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艺术品,他以他的人格和作品同时影响着中国当代作家,以致于许多作家将他视为知音.他为中国作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更新了一批作家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意识.卡夫卡的独立特行并没有在中国当代文坛引起轰动效应,但对于少数敢于探索、勇于冒险的作家而言,他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明显地体现出中国文化对其极深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创作及理念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新时期文学,许多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视作“知音”,这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是一位知性很强的小说家,他认为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是有新的发现,并从这一观点出发对欧洲小说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他特别推重卡夫卡,认为他的小说已经被接受为社会和政治的预言。笔者认为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存在主义的小说家,并对他的小说理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纪元中的小说家,卡夫卡是一位勇敢的存在探险家,他曾探讨过现代世界中人生存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他毕身追寻着本真的价值,不顾一切地超越怀疑与绝望确立着希望与信仰,他是一个现代世界的守夜人。考察他的精神立场、价值取向、实践原则和体验结构,考察他的小说人物,并考察他与其精神传统的关系,由此理解并把握卡夫卡对于我们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扎米亚京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新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及其文学创作道路都极为复杂,充满了争议。他的小说以讽刺、怪诞而闻名,既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印记,又深受现代派作家的影响,从而成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试析康拉德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拉德是一位承前启后、伟大而深刻的作家。他的小说既继承了英国小说创作的优秀传统,又在许多方面大胆开拓,表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的几部代表作品,展示作家在小说主题的“内转”、叙事技巧的革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康拉德的小说深受许多现代派作家的推崇,对20世纪西方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以"追寻"为母题的诸如<天路历程>、<浮士德>等传统追寻小说中,由于追寻目的的可实现性,艰辛的追寻本身虽沉重但也由此显得意义非凡.而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则从由于追寻客体的难以企及而造成的追寻过程的沉重与追寻主体的执著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入手,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沉重追寻的虚幻与荒诞,完成了对传统追寻小说的颠覆.但也正是卡夫卡的这种颠覆则开启了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对追寻本身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小说漫长的演进历程中,首先是由话本小说奠定了其基本模式,又由名著牵动着小说发展的神经,审美对象由历史渐次向现实切换,小说作者也由口耳相授的集体创作向书面个体作家转换,最后是由小说名著引发了补、续书的热潮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卡夫卡都是伟大的现代小说家,他们都着力塑造了许多现代人形象,试图探究现代人直面荒诞困境时生存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鲁迅与卡夫卡小说中的三类人物,即觉醒者、追寻者和反抗者、昏睡者,他们的精神立场相近而又相异,并具有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 ,小说家在经受了“语言”的痛苦之后 ,催生出先锋派等激进的小说实验潮流 ,因为变异了的小说语言所承载的 ,必然是更新了的小说艺术模式。从宏观上说 ,作为动态平衡的符号系统的小说语言 ,跟小说艺术秩序从解构到重构的无限运动过程相表里。新时期小说语言与 2 0世纪前半叶的小说语言相比 ,表现出雅致化、粗俗化和陌生化的特点 ,这一特点又与新时期以来社会文化不断转型的大语境相关 ,折射出作家创作方法的日趋丰富 ,创作心态的更加开放 ,以及小说家对小说特征与类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视野中的卡夫卡及其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艳兵 《东方论坛》2006,(1):26-31,44
卡夫卡无疑是一个西方作家,但他对东方文化,譬如日本艺术、印度宗教,尤其是中国文化却情有独钟,他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已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卡夫卡是一个犹太人,但他一直生活在基督徒中间,他不信犹太教,但对基督教思想却有着深刻的体悟和亲和性;他是一个接受德语教育并用德语写作的作家,尽管他对德语的掌握和运用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在德语中却始终感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他生活在绝大多数人说捷克语的欧洲城市布拉格,他在家里经常使用捷克语,他还学过英语、法语、意大利和意第绪语,他渴望在犹太语中找到自己的家,但他最终却未能如愿。全部的文化冲突几乎总是以语言为依托的,卡夫卡由于如此深刻地体悟了语言的冲突和困境,因此,他对文化冲突的描述和表现总是和语言问题连在一起,而这又使得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非常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传体小说由于兼容小说和自传的语调,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一种较普遍方式,女性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自传体文本,不仅用自己的个体经验表现了时代生活,而且也展示了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通过对中国女性自传体小说主要创作的考察,发掘出女性独立人格精神从确立、构建到迷失重建的复杂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胡宗健先生自 1978年从事当代小说评论以来 ,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 2 5 0余篇评论文章 ,尤其是对湘籍青年作家的评介 ,对“新写实”、“新状态”、“晚生代”的指认 ,对西方文学批评和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转换 ,见解新颖、材料翔实、论述准确、方法独到。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女性学者小说家的小说创作同其理论研究一样,极富特色。她们的作品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隐约见出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从信念坚定到困惑迷惘直至悲哀无奈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在传入我国之后开始与中国本土文学相结合,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鲁迅、郭沫若等对意识流理论与技巧的关注与尝试,新感觉派小说对意识流手法、技巧的采纳与运用,新时期小说对意识流理论、观念与技巧全方位的借鉴与扬弃。  相似文献   

