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前苏联出于自身的国防安全考虑推行其防卫政策。在此期间,前苏联不顾及邻邦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断扩张领土。这证明前苏联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具有浓厚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色彩。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前苏联先后扩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以及芬兰和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建立了历史上所谓的东方战线。这种利己主义的行径对整个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采取了绥靖主义政策,企图将苏联首先拖入对德国的战争,苏联被迫实行了民族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在苏德发展关系的过程中,苏联只顾及自身的安全,不顾及欧洲的安全,只攫取领土、资源和人口,不顾及国际正义与责任,大力发展与德国的战略关系。苏联采取的民族利己主义外交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催化剂,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建立的绊脚石,是强权政治的遮羞布,在后果上,它与英法的绥靖主义政策有异曲同工之效。  相似文献   

3.
正1969年3月2日至17日,前苏联军队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并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开火,中国边防军奋起反击,成功保卫珍宝岛。在各类报道中,来自俄方的相关资料寥寥无几。最近,俄罗斯军事学者弗拉迪斯拉夫·莫洛佐夫利用俄国防部中央档案馆刚刚解密的档案,披露了珍宝岛冲突期间苏联武装力量的行踪。没有特意向苏联方向开火按照莫洛佐夫的观点,长期性的中苏领土纠纷是1969年爆发珍宝岛冲突的主要原因,由于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协议,导致以乌  相似文献   

4.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至1924年中苏建交,苏俄从其国家利益出发,采取了武力夺取和外交谈判两手策略,坚持保留沙俄对中东铁路的旧有权益,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对华采取了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前苏联文坛,出现了30多年间从未有过的活跃局面,许多在20~30年代遭到冷遇、镇压或者40~50年代受过错误批判的作家相继恢复名誉,大量长期被束之高阁的遗著、旧作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苏联文学界,这一鼓动成为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技术进步使人类具有了超越领土与地缘的空间限制而进行财富生产和战争的能力,从而使财富生产方式和战争形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并使人类进入了后领土后地缘时代。在后领土后地缘时代,科学技术、资本与管理在财富生产与国家安全维护中的重要性即权重越来越高,而传统的领土占有与地缘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在经济上,中国、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分别是后领土时代来临的正面或反面案例;在军事上,海湾战争是后地缘时代来临的弱信号,而俄乌冲突则是强信号。但是,人类仍局限于传统领土观与地缘观,导致诸如俄乌冲突这类本可避免的地缘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七七”事变至苏德战争爆发期间,苏联政府从其民族利己主义出发,对中国抗战奉行两面外交政策,即一方面对日本妥协、中立;一方面又支持、鼓励中国抗击日本。对于苏联这一时期的对华政策,史学界看法不一,有褒有贬。本文试图对此做一探讨。一、妥协与中立1937年7...  相似文献   

8.
1972年9月25日,一架载着日本政府首脑的巨型客机徐徐降落在北京机场。4天之后,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恢复邦交的《中日联合声明》。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许多人倾注了大量心血。50年代中国协助大批在华日侨归国,就是其中一段值得纪念的史话。日本战败,在华日侨陷入恐慌……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此同时,在中国领土上的日军俘虏及日本侨民,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许多人的生活陷入绝境。从翌年初开始,中美日三国经过努力遣返了近440万日俘、日侨,至年底…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小说中利己主义者的不同表现:显性的和隐性的利己主义。作家又是在两种情境中对显性的利己主义进行描绘和刻画的:即面对生死与否的利己主义选择和非生死关头的利己主义选择——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选择。通过对其小说中进化后的利己主义和原始的利己主义的分析,对芥川创作的潜在意识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晚清政府和袁世凯政权统治之下形式上保持了统一,然而帝国主义此间共攫取中国领土300余万平方公里.1916年至1928年,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列强却未再能大片鲸吞中国领土,这一奇怪现象与近代国民的国家和地方观念、边疆的防守力量的充实以及军阀对侵略的抵制和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合理利己主义不失为一种可以作为理性观点申述的伦理学观点。其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两种证明,即生物学证明和经济学证明。前者为合理利己主义的证立提供了普遍的人性基础,而后者则为合理利己主义的推行提供了来自现实功利的有力支持。然而,合理利己主义现点所遭到的诘难也主要来自这两个领域。由于利己主义前提的限囿,合理利己主义在理论形式和理论内容上不仅具有其局部合理因素,而且即使在实践中也不乏有益启示,但是在面临现实利益冲突时却注定会陷入左右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合理利己主义是在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从个人和社会利益的一致中确保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理论。无论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合理利己主义最终必然陷入困境:或者是走向极端利己主义;或者是放弃利己主义,走向自我牺牲。人性是利己和利他的统一,尽管人有动物一样的自私、利己的天性和追求,但人却能够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规范这种追求。道德是依据人的内心信念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合理利己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不可能“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跨欧亚大陆诞生。由于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其教育史研究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准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构建并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教育史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的解体,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也宣告结束,从此俄罗斯的教育史研究进入了在向西方史观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与方法多元化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中东路是沙俄侵略中国的工具,也是各主要帝国主义大国争夺的对象。十月革命后,中苏双方在中东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交涉。在交涉过程中,苏联政府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力图恢复沙俄时代对中东路的特权,以至将该路区域视为俄国领土之一部分。苏联政府发表的三次对华宣言中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无产阶级对华政策的原则和精神并没有得到贯彻。苏联政府这种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态度,不能不在中国人民的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而且成为以后影响中苏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和历史功绩费雅君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19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地域辽阔而国力衰弱的...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述略徐世和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众所周知,前苏联援助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同时也损害了中国的国家、民族利益。对于这种援助和损害的关系,以前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有几种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评价。在50年代,基...  相似文献   

17.
从1949年到1960年,在中国的前苏联文职、军事专家共有2万多名。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先后聘请前苏联专家896人担任顾问或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其中高等院校聘任861人。在这些专家的帮助下,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及与之相应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为当时国内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前苏联专家也对我国当时及以后的教育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关系取得了巨大成就,外交策略不断调整、提高,并逐渐地成熟起来。新中国外交史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四面出击,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联美抗苏(前苏联);80年代的独立自主。各历史时期的外交方针侧重点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9.
芥川龙之介是近代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早期的历史小说多体现利己主义的主题,其中以《罗生门》和《鼻》最具代表性.两部小说虽然都着眼于对利己主义主题的挖掘,但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两种不同内涵的利己主义,即为生存的利己主义和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于对利己主义本身的批判,而是以敏锐的洞察力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利己主义作为一个工具,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并存,并进一步批判了认同这种利己主义的扭曲的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运用社会契约方法来构建他的正义理论,而这事实上意味着以原初状态中立约人 的选择或同意作为其正义原则合理性的基础。但立约人的选择或同意是基于理性考虑的选择或同意, 也即是基于自我利益最大化追求的选择或同意,简言之,是基于利己主义理由的选择或同意。这就表 明,利己主义的理由才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最终基础。若是这样,则基于利己主义考虑的差别原则不 可能蕴含他所阐发的那些利他主义精神。欲保持理论的自洽,他要么舍弃契约论的证明方法,要么抛 弃他对差别原则利他主义精神的相关论述,但无论哪种选择都伴随有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