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为了解杜甫生平和理解其思想,人们经常提到他的<三大礼赋>.然而真正能够体现杜甫一贯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的赋作当数<雕赋>与<天狗赋>.通过对二赋意象现实性与象征手法的文本表层分析以及从写作背景、文体特征、文本本身进行深层意蕴分析,可以看出<雕赋>与<天狗赋>的独创性与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以意象、诗情为题,从意象、创作手法、文化传统、创作目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进行了比较与研究,旨在揭示中外诗人认知思维存在异同的原因及其在翻译研究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两性的心灵隔膜源于他们的心魂缺乏交流,由此导致他们在失去爱时也失却自由.鲁迅的<伤逝>和史铁生的<礼拜日>对爱情困境的思考就是对爱与自由这一悖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戏曲评点对朝鲜汉文小说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已知受到中国评点小说、戏曲影响的作品有<广寒楼记>和<汉唐遗事>.前者主要是受到了金圣叹评点本<西厢记>的影响,在<广寒楼记>的两个版本系统中,第一个系统的版本所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例上,同时在评点文字上也大量套用了金评的内容,而在本文内容及夹批中还套用了金评<西厢>的曲词.第二个系统的版本不仅保存了前一个系统版本对金评<西厢>内容的套用,而且更多地融入了<西厢记>的曲词.上述影响在对比<广寒楼记>与<西厢记>时都可找到实证.<汉唐遗事>在创作上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在评点方式上则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勃兴于康乾时期的古典戏曲艺术是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为代表的古典戏剧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红楼梦>对戏剧活动的细致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在林语堂先生最引以为傲的小说作品<京华烟云>里,呈现出作者独特而充满睿智的女性审美观和审美心理.在林语堂的记忆深处,<红楼梦>和<浮生六记>这两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小说<京华烟云>里,林语堂巧妙地将<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和<浮生六记>中陈芸的性格合二为一,借鉴塑造出姚木兰爽朗乐观、豁达大度、优雅多情、持家理业之能者的理想女性性格,将自己对女性的浪漫主义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记忆综合地赋予给了木兰.<京华烟云>中的姚莫愁则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那里得到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也吸收了其中最有价值的创作营养,在摒弃了薛宝钗伪善性格的同时,塑造了莫愁为人实际、大方得体、成熟稳健、聪颖圆滑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蓝色旅馆>的写作特色--新颖的自然主义创作手法及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克莱恩写作特色,是他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之一.在<蓝色旅馆>这一短篇小说中,不论是情节展开,还是人物刻画,克莱恩都挥洒自如地运用了自然主义写作手法.而他言简意赅、口语体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11.
<庄子>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开端,其浪漫主义风格,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庄子>的浪漫主义技巧主要是想象大胆、奇特;运用虚构、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从而形成<庄子>独特的玄而奇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两部成长小说有共同的主题--追求自由.比较两部小说主人公追求自由的过程,即他们各自成长的过程,分析两位作家人生观以及他们在小说中应用的象征手法可以看到两位主人公追求自由的理想是不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褰裳>、<静女>是<诗经>中的两首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情诗,虽然是从不同角度描写男女相约相见的场景,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都运用了赋的手法来展示诗歌内容,体现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40年代,丁玲的创作发生了艰难的转向,她在延安时期的短篇小说<夜>是较为典型的一篇.本文通过对<夜>中主角何华明及作家本人的详尽心理解析,试图寻找丁玲创作发生转向的深层原因,并进而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在这一阶段发生转变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波浪>一文的深入剖析,探讨了<波浪>在内容、结构、心理分析、语言运用、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阐释了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后来小说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春天>从<秋天的情感>开篇,经<焦虑>,最后终结于<黄昏的孤独>,总计68篇,基本上反映了蒋三立先生近年来于诗歌领域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水准.读他的诗,让人感悟到一种自然的宁静与故乡热土的芬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剖析了世界名著<吕蓓卡>,阐述了小说运用"隐身见形"法的独到之处及其产生的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同时,指出了此种创作手法的运用条件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共党史和党史人物专家,陈晋近年来创作了<毛泽东>、<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世纪小平>等十多部大型领袖电视传记片,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同时也在传记文学创作上开创了一个新品种,开拓了一条新路子.陈晋在领袖电视传记片创作上注重事实的真实性和历史的科学性,在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在艺术形式、艺术构思以及艺术手法和影视语言方面均有探索创新与多样化追求.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描述了青年反对封建教会禁欲主义、勇敢追求恋爱、婚姻幸福的故事,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之一.我国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塑造了反对封建礼教,争取个人幸福的典型人物.它们都表达了作家对人间爱情、婚姻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人性美的推崇和歌颂.这两部经典喜剧在戏剧结构、人物刻画、创作手法方面各领千秋,共同演绎着爱情礼赞.  相似文献   

20.
<苦菜花>和<丰乳肥臀>都以胶东半岛的抗战作为写作题材,但由于写作时代的差异,他们在写作手法、取材角度、主观感情的投入等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使同一段历史生活,同一历史时期的女性,在不同时代作家的笔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究其原因,我们只能归结为时代精神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