16.
在卡夫卡的《城堡》等小说中,严肃的主人公"K"与滑稽的助手们的关系常会构成叙事的关节,使小说充满鲜明的喜剧色彩。这种描写是卡夫卡"上帝般"旁观者身份的表现,使他让K在喜剧情景中接受考验,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卡夫卡以坚韧的精神、喜剧的意识对世界和人生的积极理解。以这种解读来回应卡夫卡,兴许是进入卡夫卡世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的中国想象——解读《中国长城建造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的细读分析,试图解答卡夫卡为何及如何想象中国以及异域想象在其作品中发挥的叙事功能问题。指出卡夫卡的中国想象不是关于中国的想象,而是关于现代官僚体制如何自我复制、自我衍生的一则寓言,是关于自身文化身份焦虑的一种表征,也是关于此在与存在的关系的一种想象性反思。古老的中华帝国及其建造的万里长城只不过给他提供了展开这种想象的支点。借助这种想象和表述,他成功地解决了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真实与虚构、逼真与仿真、叙事与反讽之间的矛盾和悖论。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是现代小说的创造者,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对于卡夫卡而言,他所生活的政治动荡、思想转型的时代以及所面对的民族文化冲突和家庭阴影,等等,都是一个巨大的噩梦。一种对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充溢在他的心头,他的内心因此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借助文学手段将它宣泄出来,成了他"巨大的幸福":在黑暗之中,他需要歌唱。  相似文献   

19.
论小说创作     
如果可能,请别写小说.小说创作是一种非社会行为,一旦动笔,小说家会时刻为小说中的人物所困扰;而且,真正写起来,小说指南一类书籍并不管用.假如非写不可,那么,小说家需考虑是以情节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如果以情节为主,小说家即在虚构的事情中间而非在所谓的真实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时候,抓住情节不放;如果以人物为主,那么,小说家则需对适于情节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使人物在新环境中显得真实可信,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小说家无论重情节抑或是重人物,都还要考虑以何种形式、何种风格呈现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当然,在优秀的小说家笔下,故事和人物本身会以最适合的形式出现.小说家应对形式、人物和语言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此外,小说家可能会对道德教诲产生迷恋.尽管应当通过作品给读者以教益,但是,真诚的艺术家并不能专注于说教.  相似文献   

20.
民初言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表现出在西方思潮冲击下产生的一种朦胧的“人”的觉醒,显示出对封建礼教的突破,在艺术上也表现出对描写人的重视。但是民初小说家还没有意识到应该打倒吃人的封建礼教,他们只想改良礼教,因此它们只能成为从古代小说到“五四”新文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