有语境下,方能诠释出其内在意蕴,还原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以继承和发扬孟子心学为宗旨,通过对孟子心为道德本源说、良知说和心性天三者关系的改造,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合心、性、天于一心,,的心本体论思想和内容更为丰富的良知说,从而建立了一套回归主体直指本心的内容庞大的心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宏观层面,龙场悟道开拓了阳明内求本心的思想路径论;在中观层面,龙场悟道开辟了阳明心学的人性主体论;在微观层面,龙场悟道开启了阳明哲学的心学本体论。明代儒家士大夫践行心学的过程反过来也促进了心学体系本身的成熟,从而实现了心学理论在哲学维度和历史维度上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袁燮"心即理"的宇宙本体论、"性情皆善"的人性论、"本心即道,循而行之"的认识论,延展了陆氏心学;而他哲学思想指导下的政治伦理思想则进一步丰富了心学,将心学向政治伦理化的方向作了极大的发展,其"顺民心、得民心"的民本观、"以德、仁治天下"的君道观和"磨砺进取求统一"的军政观,无不迸发着浓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老庄的"道"本体论及其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其"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提出了人与物"一本"的理论,即人与物同根同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与物、心与理、人心与道心、心体与道体均为一体的理论体系。一本论是宋明时期新儒学体系的宇宙论生成论的核心内容。一本论对陈白沙心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是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理论构架的基础。人与物的关系是陈白沙心学体系的核心关系,陈白沙通过致虚工夫达致了"惟仁与物同体",实现了人与物的贯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体自然、承体起用的以"自然之学"为特征的本体论、工夫论体系。既注重对主观性的心体的表述,又注重对客观的道体的表述,是陈白沙心学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9.
杨简是使心学真正独立的人。他超越陆九渊,迥异于程朱理学,彻底树立起“心”的本体论,主要体现在心与理、心与正、心与意的辨证上,他颠覆性地重塑易理,从而把心学贯彻到了天人学说中。《月赋》是对其心学体系进行形象和深入阐述的文学杰作,包含其心学、易学的基本要素,并给出和讨论了多个重要哲学命题。他对学术思想的文学传达能力和结合到日常事物的实践能力,为心学传播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降,王学再度复兴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中,其意志主义倾向严重损毁了心学传统的理性向度。在西学强势的持续冲击下,现代新儒家之主流力图以会通中西的方式重建心学传统的形上学体系。徐复观从中西哲学之不同路径出发.以“形而中者谓之心”的命题消解了心学传统近代衍化中的本体论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文学术界不时出现一种声音,批判现代儒学知识化的趋势。不少人强调:传统儒学是一套关于生命的学问,而不只是一套知识系统;它是一套整体的学问,无法被纳入现代的学科分类之中。他们忧虑:在现代西方的学术体制中,传统儒学会被割裂,因而丧失其主体性与生命力。在有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正当性)之争论中,也不时冒出这类的声音。这种忧虑自有其道理,但亦有其盲点。因为传统学术的专业化不仅是中国传统,也是西方传统(如西方神学)所要面对的问题。现代学术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它固然有所遮蔽,亦有所开显。将传统儒学纳入现代学术体制而知识化,固然有所失,但亦有所得,因为这可以开启儒学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哲学"自五四之际创建以来,虽力图重建中国人的意义世界,但由于它采取了以西方哲学解释古典义理学的方法,使之在逻辑上不可能并在事实上也一直没有成为中国人的思想源而参与生活建构.古典义理学是传统生活的思想源,哲学是现代生活的思想源.但是,无论民间生活还是国家政治生活都不以"中国哲学"为思想源,因为人们并不能从中获得生活意义,而"中国哲学"因此陷入意义困境.  相似文献   

13.
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哲学在对传统哲学的反思和批判中,实现着面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在这种变革中,现代哲学在哲学观层面上展示出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理论视界,并表达出现代人要求全面占有自身本质和拥有完整生活的生存论渴望。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所实现的转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对于我们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现代重建的由来和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与古代相适应的传统人生哲学 ,已不足以作为中国人走向现代的精神支柱。为了解救当时出现的信仰危机 ,“五四”思想家依据现代价值理念 ,在对传统人生哲学重新阐释、扬弃和创造性转换的基础上 ,开始重建现代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哲学对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人生哲学。道家所祈慕的绝对自由以及崇尚的安命无为的生活态度使现代中国具有浪漫倾向的作家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及其作品中两种不同的人生主题  相似文献   

16.
从外在角度"静观"人的超越本性是传统形而上学产生的根源,传统形而上学把人及其生活世界二重化,但在现代性的冲击下,由于二元世界的不可整合最终导致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现代西方哲学虽然向现实生活世界转型,但由于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真存在,因而没有完全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中来。马克思哲学把人还原回其本真生存状态———历史性的生成实践中,站在整个人类学的高度以实践生成思维转向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文化哲学》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是中国读者了解施韦泽提出和论证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方法和过程,并且探讨其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关系的最好资料。《文化哲学》的文化批判是其文化哲学的起点,敬畏生命伦理学则是其文化哲学的结论。而施韦泽所体现的向东方思想的转向和跨越,使其原本还没有直接针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成为当代“生态伦理学革命“的先声,并由此成为当代生态文明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界定中国传统哲学的语义出发,对中国传统哲学能否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着重论述了发挥中国传统哲学之现代生命价值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人之道与天之道是中国传统哲学道论的核心内容。传统哲学依天立道 ,人道是天道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本质上属于天道。近代哲学依人立道 ,人道摆脱天道的束缚而获得了独立性 ,它既继承了传统人道的人文主义精神 ,又凸显了近代人道主义的精神价值 ,是对传统哲学天道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实践论的生命哲学的角度看,人类中心主义的存在论基础是把自然看做一种僵死的、无生命的东西,一种工具性、客观性的东西,而不是看做一种有着独立价值和非人格的主体。另外,它是现代资本对自然的异化的结果。而其认识论基础是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以,破除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要从哲学理念上实现由传统实践论的生命哲学向现代实践论的生命哲学的转变,超越认识论哲学,另一方面必须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